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梦熊 |
释义 | 叶梦熊(1531--1597),字男兆,号龙塘,改龙潭,又号华云。明代惠州府城万石坊(今属惠城区)人。程乡(今梅县)叶梅实迁惠之后裔,并录有叶梦熊《叶氏源流诗》云:“欲识仙翁出处时,宁郡文献中江西。官居潮邑三千教,工部梅州万古稀。孟仲季卿源共脉,贞清兄弟始分枝。后人若问宗与祖,莫把源流作不知。””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历任赣州知府,安庆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备,山东布政使,巡抚贵州、陕西、甘肃。因战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兵部尚书,转南京工部尚书,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书之一。 万历二十年(1592),宁夏总后哱拜杀巡抚叛,并联络蒙古部起兵,陷河西四十七堡。梦熊协助兵部尚书魏学曾统督四省军务平叛。宁夏久攻不下,魏被革职查办,由梦熊代为统领平头叛大军,督兵奋战,智勇又全,数月即攻破城池,哱拜自焚。梦熊居功不傲,“让功学曾及诸将敢战者”,勒石贺兰山。 叶梦熊初以文官入道,以廉能著称,旧史志称其“谦能第一”,“洗贪习,诛叛乱”,留下很好的口碑;忠勇过人,敢任事,多智谋,善炮战。后半生以武功载入《明史》,被视为民族英雄。 叶梦熊称病五次请辞获归后,在惠州建回龙寺,其妻廖氏出资助建三台塔(文星塔)。赐葬于菱湖畔的游龙山(今市第二人民医院)。自明代起,叶墓成了惠州最有影响的古迹之一,梦熊故居地万古坊亦为惠州有名的人文遗址。 梦熊文才武略皆通,所著甚丰,有《华云集》、《太保集》、《五镇奏疏》、《筹边议》、《战车录》、《运筹决胜纲目》、《四库提要》等。诗如其人,豁达从容,有大将风范。陈融以绝句论其诗说:“果使和戎为上策,琵琶一曲战功论。贺兰勒石诗成日,人重将军杀敌尊。” 例:小金山别李文轩、潘肖迳二兄 津头相送意迟迟,伐鼓开帆傍醉时。别去青山惟有梦,愁来白发渐成丝。筑台正拟江门住,仗剑何堪海国移。独怪醒余天际隔,峡云汀柳转凄其。 叶梦熊墓在草莽中沉寂如今,提起叶梦熊的名字,惠州年轻一代对这位出生惠州的著名明代尚书也许已经无多印象。3年前,在菱湖畔的太保山上,叶梦熊墓被发现,曾轰动一时。3年后,叶梦熊墓再次在一片草莽中沉寂下来。 清明节上午,记者登上菱湖旁的太保山,来到叶梦熊墓址,发现墓址已经被一片比人还高的芒草所湮没,周围人迹罕至。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这座无人问津的明代尚书墓显得格外冷清和苍凉。 荒草墓地已看不到墓址 4月4日上午10时许,记者从市区下角香子园登上太保山,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宿舍楼后山的山腰平地上。和3年前相比,这片平地已长满了高过人头的芒草,在其中穿行十分困难。于2005年重见天日的叶梦熊墓就在这片芒草之中,但是已经无法用肉眼看到。记者仔细寻找之后,才在一片菜地旁发现昔日挖掘墓地时留下来的一个小坑,但坑里堆满了垃圾,已看不出墓址在什么地方。 由于地处荒山,叶梦熊墓一带除了来菜地摘菜的人外,鲜有外人涉足。一位正好在旁摘菜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附近人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大人物的墓地,但是几年来都没有看到有人来祭拜。 叶氏后人欲修复先祖墓 叶梦熊后人会不会在清明节期间前来祭拜?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致电市博物馆客家文史顾问叶伟生老人。叶伟生称自己是叶梦熊的旁系后裔,从2002年起,他就开始找寻叶梦熊墓地。正是因为老人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叶梦熊墓才在2005年底重见天日。 叶伟生告诉记者,叶梦熊后人大多居住在汕尾市陆河县,只有两户住在惠州市区金带街,一户住在惠东平山。目前他还不知道叶梦熊后人有没有计划在今年清明节后来祭拜,但据他所知,叶梦熊后人正积极联络省内和海外的叶氏后人及世界叶氏联谊会和海外叶氏宗亲会等组织,希望能筹集足够的资金,以促成叶梦熊墓地的修复工作。“在墓地没有修复之前,叶氏后人在一片荒山野岭中祭祖并不现实。”叶伟生老人无奈地说。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