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亦称蚂蚁,膜翅目蚁科昆虫,约8,000种。全球分布,但在热带更常见。也是一种姓氏。

动物

简介

普通话拼音:yǐ

海南话拼音:yiac

英语翻译: ant

部首:虫 部外笔画:3 总笔画:9

五笔86:JYQY 五笔98:JYRY 仓颉:LIIK

笔顺编号:251214434 四角号码:54103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681

亦称蚂蚁。

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昆虫,约8,000种。全球分布,但在热带更常见。社会性昆虫。2~25公釐(约0.08~1吋)长,黄、褐、红或黑色,少数属具金属光泽。典型的蚁头大,触角膝状,腹部细卵圆形,藉细腰与胸相连。口器有两对腭︰外面一对携带食物以及挖掘用,里面一对咀嚼用。在腹部末端有的具螫针。

种类

一般有蚁后、雄蚁和工蚁3级。有些种生活在其他种的巢内,其幼虫由宿主的工蚁餵养。如Wheeleriella santschii寄生於Monomorium salomonis(北非最常见的蚁)巢中。蚁巢多数在地下、石下或地上,由细枝、沙或砾石筑成。北美常见的大型黑色木工蚁(Camponotus属)生活在旧木材中。热带非洲的裁缝蚁(Tetramorium属)的幼虫吐丝把叶缝成巢。南美的臭蚁(Dolichoderus属)把动物粪便黏起来作巢。分布广的法老蚁(Monomarium pharaonis)是室内淡黄色小蚁,只在温暖地带才在室外筑巢。矛蚁亚科(Dorylinae)的军蚁(Eciton属)见於热带美洲,不筑巢,游荡生活,列队行进,沿路取食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当军蚁蚁后周期性产卵时,蚁群休整几天。迁移时,带著幼虫。非洲的Dorylus属习性相似。火蚁(Solenopsis saevissima)从南美引入阿拉巴马,1970年代中期遍布美国南部;叮咬甚痛,筑大型丘冢为巢,被视为害虫;有效而经济的防治法正在研究中。

蚁的生活史

蚁的生活史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共8~10周。蚁后终生产卵。工蚁是做工的雌蚁;兵蚁较大,保卫蚁群。每年一定时期,许多种产生有翅的雄蚁和蚁后,飞往空中交配。雄蚁不久死去,受精的蚁后建立新巢。动、植物都吃。包括蚁属(Formica)在内的某些种,常取食其他种蚁或同种的卵和幼虫,有些种吃植物分泌的液汁。蜜蚁(木工蚁亚科〔Camponotinae〕、臭蚁亚科〔Dolichoderinae〕)吃某些蚜虫分泌的蜜露。某些属(如Leptothorax属)吃落在叶面上的蜜露。阿根廷蚁(Iridomyrmex humilis)及火蚁亦食蜜露。收获蚁(Messor属、Pogonomyrmex属)将禾草、种子、浆果收并巢中。而南美的Trachymyrmex属仅食自己在巢中养殖的真菌。德克萨斯切叶蚁(Atta texana)是害虫,常剥植物叶为其真菌苗床提供营养。

社群性行为

蚁和蜂的社群性行为在昆虫中是最复杂的。有许多种蚁还能用不同的方法俘虏别种的蚁做它们的奴隶。例如非洲的去头葡萄蚁(Bothriomyrmex decapitans)的蚁后故意让香家蚁(Tapinoma属)把其拖到巢中,然後咬掉香家蚁蚁后的头,自己开始产卵,这些卵由「被奴役的」香家蚁的工蚁来照管。

广义的蚁

广义的“蚁”泛指蜂以外的社会性昆虫,即等翅目的白蚁和膜翅目的蚂蚁。狭义的“蚁”仅指膜翅目的蚂蚁,隶书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也有将其划为蚁总科的。目前有21亚科283属(after Bolton 2003)(主流沿用的是16亚科的分类系统和21亚科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从猛蚁亚科中分出了若干亚科)。

