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医理玄机
释义

作者:郝宏伟                编辑、剪辑:陈英华执行

ISBN:10位[7806515216]13位[9787806515211]

出版社:羊城晚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

定价:¥26.00元

内容提要

“通俗中医药丛书”融知识性、趣味性、群众性于一体,把深奥的中医药知识用趣闻轶事、典故、传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通俗易懂,使读者既能从中了解中医药的知识,感悟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又能从中获得读书的乐趣。本书为丛书之一,主要内容为医理玄机,本书的内容对普及中医药知识,让中医药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用中医的良好社会氛围,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中医药学既是中华文化的产物,同时又从医药学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和造就了中医药学。中医药文化吸取了儒、道、释、法、阴阳、兵、农等丰富的思想营养,交织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传统哲学、历法、天文、礼仪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特别是提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与四射相副、天地万物为一”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整体思维模式,无不闪耀着东文文化的璀璨光芒。从古代的经史子集,到历代的诗词歌赋,乃至《红楼梦》等文学巨著,无不充溢着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不可分离,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

目录

引子

1从宇宙的角度认识人

天人相应

阴阳:宇宙变化之道

五行:一种宇宙模型

2血肉之躯的律动

脏腑:人体的中心和枢组

经络:联系全身的网络

气血精津:生命功能的载体

神:生命的司令官

3正气与邪气的较量

正气:人体中抗病和康复的力量

邪气:侵袭身体的敌人

邪正相争:疾病的发生

4辨证论治的智慧

四诊:侦察疾病的方法

辨证:对疾病性质的推断

5战胜疾病的神奇技艺

治则治法:疗病的谋略

方药:迎战疾病的武器

跟名医诊病

展望

后记

书摘

阴阳之间的关系

阴和阳不是互不相干的,相反,二者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阴与阳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阴阳是对立制约的。对立,就是说两家性质相反,是死对头,如白与黑、冷与热、动与静、生与死。制约,就是说由于两方对立,就可以牵制、约束对方。就像冷与热,在寒冷(阴)的时候人们可以烤火(阳)取暖,炎热(阳)的时候人们可以用水(阴)降温纳凉。

其次,阴阳存在消长和平衡。这是对阴阳动态关系的描述。消是减少的意思,长是增长的意思。消长是说对立制约的阴阳双方,不可能是双方的力量每时每刻都完全对等,而是有的时候一方强大点,有的时候另一方又强大点,因此阴阳斗争是一个一会儿你增我减,一会儿你减我增的动态的过程。平衡,是说以上的这种你消我长,在全过程来看,总体上是力量平衡的。比如一天昼夜,在正午时分,太阳当空,是光明(阳)的成分最多而黑暗(阴)的成分最少的时候,但正午一过,黑暗的成分就开始慢慢增长,而光明的成分慢慢减少,等到黄昏太阳西斜,则黑暗和光明的成分基本相当了,再往后夜晚降临,黑暗处于优势,到子夜黑暗的成分到达顶点,而光明的成分降到最低;但随后,光明的成分开始增长而黑暗的成分开始减退,到早晨光明又超过了黑暗。一整天,光明和黑暗就是在这样一种你消我长的过程中,但总体来看,二者的力量是基本相当的,也就是说是平衡的。一年四季同样是这个道理,冷和热斗争,春天热气长寒气消,夏天热气升到极点,秋天热气消而寒气开始长,冬天寒气长到极点。这样你消我长地循环,但一整年总体上看热和寒的力量是相当的、平衡的。

古人习惯用太极图(又叫阴阳鱼图)形象地表示阴阳的关系。白鱼代表阳,黑鱼代表阴。黑白颜色相反,说明阴阳相互对立;黑白鱼首尾相咬,表示阴阳相互制约。以圆心为中心从白鱼尾巴开始顺时针方向看,可以发现白鱼面积越来越大,黑鱼面积越来越小,到了圆的顶端后,又开始黑鱼的面积越来越大,白鱼面积越来越小,表示阴阳消长运动;而总体来看黑白鱼的面积是一样的,表示阴阳的平衡。

第三,阴阳是“互根”和可以转化的。“根”是根源,“互根”就是互为根源,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是阴还是阳,其内部都蕴含着对立面。这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正如再黑的夜也有星光,太阳当空也会有阴影,再寒冷的冬天也有阳光下的一些暖意,再炎热的夏天也有风吹过的清凉。在太极图中,一半是游动的“黑鱼儿”,一半是游动的“白鱼儿”,然而白鱼长着黑眼,黑鱼长着白眼,就是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阴阳互根的形象表达。

由于阴阳互根,在条件转变时,事物总体的阴阳属性就可以互相转化。正如夏天炎热到了极点,就会开始凉爽,向秋天过渡;冬天三九严寒之后,春天就将来到。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可见,阴阳互根与转化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阴阳的消长平衡。

人体中的阴阳

再由天地说到人体。既然万事万物都有阴阳,那么人也不例外。如:

体表与内脏相对,体表在外为阳,内脏在里为阴;内脏之中,位置高(以膈肌为界线)的心、肺为阳,位置低的肝、脾、肾为阴;脏与腑相对,腑的功能通达、运动为阳,脏的功能收藏、沉静为阴……阴阳还可以概括人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物质基础(血肉筋骨)属阴,而生理功能活动(如心要跳动、肺要呼吸)属阳,二者互相依存,协调运作。生理功能活动(阳)的发牛,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而营养物质(阴)的吸收产牛,又必须依赖于脏腑的机能活动(阳)。

正常情况下,上述人体中的各种阴与阳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协调状态(古代称为“阴平阳秘”)。但是,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了阴阳的平衡被打乱,疾病就发生了。疾病的实质就是人体内阴阳的失衡。

诊断疾病同样也可以用阴阳的观点。中医将阴阳作为认识疾病的总纲。诊断时,如面部色泽比正常人偏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说话声音比正常洪亮者属阳,低微者属阴;切脉发现脉搏跳动比平时速度更快、位置更表浅、力量更大的属阳,相反更慢、更深、力量更小的属阴等等。通过对这些症状的阴阳属性辨别,就可以逐步辨清疾病的部位、性质、程度、变化趋势等,从而进一步区分整个疾病的阴阳属性。如疾病的位置在人体的浅表,疾病是由于人体阴阳物质或功能比正常偏多引起(中医学称作实证),病人体温升高或自己感到身体发热(中医学术语称为热证)之类的疾病属阳;而相反,病位在里、虚证、寒证就属阴。

既然疾病是由于阴阳失去平衡引起,那么治疗疾病也围绕调整阴阳来进行,目标是恢复阴阳的平衡协调。因此,如果是寒病(阴),就用可以发热的药(阳)来平衡;如果是热病(阳),就用寒药(阴)来化解;如果是阴阳某方面过多,就用有驱除作用的药,把多出来的部分“泻”掉;如果是阴阳某方面不足,就用有补益作用的药来补足……这些就是中医“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等治疗原则,这些原则也是根据阴阳关系而确定的。

P15-1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