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级抗旱应急响应
释义

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2009年2月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又召开了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中国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2008年11月以来,中国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八成,气象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

内容

出现条件

以下摘自《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Ⅰ级应急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Ⅰ级响应

(1)某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

(2)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

(4)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

(5)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行动安排

Ⅰ级响应行动

(1)国家防总总指挥主持会商,防总成员参加。视情启动国务院批准的防御特大洪水方案,作出防汛抗旱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防总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汛情、旱情预测预报,做好重点工程调度,并在24小时内派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国家防总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每天在中央电视台发布《汛(旱)情通报》,报道汛(旱)情及抗洪抢险、抗旱措施。财政部门为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国家防总办公室为灾区紧急调拨防汛抗旱物资;铁路、交通、民航部门为防汛抗旱物资运输提供运输保障。民政部门及时救助受灾群众。卫生部门根据需要,及时派出医疗卫生专业防治队伍赴灾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国家防总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2)相关流域防汛指挥机构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为国家防总提供调度参谋意见。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支援地方抗洪抢险、抗旱。

(3)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流域防汛指挥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启动Ⅰ级响应,可依法宣布本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相关规定,行使权力。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动员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堤防防守,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强化抗旱工作。受灾地区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或驻点具体帮助重灾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和国家防总。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中国首次启动

为切实抓好当前冬麦区抗旱工作,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2009年2月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2009年2月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中国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2008年11月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八成。气象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

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2月5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共分为四级,Ⅰ级应急响应为最高级别的响应机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Ⅰ级响应: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特大干旱;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极度干旱。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在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上要求,各地要竭尽所能,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用水;要充分利用现有灌溉工程,开动一切灌溉设备,努力扩大浇灌面积;必要时要采取应急措施,组织工矿企业和抗旱服务队为困难群众拉水送水,保证群众有水吃。

华北、黄淮旱情将持续至3月

据气象部门预计,2009年2月下旬,甘肃南部、陕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北等气象干旱区的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旱情持续。2009年3月份,华北、黄淮等地冬麦区降水偏少,旱情将进一步发展。

中央财政再次紧急拨付3亿元

为支持地方做好抗旱保苗和恢复生产,财政部2009年2月5日宣布,中央财政再次紧急拨付3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拨付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4亿元。

形式严峻

中国气象干旱已波及12个省份,特旱区达50年一遇,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从总体上看,北方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50年一遇。持续干旱已对当地冬小麦造成较大影响。

据统计,自2008年11月1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8成以上。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2009年2月4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45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171万亩。7省旱区受旱麦田中已灌溉面积为7189万亩,占受旱面积的49.6%;已追肥面积为3352万亩,占受旱面积的23.1%。

工作安排

一要进一步强化抗旱工作指导,按程序启动抗旱一级应急响应,在有关部门派出工作组的基础上,国务院即日向8个重旱区派出工作组,深入旱区第一线,研究应对措施,帮助旱区解决实际问题。

二要进一步强化抗旱资金投入,在中央财政已经紧急拨付1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再次增加安排3亿元特大抗旱补助经费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安排,支持旱区购买抗旱机械;提前预拨部分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农民抗旱投入;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帮助农民解决抗旱资金需求。

三要进一步强化小麦田间管理,通过技术指导,物资保障、资金补贴等,引导和推动农民抗旱保苗,扩大麦田灌溉,早浇返青水、早施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

四要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科学调度,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加快控制性水源工程和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妥善解决好农村人畜饮水问题。

五要进一步强化春荒救济工作,尽快下拨中央春荒救济资金,并尽速落实到村、户和人,确保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口粮,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春耕生产所需资金和物资。

六要进一步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全面加强火情监测,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确保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七要进一步强化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注意防范“倒春寒”、动植物病虫害等其他灾害,切实保障抗旱用油、用电,以及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