蚂蚁从白垩纪跨步走来,占据了各种主要的生态环境,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举例来讲,它们翻动土壤,这种效应甚至超过蚯蚓;它们是无脊椎动物世界捕猎者中的领导者;在热带雨林的切叶蚁是那里最主要的食草动物,它们消耗掉雨林1/5的叶子。与蚂蚁互动形成的生物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与蚂蚁共生(symbiosis)的生物,或专性或间性,植物超过了52科465种(Jolivet 1996),动物则达到了数千种(Kistner 1982; Hölldobler & Wilson 1990),还有大量未知的真菌和微生物(Schultz & McGlynn 2000; Mueller et al. 2001)。

蚂蚁正在使用着非凡的生存策略——种植真菌,收获种子,放牧产蜜昆虫,编制巢穴,合作捕食,社会性寄生,蓄奴——这些都极大地刺激着科学家和公众的好奇心。

尽管蚂蚁在我们的生态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我们对它们的分类、多样性模式、进化以及生态却远未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据估计,仅有大约半数的蚂蚁——目前约为11700种——被描述了。一个更大范围的蚂蚁区系研究也有待进行。

蚂蚁主要种类

小黄家蚁

体型较小,工蚁体长仅有1.5-2毫米左右,国内各地都有发现,常在厨房、封闭的阳台的杂物堆底下和墙壁缝隙等处筑巢栖息,危害较广。

大头蚁

在我国北京、山东、江浙一带重要的危害蚁种之一,一般在室外地基墙角处筑巢,侵入建筑内盗食。

洛氏路舍蚁

在国内分布较广泛,常在路边、墙角、墙缝中筑巢,侵入室内窃食。

臭蚁

国内江浙和南方有分布,在室外树干或根部筑巢,有时可侵入室内危害。

切叶蚁

切叶蚁从树木和其它植物上切下叶子,将叶片用来种植真菌。它们用长出的真菌喂养幼虫(成虫主要是吸食被它们切碎叶片的汁液)。能够切下叶片的蚂蚁实际只有2个属蚂蚁(美切叶蚁属Atta和Acromyrmex)中的38种。

斗牛犬蚁

也称"澳洲巨蚁","斗牛犬蚁",它们的体型在蚂蚁物种中算是比较大的,体型最大可达到5厘米,它们的身体上长着一根可以致敌人于死地的毒刺。昆士兰种的斗牛犬蚁 (bulldog ant) 最多可以长到三公分。

红火蚁

红火蚁是火蚁的一种。它是一种农业及医学害虫,源自南美洲。它在在1930年代传入美国,并于2001年及2002年透过货柜箱及草皮从美国蔓延至澳大利亚及台湾,然后又透过家居垃圾从台湾再传入中国广东省吴川县,继而蔓延至省内其他城市及香港、澳门。

宽节箭蚁

宽节箭蚁的学名是“Cataglyphis nodus”,它们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环境中的一种蚂蚁,是目前动物世界中最耐热的物种之一。

大齿猛蚁

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bauri)又名诱捕颚蚁,它是自然界中移动速度最快的掠食性动物之一,关于大齿猛蚁的一项研究显示,它的移动速度最快可达到126-230公里/小时。

行军蚁

行军蚁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喜欢群体生活,一般一个群体就有一二百万只,它们属于迁移类的蚂蚁,没有固定的住所,习惯于在行动中发现猎物。

收获蚁

收集种子和叶的数种不同属蚁类的俗称。收获蚁属(Messor)的种收集种子,并将之去皮、贮存。切叶蚁属(Atta)收集叶子来培植真菌以供食用。某些大头蚁属(Pheidole)的上腭强大,可能以此来弄碎收获的种子。农蚁属(Pogonomyrmex)螫人至痛。

织工蚁

织工蚁,它们的名字源自其独特的生活习性:一群蚂蚁一起协同工作,吐出丝将新鲜树叶捆起来形成巢穴。它们的寿命可达到8-10周。

阿根廷蚁

阿根廷蚁原本生活在阿根廷,但目前已遍布世界上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阿根廷蚁最早只生活在南美洲,这种黑色蚂蚁虽然身长只有3mm,但却具备极强的攻击性。

