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重耕 |
释义 | 叶重耕,男,汉族,1959年1月出生,籍贯福建南安,1977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程度,会计师。现任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个人履历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1977年08月——1978年02月,厦门市杏林公社前场大队良种场插队知青; 1978年02月——1982年02月,在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学习; 1982年02月——1983年10月,广东省统计局干部; 1983年10月——1985年04月,厦门市财政局预算科、预算外资金管理科干部; 1985年04月——1986年09月,厦门市财政局预算外资金管理科副科长; 1986年09月——1989年09月,厦门市财政局秘书科副科长; 1989年09月——1990年06月,厦门市财政局秘书科科长(办公室主任); 1990年06月——1991年11月,厦门市财政局预算处处长; 1991年11月——1998年10月,厦门市财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1995年9月); 1998年10月——2002年12月,厦门市财政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2年12月,当选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11.9.30----中共厦门市委常委 八届市委候补委员,八届、九届市委委员。 2011年10月因工作调整被免去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 2011年10月26日厦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决定免去:叶重耕的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 2012.1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 署名文章叶重耕:不断深化“走转改”活动 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在2012年3月16日)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用心走、用情转、用功改,“走”出了基层感情、“转”出了群众意识、“改”出了朴实文风,产生了一大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报道好作品。市属新闻单位先后推出了20多个“走转改”专栏,累计下基层近1300人次,刊(播)发走基层新闻2000余篇(条)。驻厦新闻单位“走转改”活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走转改”活动还推动各有关部门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急事难事,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广大记者心灵也因此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新闻队伍精神面貌、工作状态有了可喜变化。 我市新闻单位“走转改”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 总结我市前段时间“走转改”活动主要经验特色,一是有力度。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在多个场合强调新闻单位要“把版面留给基层、把镜头和话筒对准群众”,并就如何落实到版面、节目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宣传部、市“走转改”活动办和各新闻单位紧紧抓住“走转改”活动的契机,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情况、记者深入联系点情况和发稿情况“每月一报”制度。通过细致的制度设计和扎实的组织实施,我市“走转改”活动形成了上下联动、规范运作、扎实推进的良好格局。二是有深度。半年多来,新闻记者上山下海入地,几乎踏遍城市各个角落、农村各个村组,涌现了一组组深受群众喜爱的精品栏目和一批带着泥土芬芳、感人至深的精品力作。三是有真情。新闻工作者把镜头和笔触对准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此间,以公开报道和内参形式先后为基层群众反映了近百个疑难问题,涉及公交、住房、就医、就学、就业等内容,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动了问题的及时解决。四是有创新。厦门日报社结合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精心策划了两期“全国重点党报总编看特区”大型新闻采访活动,这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走转改”。厦门广电集团以第三届“受众节”为契机,安排广电体验日、新闻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走基层”活动。五是有形象。新闻单位把“走转改”活动与新闻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让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接受基层社会实践的锤炼,有效提升了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素养,进一步树立了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一大批年轻记者在“走转改”活动中崭露头角。 中央和省委、市委高度重视“走转改”活动,全国、全省、全市宣传部长会议也都对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化“走转改”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些部署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已有成果,推动“走转改”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使“走转改”成为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机制、一种常态。为此,对下一步“走转改”工作提出以下五点要求: 一是要在深化认识上下工夫,使“走转改”成为自觉追求。正如中宣部刘云山部长指出的:“新闻工作者的位置应当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我们的成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关键要看深入基层的面有多广、扎到基层的根有多深”。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入基层生活第一线,才能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生动反映特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更好地担负起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使命;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只有深入现场,新闻报道才能富有生活气息,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才会有清新朴实的文风,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二是要在服务大局上下工夫,使“走转改”更具内涵。我们要牢记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职责,在“走转改”中加强重大主题宣传,丰富报道内容、提升思想含量,更好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从而彰显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希望全市新闻工作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这条主线,围绕我市继续打好“五大战役”、抓实“五个着力”、打造“五个厦门”、实施《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在更高起点上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排头兵等中心工作,多反映振奋人心的变迁变化,多展示改革发展的成果成就。希望全市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拓宽报道视野,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企业去,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全面展示全市人民特别是一线干部群众为努力实现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而拼搏奋斗的伟大实践和生动创造,采写出更多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火热生活的好作品、好报道。 三是要在拓展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使“走转改”更有实效。对“走转改”,新闻媒体绝不应满足于开辟了多少专栏,采写了多少报道,引发了什么反响。我们的每个版面、每期节目、每道栏目、每则新闻,是否都贯彻了“走转改”的要求呢?希望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新闻单位的负责人,都能把“走转改”当成一种理念、一种追求。希望新闻单位接下来能不断拓展“走转改”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继续办好“走转改”专题专栏的基础上,用“走转改”的办法做好日常报道,把深入基层一线、转变作风文风的要求真正贯穿到日常新闻报道当中,贯穿到所有版面和节目栏目中;把“走转改”的要求体现到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中,使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更具感染力,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更具针对性;把“走转改”与推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及时发现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困难,通过新闻报道呼吁社会关注,推动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四是要在锤炼队伍上下工夫,使“走转改”更具建设性。为什么要“走转改”?就是要通过这个活动,转变作风、改进作风、锻炼队伍、改善形象,密切新闻媒体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各新闻单位要加强对采编人员特别是新编辑新记者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业务学习、新闻实践、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三项学习教育等活动,在新闻工作者心中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让编辑记者深刻理解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深刻认识到记者的位置应当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深刻领会改进文风的关键在于“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更加自觉主动地践行“走转改”,在走进基层中增强对市情、省情、国情和民情的了解、增进群众感情,强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从而实现作风和文风的根本转变。 五是要在完善机制上下工夫,使“走转改”常态化。我们要按照“短期树立新风气、中期实现大改观,长期形成好机制”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活动深入持续开展。一要完善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细化工作安排,明确责任分工,充实工作力量。二要完善联系基层、深入基层的工作机制,在巩固现有联系点的基础上,顺应厦漳泉同城化发展趋势,将联系点扩至泉州、漳州等地。三要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在稿件刊播、活动经费、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保障;在业务考核、职称评定、先进表彰等方面给予倾斜,促进形成鼓励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良好导向。总之要通过不懈探索和坚持,实现“走转改”制度化、常态化。我也希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包括各个区委宣传部门,向全市新闻工作者学习,抓住“走转改”这个契机,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践行“走转改”的要求,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同时,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也要进一步支持新闻工作,为新闻单位做好服务工作。 “走转改”活动不是走过场、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和拓展这项活动,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