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课经济学
释义

《一课经济学》由作者:(美)黑兹利特 著,蒲定东译中信出版社出版,主要讲述本书是美国著名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专为社会大众撰写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全书包括三大部分26章,以一堂课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讨论了涉及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问题,例如公共建设工程、税收、政府信贷、就业与失业、关税、最低工资、进出口、价格体系、房租管制、工会、最低工资、利润、储蓄、通货膨胀等,以最简单的阐述方式,向读者逐次解读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背后的真相、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一课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08-10-1

字 数: 112000

版 次: 1

页 数: 198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8612836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其他经济学理论

定价:¥32.00

编辑推荐

如果你只想看一本经济学的书,那应该就是这一本。

一部畅销半个多世纪、全球销量100余万册的经济学入门读物。

一部备受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众多经济学大师赞誉的经济学经典之作。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这本书以罕见的勇气和正直,准确地写出了最需要写的东西。我还没有见过其他任何一本书,能让初学者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到如此多经济学基本规律。

——哈耶克(F.A.Hayek),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如果为简单明了的经济思想设立诺贝尔奖的话,黑兹利特先生的书会获此殊荣……对于这些年的经济失调,胡写乱说的经济著作充斥市面,而黑兹利特行笔犹如熟练的外科医生做手术一般,对症下刀,彻底、客观,且不偏不倚。

——约翰·黑尼斯(John W.Hanes),前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

亨利·黑兹利特对价格体系运作解释,真的是精彩绝伦:久经验证、正确无误,且一目了然。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几个真正会写作的经济学家之一。

——门肯(H.L.Menchen),美国语言学家、知名新闻记者

内容简介

同时,针对那些广为流传的经济理论或学说中存在的谬误,黑兹利特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批驳,从而帮助社会大众更了解经济世界运作的法则。

本书以浅显的文字取代了高深的经济学术语与复杂的公式,为经济学入门提供了一种最为迅捷和有效的方式。

作者简介

亨利·赫兹利特(Henry Hazlitt)

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专栏作家,《福布斯》杂志总编辑斯蒂夫·福布斯尊称他为“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新闻人”,当代“自由至上主义者”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成员。

他曾供职于《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后来又为《纽约时报》撰写经济方面的文章。1946~1966年,他在《新闻周刊》开设固定专栏,撰写经济学普及文章,引导数百万读者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传播自由经济理念,影响力极为深远。

《一课经济学》是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这本书1946年一出版即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至今已被翻译成8种文字,在全球销量早已突破百万。他一生勤于写作,撰写了18本专著和无数的评论文章。其重要著作还有《道德的基础》、《凯恩斯经济学批判》等。

图书目录

新版序

第一版序

第一部分 主旨

第1章 关于这堂课

第二部分 课程的应用

第2章 破橱窗

第3章 战祸之福

第4章 公共建设工程与税收

第5章 税负抑制生产

第6章 政府信贷扭曲生产

第7章 诅咒机器

第8章 分散工作机会的企图

第9章 遣散军队和裁减公务员

第10章 盲目崇拜充分就业

第11章 “关税保护了哪些人?”

第12章 积极出口

第13章 “平准”价格

第14章 拯救×产业

第15章 价格体系如何运作?

第16章 “稳定”价格

第17章 政府管制价格

第18章 房租管制的后果

第19章 最低工资法

第20章 工会真的有办法帮助劳工提高工资吗?

第21章 “有足够的钱买回商品”

第22章 利润的功能

第23章 通货膨胀的幻景

第24章 抨击储蓄

第25章 课后回顾

第三部分 30年后的这一课

第26章 30年后的这一课

后记及参考书目

注释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主旨

第1章 关于这堂课

在所有学科中,充斥经济学的谬论是最多的。这决非偶然。这门学科内在的难度原本就高,再加上人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私利的特殊天性,使得对经济规律的研究更加复杂艰难,以至于谬论层出不穷。而对于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其他学科而言,对于私利的主观追求对学科本身的影响无关紧要。我们将在本书中看到,尽管每个群体都有某些经济利益和其他所有群体完全一致,但各自又都存在私利,不同群体的私利彼此抵触,有时甚至形成冲突。尽管有些公共政策从长远来看对各群体都有利,但也有相当多的政策只对某些群体有利,甚至以牺牲其他群体的利益为代价。能够从那些政策获利的群体,会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遗余力地主张积极实施相关政策。他们会雇来一流的人才,要这些人专心致志,力陈利益集团自身的见解。最后,他们要么是让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要么就干脆把水搅浑,让人无法认清其中的真相。

除了对自身利益无止境的要求外,还有另一个导致新的经济学谬论每天都在产生的重要因素。那就是:人们有着天生短视的倾向,总是只关注某项政策的即时影响,或者只关注政策对某个特殊群体产生的影响,而不去探究那项政策对所有群体造成的长远影响。忽视那些不那么即时和不那么明显的后果,本身就是一个谬误。

这些差异正是坏的经济学和好的经济学的区别所在。坏的经济学家只顾及眼前所见的利弊得失,而好的经济学家则看得更长远;坏的经济学家只观察经济政策提案中的行动产生的直接结果,好的经济学家还会考察更长远的阆接结果;坏的经济学家只关注某项政策对某个特殊群体已经产生或者即将产生的影响,好的经济学家还会去探究该政策对所有群体产生的影响。

两者的差别似乎很明显。同时,尽可能地探讨某项政策对每个人可能产生的所有影响,又似乎应该是起码的常识。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的个人生活中,贪图一时的纵欲享受往往会招致不幸的后果。小孩子们难道不知道糖吃得太多会不舒服?喝醉酒的人难道不知道酒醒之后必定会难受头痛?酗酒成瘾的人难道不知道酒喝多了会有损健康?风流成性的人难道不知道,此种荒唐行为劳命伤财不说,还容易患上性病?最后再回到个人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游手好闲、挥霍无度的人在尽情享乐时,难道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债务和贫困?

然而,当我们踏进公共经济学的领域时,这些基本的真理却往往被人忘得一干二净。有些被认为是当今杰出经济学家的人,为了避免国家经济萧条,竟然抨击储蓄,鼓吹大肆消费。当有人对这些政策的长期效应提出质疑时,他们却像败家子讥讽父母的忠告那样不屑一顾地说:“何必看得那么远呢?要知道从长远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这么一句轻率的戏言,却被人当做至理名言和大智慧,并被奉为经济生活中的信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