游牧蚁

具体情况不详,可达上万只成群结队一起出巢。

猛蚁

极少数多型。结节1结,几无节前柄,后腹基部2节之间明显缢缩,尾刺外露。全球共记录42属,2000种左右。它们分布在全球亚热带,热带的潮湿地区。在大都市不常见。它们都是肉食性或捕食性蚂蚁,而且是蚁科中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蚁巢一般都不大,最多只有几百多只个体。一般都都不连群结伴找食物,而是单独找食物。但有些种也回连群结伴进行捕猎。

蚁酸

甲酸,又称作蚁酸。蚂蚁分泌物和蜜蜂的分泌液中含有蚁酸,当初人们蒸馏蚂蚁时制得蚁酸,故有此名。甲酸无色而有刺激气味,且有腐蚀性,人类皮肤接触后会起泡红肿。熔点8.4℃,沸点100.8℃。由于甲酸的结构特殊,它的一个氢原子和羧基直接相连。也可看做是一个羟基甲醛。因此甲酸同时具有酸和醛和性质。在化学工业中,甲酸被用于橡胶、医药、染料、皮革种类工业。

文化含义

蚁的象征

蚂蚁永不言弃的精神: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还比如蚂蚁所具有的期待情怀: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即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巢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此外还有蚂蚁勤勤恳恳、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等等。

蚁族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绿蚁

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细如蚁(即酒的泡沫),称为“绿蚁”。后世用以代指新出的酒,并因延伸开来有多个称呼,如:蚁绿(有浮沫的酒);蚁尊(酒杯。借指酒);蚁瓮(酒坛)等。如: 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更饮一杯无?

姓氏

简介

在潮汕地区,只有澄海有蚁姓人聚族而居的村落,两村人口约6千多人,还有若干零星居住点,全潮汕估计上1万人。它的来源也十分迷离扑朔,象明代人凌迪编撰的《万姓通谱》这种搜罗颇广的古代姓氏书也无载蚁氏,可见这个姓不单稀罕,而且年轻。

蚁姓来源

蚁姓来源说法不一,在其发源地福建莆田,对蚁姓来源有3种说法:(1),源出李姓,因避祸改姓“蚁”;(2),“蚁”蛾”同源,郡望河东;(3),福建古闽族土著有雷、蓝、车、蚁四个族姓,蚁姓属闽越土著遗裔。这三种说法各有依据,但都不够充分。因“文革“期间,蚁姓的发源地莆田市涵江区塘头乡和市内城厢区这两处蚁姓聚居地保留的族谱均遭焚毁,故无法进一步考证。在莆田,还有另一部份人姓螘。螘是古代蚁字的写法,音与义相同。蚁改为螘始于明代后期。蚁氏原本居于涵江区塘头,以务农烧窑为业。明代,始有蚁读书人迁入城区居住。在应试场上,宗师讶其姓不雅,提笔改蚁为螘。至今,莆田仍有以螘为姓的。并有人迁移台湾。其中以螘廷禧家族名最著。螘廷禧为清同治元年举人,其孙螘硕,1949年迁台,曾任同民党中央监察院秘书长(已故)。

潮汕蚁氏

在潮汕蚁氏的发祥地福建莆田,蚁姓的基本情况就是这些。

澄海是蚁氏人潮之后主要甚至也可以说是唯一的聚居地,入潮始祖蚁兴田,主要居住于溪南和东里两镇。蚁氏移居海外的历史也很早,主要侨居泰国和越南。关于蚁姓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学学国民党元老老吴稚辉和于佑任先生两人的达观态度。爱国侨领、原泰圈中华总商会主席蚁光炎遇刺后,国民党元老吴稚辉和于佑任先生两人为蚁光炎合写墓表,吴稚辉撰文,于佑任书丹。该墓现立于西碑林,文、书、事俱佳,堪称“现代三绝碑”。表云:“蚁之先,有高节君子,耻事二姓,乃隐遁而托姓微物,籍以自晦。如西汉功臣曲成侯虫达,魏平东将军蛾青,为春秋晋大夫蛾析之后,意者亦皆生当乱世,托微物为姓,藉以自晦乎!蚁有明德,其后必有达人……”

