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野马南山群 |
释义 | 野马南山群(Yemananshan Gr.)的时代属古元古代。分布于甘肃阿尔金山东段、野马南山、大雪山南坡及青海托莱山及托莱河南侧,为变质岩系。 简介自下而上分为:①组,以各种片麻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片岩和透镜状大理岩、变质砾岩,厚549~3115米;②组,以角闪斜长片麻岩,各种片岩和白云质大理岩为主,厚7548~3523米;③组,以大理岩、白云岩、白云质大理岩、含石墨大理岩为主,夹片岩、变粒岩及斜长角闪岩等,含菱铁矿,厚1050~1966米;④组,以各种片岩、大理岩为主夹石英岩及变质火山岩,厚1444~2184米。变质程度属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 命名西北地科所前寒武纪组1976年创名1 ,1980年甘肃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发表。命名剖面位于甘肃肃北县南西约26km五个泉子附近(A组),肃北族县盐池湾北东约38km黑沟(B组),肃北族县大别盖东约52km扁麻沟口(C组)和肃北族县大别盖西约14km桥头子北山(D组)。 沿革中科院地质所(1963)将金山口至月牙湖及野马河一带的变质地层归属前震旦系。甘肃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1970—1975)将野马河及野马南山地区中—深区域变质地层归属前震旦系或古元古界,将阿尔金山东段当金山口至肃北族县一带的变质地层与桥头子北山剖面对比,归属长城系党河群。1976年西北地科所首次将上述变质地层命名为野马南山群,归属前震旦亚界,划分4个岩组。汤光中等(1982)认为桥头子附近的片岩、大理岩和变火山岩并非长城系,应属于野马南山群的顶部地层。王云山、陈基娘(1987)将该群归属古元古界,分为上、下两个岩组。甘肃省地矿局(1989)将其归属前长城系,自下而上划分A、B、C、D4个组。程裕淇等(1990)将其改称野马南山岩群。 特征主要分布于甘肃阿尔金山东段、野马南山、大雪山南坡及青海托莱山及托莱河南侧。A组 主要出露于阿尔金山东段。以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含石榴夕线斜长片麻岩、透辉斜长片麻岩为主,夹角闪斜长片麻岩、方解绿帘透辉石岩、透辉角闪黑云片岩、透闪黑云片岩、黑云斜长角闪岩、 二云透闪石岩、透闪黑云石英片岩、含石榴黑云石英片岩、透辉斜长变粒岩、(方柱)透辉大理岩及透镜状角闪方柱大理岩、变砾岩等组成。厚度549—3115m。B组 主要出露于野马南山平达坂一带,阿尔金山东段亦有零星出露。以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含石榴云母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含石榴云母片岩、含石榴角闪石片岩、夕线二云石英片岩、白云质大理岩为主,夹含石榴蓝晶黑云石英片岩、含十字二云石英片岩、方解透辉角闪石岩、含石榴二长片麻岩及石英岩等。厚度1548—3523m。C组 主要出露于阿尔金山、大雪山南坡及野马南山等地。以大理岩、白云岩、白云质大理岩、含石墨大理岩为主,夹含石榴黑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透辉斜长变粒岩、含石墨二云石英片岩、石榴十字黑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二云石英片岩、白云母片岩、白云阳起石片岩、及含石榴黝帘角闪石岩等。在白云岩、白云质大理岩中含菱铁矿。组厚1050—1996m。D组 主要出露于野马南山、大雪山南坡的桥头子、龚岔大坂一带。以黑云石英片岩、方解云母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白云绿泥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炭质云母石英片岩、角闪石片岩、大理岩为主,夹石英岩、阳起石片岩和变基性火山岩。厚度1444—2184m。该群遭受吕梁期中压相系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和较弱的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具有多期褶皱变形现象。与上覆奥陶系呈不整合接触(甘肃地矿局,1989)。 1.甘肃地质力学区测队,1983,甘肃的前中元古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