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伊斯法罕四十柱宫
释义

伊斯法罕城自古就被称为“波斯明珠”。俄罗斯商人菲多特·科托夫早在1623~1624年间就到达了波斯,他在旅行日记中写道:“该城既大又美。皇宫的大门一律朝主广场。大门很高,而大门之上则是饰有花纹的金碧辉煌的房间。”四十柱宫建于1647年,是阿巴斯二世处理国事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它并非实有40根柱子,因为宫殿门廊上的21根大柱倒映在门前清澈的池水中,仍佛又出现了20根柱子,故得名“四十柱宫”

城市简介

在伊斯法罕集中了许多主要建于16~17世纪的富有伊朗风格的代表作品,当时伊斯法罕是首都。辉煌的伊斯法罕城中的古迹简直数不胜数:其中带着摇摆的高塔的占布清真寺,以其建筑上的和谐和用马赛克构成的神奇结构而令世人啧啧称奇;还有装饰有各色玻璃砖的恰加尔巴格清真寺。

宫殿概述

“四十柱宫”是伊斯法罕有名的建筑。这座宫殿位于一个占地67000平方米的大花园中。花园是阿巴斯大帝修建,而花园中央的宫殿则是其后的阿巴斯二世于1647年建造,专为接见和宴请外宾之用。宫殿的前面是一个巨大的门廊,门廊由20根柏木做的独木巨柱支撑。门廊前面有一个长110米、宽16米的水塘,水从安放在塘底的四头狮子的口中喷出。塘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木柱倒映在水中,又有20根同样的柱子浮现。人们根据这一独特的景观将宫殿称为“四十柱宫”。宫内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有镜子、彩色玻璃和壁画,有的展现波斯人同乌兹别克人、印度人、土耳其人交战的历史场景,有的反映国王接见外国使臣的隆重场面,有的描绘男伴女舞的社会图景,还有的是动物和植物的装饰图案。大多数壁画都采用工笔细画技法,线条清晰柔美。这种外设廊柱、内有壁画的宫殿,其实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就有。那时的王都波斯波利斯,曾建有国王接见宾客使用的“七十二柱宫”和举行重大典仪的“百柱大厅”。只不过,那些宫殿中的柱子都是实实在在的石制品,不像“四十柱宫”那样,一半是木制的,而另一半则是虚幻的水中倒影。这一实一虚,人间水底,两重世界,催人遐思。

主要特点

宫殿的悬铃木柱子高为14.6米,装饰有镜面马赛克。中间的圆柱位于带有喷泉的水池的四周,底下是由四头狮子的群像构成的底座。柱廊的深处放着国王的宝座,另外还有一座圆顶龛,龛顶上装饰了玻璃镜。

宫殿许多大厅的天花板上都装饰了镀金图案的壁画,墙上则是风景画和狩猎场景的绘画。人们在宫殿大厅的绘画装饰中还能看到以历史和文学情节为主题的壁画。挂釉的玻璃砖所组成的分部结构,宫殿内部装饰中所用材料的多样性,以及建筑本身——所有这一切都理所当然地展示出国家的实力与强盛。萨菲王朝的统治者们在四十柱宫接见外国使臣和举行隆重的节日庆典及娱乐活动也绝非偶然。

艺术特色

特色

不仅萨菲王朝的实力与强盛容纳在这座宫殿的设计当中,就连艺术家们在为这座宏伟建筑选择绘画题材时也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其中一副《达黑马斯普沙赫一世汗接见印度国王胡马雍》壁画的主要情节就是基于发生在1530年的历史事实。

“大莫卧儿王朝的创始人巴卑尔死后,其子胡马雍继承了王位。许多历史学家指出,胡马雍是个非常有教养的人,痴迷诗歌和占星术,也是个勇敢的统帅,不过却没什么天分。他试图扩大自己的疆土,甚至还占领了马尔瓦和古吉拉特,但同自己的兄弟们以及阿富汗地主们的首领谢尔汗的战斗却给他带来了厄运。在几次战斗中他失败了,被迫开始逃亡,一开始逃到了信德,随后又带着为数不多的忠实下属投奔伊朗的达黑马斯普汗。他想向这位汗求援,并打算将坎大哈这座对印度和伊朗都极具战略意义的据点送给他。”