写墓表当然要按一定模式和格式,先从主人公的里籍开始,一代代叙述下去,这是墓表墓志铭的传统写法,两位老先生深谙此道,先说主人公先祖本姓蛾,后改姓蚁。吴、于两人高明之处就是在蚁姓是否氏于蛾氏上不作微枝细节考究,而是从大处着眼,从弘扬民族精神着眼,大笔一挥,用蛾青、虫达来比况蚁氏和蚁光炎,故用了个别有深意的“如”字。在两位老先生看来,其先人姓蚁姓蛾蝼还是姓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中国人,你是炎黄子孙。老先生先引古证今,最后落笔在“蚁有明德,其后必有达人!”从历史回到现实,盛赞蚁光炎的民族气节。

代表人物

潮汕蚁氏不单出了个爱国侨领蚁光炎原全国侨联副主席蚁美厚,还出了一位在国内因某种原因鲜为人知的越南华裔蚁传。蚁传祖籍个祖籍东里镇南畔洲,是该村蚁氏家族旅居越南的第三代。早期参加越南南方民族解放运动,曾当选取为越共中央委员,南北越统一后曾出任胡志明市市长。在沉寂了好多年之后,近年复出,担任如我国对外贸易促进会这种性质的机构负责人。

蚁姓来源

文章中关于蚁姓来源说法,因在别处寻到些相关内容,因此再作些摘录。关于第一种说法,源自一个民间传说,具体为:

传说往时,白塘有个姓李的迁往涵江,成为财主。娶塘头张氏女为妻。正当李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之时,一场瘟疫过去,只遗下怀孕的李张氏。为了腹中李家的血脉,她顽强地活下去。

然而,李族叔为贪得她家的家业,迫其改嫁。李张氏誓死不从。李族叔见李张氏如此刚烈,毫无屈服之意,就强行把她赶出李家之门。走投无路,身怀六甲的李张氏,只好含泪回到了塘头娘家。李张氏在娘家住了数个月,增加了原来就清贫的娘家的负担,开始兄嫂冷言冷语,进而讽刺挖苦。李张氏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只好让眼泪往肚里咽,不久,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孩子刚满月,兄嫂又把李张氏母子赶出了张家。无奈李张氏只好在离娘家不远的坡地上,特地选择面向白塘的地方,央人搭盖了一间茅屋栖身,就近垦荒度日,精心养育李家血脉。这样,含辛茹苦度日如年地过了几年,用省吃俭用的钱送儿子入学,塾师问其“贵姓?”李张氏自豪地说:“姓李!”。这事不知怎么被李族叔知道了,他带人前往胁逼李张氏,不准她说儿子是李家的骨肉,还口口声声骂她“麻疯虫认亲”,扬言要除掉她的儿子。为了孩子,李张氏气愤至极地说:“好,你不认我儿子是李家的骨肉,我认!你不让我儿子姓李,我就改姓。”

李张氏就向塾师哭诉了事情的经过,塾师听了既同情又气愤,就劝李张氏以屈求伸,暂时改姓,待孩子长大了再复姓归宗也是可以的。他说:“常言道:坐不改名,行不改姓。李族叔他不仁,李张氏你有义,他骂你’麻疯虫认亲,虫、义合一便是蚁,蚁、李方言又同音,改其它姓无意思,独改奇姓,寓意忍辱,同音同源,子孙易记。你看如何?”李张氏听了,觉得言之有理。从此塘头就有了这个奇特的“蚁”姓了。

李张氏临终之际,要子孙牢记他们是李家的后代。后来,兵荒马乱,百姓遭殃,携家带小,纷纷外逃避乱到广东一个叫“海阳县”的地方定居。还有的人复姓归宗姓了“李”。还有的仍沿用“蚁”姓,至今新坡村就还有蚁姓八百多人。

关于第二种说法,在一个姓氏网站上是这样写的:蚁姓即蛾姓,望出河东郡。袓居中原,发祥晋阳,至春秋、晋国忠贤辈出,到了魏国出现了威震四方的平东将军蛾青。在辞海辞原中,蛾蚁本同根。{迁徙分布经过多年的历尽沧桑,蛾蚁袓先逐渐扩延至福建、广东、后定居澄海上岱美乡。澄海溪南镇有外蚁村和上岱美村的蚁厝,是蚁姓人聚居的地方,人口超过千人,那里还建有蚁氏大宗祠。东里南畔洲也有姓蚁的,爱国侨领蚁美厚的故乡就在那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