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叶企荪
释义

叶企荪(1898——1977),上海人,哈佛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及第一任系主任,他的门下走出了7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先生的学生李政道称自己的老师为“中国物理学的奠基人”。在知识分子不太吃香的时代,叶先生的工资比毛泽东还高。他曾任国民政府中央科学研究院干事长,在世界上为精确测量巴朗克常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王淦昌,钱三强,钱伟长等巨匠均是其学生。1958年与学生钱伟长均被划为右派,文革间转往北大,经常挨斗,人呈90°弯腰,人称鞠躬如也,1977年去世,1987年叶企荪先生获平反昭雪,重获清白。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叶企荪,特别设立“叶企荪物理学奖”

生平概况

叶企孙,名鸿眷,以字行。1898年7月16日生于上海唐家弄一书香门第。父叶景沄,前清举人,国学造诣很深,藏书七八千册;对西洋现代科学及其应用亦多涉猎,曾著文宣扬沈括倡议的历法,能指出28宿位置及图形;曾偕黄炎培等赴日考察教育约半年;1905年任上海县立敬业学校校长,兼养正学校校长。叶企孙幼入私塾,1907年入敬业学校,1913年入清华学校。1914年叶景沄应聘任清华学校国学教师。叶企孙在其父指导下阅读经史子集著名篇章和《九章算术》 、 《海岛算经》 、 《算法统宗》 、 《畴人传》 、 《梦溪笔谈》 、 《谈天》 、 《天演论》和《群学肄言》等著作,因而国学根基深厚,并为研究中国自然科学史打下扎实基础。

1918年在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后赴美,192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6月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前访问英、法、德、荷、比等国的大学及物理研究所约5个月。他通晓英、法、德语,通过这次访问对欧洲高等教育和科研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这对他回国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1924年3月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总干事和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常务委员、应用物理研究所专门委员、近代物理研究所专门委员、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物理学会副会长、会长、理事长等职。叶企孙将一生献给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功勋卓著。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诬陷,身心备受摧残,1977年1月13日病逝。

人物简历

1898年7月16日 生于上海县。

1913—1918年 在清华学校学习,高等科毕业。

1918—1920年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20—1923年 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3—1924年 访问欧洲大学及研究所,1924年3月回国。

1924—1925年 任东南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1925—1941年 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25—1926)、教授(1926—1941)、系主任(1926—1934)、理学院院长(1929—1937)、特种研究所委员会主席(1939—1946)。

1930—1931年 学术休假赴德国进修。

1933—1943年 任中央研究院第一、二届评议员。

1938—1941年 任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

1941—1943年 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1943—1952年 任清华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1945—1952)、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1952);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1946)、理学院院长(1945—1946)。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2—1977年 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物理系教授、金属物理及磁学教研室主任(1954—1958)、磁学教研室主任(1958—1966)。

1932—1977年 参与创建中国物理学会,曾任副会长(1932—1935)、会长(1935—1936)、理事长(1946—1948)、当然理事(1948—1951)、常务理事(1951—1977)。

1977年1月13日 逝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