胡马雍一到伊朗,达黑马斯普汗就发布赦令,要求所有省份的统治者必须热情接待胡马雍,并保证他能顺利前往国都。

会面时印度国王向汗献上了丰富的礼品,其中甚至有几颗硕大的钻石。萨菲王朝的国王隆重地接见了客人,并按礼节要求的那样让他坐在自己的右手边,但却要求他接受什叶派的教义,甚至威胁道,如果拒绝就烧死他。

历史记载

一些历史资料认为,对于胡马雍来说,成为什叶派穆斯林并不是个问题。他自己就是个非正统的逊尼派穆斯林,而且也绝不是个宗教狂热分子。他的妻子哈米达·巴奴·别加姆以及他宠爱的侍从巴伊拉姆汗都是什叶派穆斯林。但胡马雍有一段时间还是回避了达黑马斯普汗的提议,因为他不想成为他的附庸。

最终胡马雍不得不同意了达黑马斯普汗的条件,而后者也立刻“转怒为喜”,给了胡马雍一支精锐部队。

画作欣赏

艺术来源

这些事件在宫殿一个大厅的壁画上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作品的中心位置由达黑马斯普汗和胡马雍两位统治者的形象占据着。达黑马斯普汗较之同时期小型彩画中的形象显得更为成熟。很显然,艺术家使用的是沙赫更晚期的形象。而胡马雍的形象则与这位统治者其他的著名画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胡马雍身后站着手捧大量礼物的侍从们,达黑马斯普汗的两边则是带着武器的战士和猎鹰。壁画的第二层中,在达黑马斯普汗一边坐着萨菲王朝的达官显贵们,而在胡马雍一边则坐着一些音乐家。

整幅壁画属于“印象冲动”的东方版本,整部作品是面对观者的,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品的结构几乎是对称的,尽管达黑马斯普汗一侧的官员要比胡马雍一侧的多,所以为了保持作品的平衡感艺术家又在这位印度统治者的侍从们的旁边并排画上了些音乐家。

达黑马斯普汗一侧的人不仅数目更大,而且携带的武器也更精良,就连他自己也佩着一柄剑,这与不带武器的胡马雍区分开来。还可以看出,达黑马斯普汗也比印度的统治者更高大,红色的衣服在黄绿色的背景下将他的形象更加凸显出来,而胡马雍的形象则不那么明显。这些色彩及结构上的细节意在突出萨菲王朝统治者的领导地位。另一显著之处就是达黑马斯普汗和胡马雍都穿着他们那一时期的服装,而余下的人则穿着阿巴斯二世汗时期的服装,这幅壁画也正是那时创作的。

在达黑马斯普汗和胡马雍形象之间有一个拱形的墙洞,内中交织着壁画所有主要的结构线条。透过这个墙洞可以看见阳光灿烂的绿色草原的风景,草原上孤零零地矗立着一棵树。连接着两位统治者的地毯的绿颜色仿佛是拱形墙洞中绿地的自然延伸。很可能这片阳光照耀下的平原就是坎大哈,在民间故事和传说中被看作是童话中的王国。而此处的绿颜色也可以看作是将达黑马斯普汗与胡马雍联系起来的什叶派伊斯兰教的颜色。

完成背景

四十柱宫的壁画完成于1647~1648年间,但《达黑马斯普沙赫一世汗接见印度国王胡马雍》图则是更为早期的作品。这两年中坎大哈被沙赫阿巴斯二世占领,直至1709年都在萨菲家族的控制之下。我们所观赏的这幅壁画就位于阿巴斯二世用来举行外交庆典和接见使臣的大厅里。因此,许多国家的使者也就应该了解将坎大哈易手给萨菲统治者这一史实。

这个大厅中还有两幅主题同第一幅相近的壁画:《沙赫阿巴斯一世接见突厥斯坦统治者瓦里·穆罕默德汗》和《沙赫阿巴斯二世接见突厥斯坦统治者纳迪尔·穆罕默德汗》。不过,一些研究者怀疑第二幅壁画上所绘的是不是纳迪尔·穆罕默德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4 4: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