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易作霖 |
释义 | 1897年易作霖出生于江苏南通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天资聪颖,熟读经书,精于国学,为通州师范学校第十一届毕业生。先后担任通州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盐城中学校长、南通县教育会副会长、南通县视学、江苏省督学、省政府秘书、省教育厅暨民政厅主任秘书等职。 中文名:易作霖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南通 出生日期:1897年 逝世日期:1945年 职业:编辑 毕业院校:通州师范学校 生平1920年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次年三月与黎锦晖、陆衣言、沈问梅等人同时受聘于上海国语专修学校任教授。1923年,由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指定,与全国知名学者黎锦熙、赵元任、林语堂等十一人共同组成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此后逐渐淡出学术界而专心于国民教育与慈善事业。1932年集资创办通州贫儿院,亲任院长,以半工半读方式扶助培养贫苦男女儿童,造就一批有用之才。任县视学及省督学期间严格法纪、奖惩分明,所到之处教学风气为之整肃。抗战期间严词拒绝与敌伪合作而跟随撤退中的江苏省政府辗转苏北淮东地区,在困难条件下坚持工作。抗战后期以董事长兼校长身份在苏北姜堰东乡重建崇敬中学,亲拟校训“艰苦自立忠实不欺"",开设初中和高中课程,聘请好友及知名教师授业,并亲自讲授国文课,每天带领学生晨练。艰苦奋斗将近两年,终因操劳过度身染痼疾,不幸病逝于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春。次年南通地方名流钱笑吾等二十四人发表《追念易剑楼文》并组织追念委员会,尊之为“文章巨子、教育名家”,提出并集资推动实施下列四点倡议:1.呈请政府褒扬其生前事迹;2.恢复通州贫儿院并易名剑楼贫儿院;3.修葺墓地;4.优恤遗孤。 家庭易作霖父亲是易爻,号谦六,秀才,通州水师营文书;母亲易王述严,曾就读于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有四位弟妹:大弟易继唐号自昭、小弟易鼎号企衡、大妹易专号静仪、小妹易末号沧粟。1921年与夫人吴洁君结婚。育有三子二女:长女易愚,长子易坦,次女易鲁,次子易烈,幼子易洒。 学术生涯易作霖年轻时即投身国语统一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教育界积极从事标准国语和注音字母传习工作,对国语文法和语音也有深入研究。学术方法以融汇古今、贯通中西见长,并且敏于观察,工于分析,根据研究对象实际情形精确运用学理原则,迭有创见发明。1920年发表专著《国音学讲义》,经教育部审定为全国各学校教授国音参考用书。其中“单韵构成图”与“复韵构成图”为国音研究之首创,可以媲美三年前英国语音学家丹尼尔·琼斯发明的基本元音图。 1921年发表论文《五声论》,首创“按照五线谱的方位”用曲线描写国语字词声调调型的方法,可看作1930赵元任发明“声调字母” 之前驱,至今仍在语音学界广泛运用。1924年发表专著《国语文法四讲》,在短语的分类与描写、相关结构的运用与辨异、包孕句的归类与分析等方面均优於同时代类似著作。书中频繁运用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句型转换等分析方法多年以后才在国内外语法学界逐步流行。易作霖以学术研究的卓越成就赢得学界尊重,成为与黎锦熙、赵元任、林语堂等人齐名的中国语言学家。 主要著作1.《国音学讲义》,商务印书馆1920年6月初版。台湾商务印书馆2010年1月再版。 2.《国音读本》,中华书局1920年8月初版。 3.《五声论》,载《中华教育界》1921年第10卷第8期,1-14页。 4.《南通语音字母说明书》,载《中华教育界》1921年第11卷第2期,1-16页。 5.《国语文法四讲》,中华书局1924年4月初版。 参考文献姚白予:在上海角斜办学回忆录 高更生:语法学史上有价值的一部专著──读易作霖《国语文法四讲》,《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 高更生:《四讲》与《新著》的几点比较,《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钱笑吾等:追念易剑楼文,南通市图书馆藏,K269-608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