词条 | 益林村 |
释义 | 1、福建省泉州安溪县官桥镇益林村益林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官桥镇,在镇政府驻地西南6.6公里处,善益林(又称犀山,海拔1054.7米)山腰。1961年从善益村析出,称新林。1981年9月因与蓬莱镇新林村同名,改为益林。村委会设在花湖,海拔630米,辖12个自然村。该村有犀山风景旅游区,又有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规模宏大的民间土楼“仰圣楼”遗址。村民主要为廖姓。 水桶垵 地形凹状如水桶,故名。 寮 顶 先祖曾在此搭寮牧羊。 灯芯垅 因中有口水井如灯芯,故名。 土 楼 以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兴建的土楼得名。 深 坑 村里有一条深坑,雅化为春坑。 仙仔垅 村前有块巨石,石上有形如人的脚印,传说为仙人经过此地留下的。 2、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牧牛乡益林村益林村地处鞍山市岫岩县最北部的牧牛乡,山高、林密,仅有的一点地大都是山坡地,大田作物的产量仅够维持温饱,是香菇产业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上个世纪90年代,村民姜佰秋成了村里第一个食用菌种植户。他靠当地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搞起了食用菌种植,并连年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渴盼致富的村民都开始从事食用菌栽培,小小的香菇变成了村民的摇钱树。如今,益林村600多户人家中,有60%从事香菇生产,拥有塑料温室大棚3000栋,种植香菇2000万袋,年产值8000万元,人均收入达1.5万元。 如今,益林村的香菇生产已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成为东北地区赫赫有名的香菇生产基地。村里成立了香菇产业协会,并酬资建立了两个香菇交易市场,修建了两个香菇保鲜冷库。村里采用互助、统一的方式种植香菇,即由大户集中种植,再分散到其他种植户手中管理采收,这样一来,极大地整合了资源、人力和物力,使香菇种植更加规范合理、科学有序。一系列的科学发展举措,促使益林村形成了“协会+市场+菇农”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服务体系,吸引了天津、山东、山西、浙江、广州等地的客商慕名而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