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斯兰的历程 |
释义 | 当今世界对于伊斯兰教、伊斯兰文明越来越关注,尤其是政界和学界对于伊斯兰文明表现出强烈而深厚的兴趣。这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同伊斯兰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相一致的。因此,一位世界著名的政治人物把伊斯兰文明称为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举足轻重的文明”。 书名:伊斯兰的历程 又名:A Cornucopia of Pictures in World Civilization 作者:秦惠彬 ISBN:9787532132737 页数:203 页码 定价:¥27.00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 装帧:平装 开本:32 内容简介当今世界对于伊斯兰教、伊斯兰文明越来越关注,尤其是政界和学界对于伊斯兰文明表现出强烈而深厚的兴趣。这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同伊斯兰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相一致的。因此,一位世界著名的政治人物把伊斯兰文明称为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举足轻重的文明”。 伊斯兰教同佛教、基督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这一事件揭开了阿拉伯历史的新篇章。历史学家认为,此前的阿拉伯处于“贾黑里亚”即蒙昧时期。不久,伊斯兰风暴便席卷了西亚、北非、中亚、西南欧等广大地区。从此,伊斯兰教具有了世界性品格,成为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共同信仰。在那个西方学者称之为“萨拉森帝国”的穆斯林王朝里,同一性的标志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内涵是广博而丰富的。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文化形态和道德规范。而凛然贯通于穆斯林生活所有领域并成为其“脊梁”的,是所谓的“伊斯兰精神”。在这一精神指导下,信仰伊斯兰教的各个民族,在吸纳原有的遗产的基础上,创造了灿烂的伊斯兰文明。 目录总序 序言 第一章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一、伊斯兰教产生前的阿拉伯半岛 二、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 三、伊斯兰教的产生 四、 《古兰经》与伊斯兰教的基本制度 第二章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发展 一、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二、阿拉伯人与非阿拉伯人 三、阿巴斯王朝 四、阿巴斯王朝的文化中心 五、伊斯兰教的地区化 第三章传统哈里发制解体后的伊斯兰教 一、阿拉伯帝国文明的余晖 二、奥斯曼帝国 第四章近代现代伊斯兰文明 一、与西方文化的碰撞 二、重新思考伊斯兰 三、现代伊斯兰教 第五章伊斯兰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政治 二、经济 三、社会生活 第六章伊斯兰文学艺术 一、《古兰经》与文学 二、阿拉伯诗歌 三、阿拉伯小说 四、伊斯兰艺术 五、清真寺建筑艺术 六、阿拉伯纹饰 七、阿拉伯美术 第七章伊斯兰教育与科学 一、教育 二、科学三、伊斯兰教的产生 四、 《古兰经》与伊斯兰教的基本制度 …… 序言当前,关于世界各种文明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99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2001年为“各种文明之间对话年”,提出要加强世界上各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保持文化的多元化,加深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理解,以消除对和平的威胁;共同合作解决一些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球性问题。今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组织合作,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各种文明之间对话”圆桌会议,为明年“对话年”做准备。作为圆桌会议的 参加者之一,我深感国际社会对开展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的必要性已逐步形成共识。 为什么关于世界各种文明的研究会成为一个热门的题目?我以为这和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从以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紧张对峙的局面宣告终结以来,虽然世界仍不太平,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前世界发展的主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已不决定于军事实力,而决定于国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的总体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文明的性质和程度将是一个长期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少国家的学者把注意力转向文明问题并进行各种文明的比较研究,认为文明和文化的因素将在2l世纪的世界发展进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代世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关于文明的研究显得更加迫切,也更为复杂。现时代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进行。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克服了过去历史上长期把各个国家、民族、地区分隔开的地理障碍,把世界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乃至把整个世界经济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随着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对世界各国 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造成深刻影响,对现存的各种文明既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又使它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文摘第一章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一、伊斯兰教产生前的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文明的发源地,伊斯兰教的摇篮。它位于亚洲的西南部,三面邻海,西滨红海,南临阿拉伯海,东濒波斯湾和阿曼湾,北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那里绝大部分是沙漠地带。当时阿拉伯人多在沿海一带经商,误认为其所在地四面环水,故称为岛,实际上是半岛,面积为300余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从地形上可分为两部分:中间地带和边沿地带。中间地带即半岛的中心,是起伏的山脉,间或有些绿洲。在这些贫瘠的绿洲上,遍布着灌木丛,成为骆驼的主要饲料。该地区少雨,气候干燥、炎热,人烟稀少,居民多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他们住帐篷,吃羊肉,喝羊奶,穿羊毛衣服,生活中主要靠骆驼——沙漠之舟。这些游牧民称为贝都因(阿拉伯语音译),这个地区称为巴迪亚(阿拉伯语音译,该词由“贝都因”一词派生而来“贝都因”意为游牧者,“巴迪亚”意为游牧者之地)。由于生活条件及环境所限,游牧民不可能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半岛中部除了高山以外,包括两个主要区域:北面的纳吉德(内志)和南面的艾哈嘎夫或称为空旷的角落。内志地区有少量的居民。这里虽属山石地带,但由于风化作用,在有些地段石头表面形成了适于种植的土层,雨水过后不易渗入内部,而在表面积存雨水,所以可以发展农业和建筑。艾哈嘎夫地区没有人烟,都是沙地。中部内陆地区,沙漠地表温度可达90℃,昼夜和季节性温差很大。边沿地带也包括两个主要区域:也门和希贾兹(汉志)。半岛边沿地带与中部截然小同。在希贾兹地区,有时长达三年滴雨不见,有时骤降暴雨,时间短,来势猛,甚至引起山洪暴发。这一地区干沟涸谷遍布各地。在西南地区(阿西尔和也门),每年5—9月有充足的降雨量。远古以来,当地居民利用高地的汰土和充沛的雨水,兴修水利,开辟梯田,种植多种农作物。这里盛产乳香、没药等香料,成为早期商业活动中世界著名的香料供应地。此外还有小麦、大麦、阿拉伯树胶、咖啡、葡萄等。希贾兹地区的椰枣是半岛首屈一指的特产植物,也是阿拉伯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之一。因此,沿海地区有一些城市和村镇。在这里,曾经先后建立一些王国。 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区域。边缘沿海地区,特别是西南部,约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在农业和香料贸易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并在古代世界的国际贸易和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整个半岛的政治经济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