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野狐岭 |
释义 | 野狐岭——地名,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张北县与万全县交界处,岭高险峻,自古是通往坝上蒙古高原的一条重要的军事驿道。辽金元明清的史籍里都对它有记载,名闻遐迩。辽兴宗重熙六年(1037年)猎于野狐岭,1211年成吉思汗挥兵野狐岭,以少胜多击败金军,史称“野狐岭之战”,明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北出野狐岭,败元兵于察罕脑儿,景泰元年(1450年)英宗自瓦剌部南归,也先遣兵送至野狐岭,即此。现存有野狐岭长城瞭望台遗迹,2005年河北省考古人员在野狐岭一带进行了考古挖掘,出土了百余件文物。 地理位置野狐岭山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过此,遇风辄堕,为军事要隘。《辽史·兴宗纪一》:“夏四月,猎野狐岭。”《元史·木华黎传》:“金兵号四十万,阵野狐岭北。”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李文忠北出野狐岭,败元兵察罕脑儿;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英宗自瓦剌部南归,也先遣兵送至野狐岭,皆即此地。从河北万全北行,约30公里到达一座山梁。这座海拔超过1600米的山梁是万全与张北县的交界处,也是坝上与坝下的分界点,同时也是农耕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长城依山就势修筑在这道山梁上,在崇山峻岭中绵延起伏。由于古时这里野狐成群,故此这座梁被称为野狐岭。公路从梁上穿过,在狭长的山谷中穿行。此山谷地势险峻,林高草茂,过去野兽出没,行路艰难,如同入狼窝虎穴,因此被称为“狼窝沟”,而此山口是张家口通向坝上的咽喉地段,风力猛烈,老百姓称“黑风口”。 历史意义野狐岭何以成名?随着北宋都城的东移及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位于蒙古高原与中原结合部的“野狐岭”成为草原民族与中原政治、经济、军事交往的主要通道和重要关隘。辽、金、元、明四朝天子的足迹将它写入历史。一场以少胜多的野狐岭战争,使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蹄踏进中原。 交通锁要野狐岭是“四朝”交通锁要 早在辽代,位于张北县境内的鸳鸯泺(今张北安固里淖)就成为皇帝纳钵之地。乾亨二年(982年),辽秦晋大长公主建“燕子城”(今张北城)。辽朝历任皇帝几乎每年都到这里畋猎或驻跸。笔者查寻,“野狐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辽史·本纪十八·兴中一》:辽重熙六年(1037)“夏四月,辽主猎野狐岭”。辽保大五年(1125年),辽最后一任皇帝天祚帝从燕京逃出,出居庸关,过野狐岭,驻鸳鸯泺。 金灭辽后,在燕子城设治抚州。这一地区依然是金朝皇家的畋猎与避暑胜地。金朝皇帝从燕京回上京也常走野狐岭这条路。金开国皇帝太祖阿骨打,灭辽后次年,即天辅七年(926)六月“丙寅,次野狐岭。”七月“壬午朔,次鸳鸯泺。”太祖六月十五日到野狐岭,七月一日才到鸳鸯泺。在近百里的路程内,游猎了半个月。可见这一带水草丰盛,风光绚丽,气候宜人。随着皇帝的青睐,百姓也陆续进入。《金史》志第三十一,《榷场》记:“国初,于西北招讨司之燕子城,北羊城之间尝置之,以易北方牲畜。”此榷场的中原交易者,均登野狐岭而上。大定二十年(1180年)夏,金世宗赴金莲川驻夏,“谕有司曰:‘白石门至野狐岭,其间淀泺多为民耕植者,而官民杂畜往来无牧放之所,可差官括元荒地及冒佃之数。”贞佑三年(1215)四月,宣宗“上幸燕京,宗干从。有疾,上亲临问。自燕京还,至野狐岭,宗干疾亟不行,上亲临问,语及军国事,上悲泣不已。”由此可见,野狐岭己成为沟通中原与漠北的重要道路,皇帝北还的辇道。 蒙元时期,野狐岭是由漠北到中原的主要道路。忽必烈早在中统三年(1262年)十二月,就在抚州建了行宫。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三月,“丁酉,驻跸野狐岭。……九月癸未朔,大驾次野狐岭。”从中原赴漠北,往返都驻野狐岭。一三六八年,在朱元璋的大将徐达率大军兵临大都时,元朝最后一任皇帝、即元顺帝,携在朝文武大臣及后妃弃城而逃,过野狐岭,奔元上都。在元代,饱赏过野狐岭风光的还有两位重要人物:一是马可·波罗。“其人皆属大汗,其地有一城,名曰申达州(抚州,今张北)。居民多以制造君主臣下之武装为业。”从天德(今宣化)到申达州(今张北),野狐岭是当时必经之路。另一位重要人物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他奉成吉思汗之诏赴漠北,登上野狐岭时,感慨万千:“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烟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明朝前期,大军多走野狐岭。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拜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分道北征,以十万人出野狐岭,至兴和,降其守将;洪武七年,大将兰玉越野狐岭,拔兴河城(张北城),生擒国公帖里密赤以下59人。”⒀永乐年间,成祖五次御驾亲征漠北鞑靼蒙古部,其中:“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成祖亲征漠北鞑靼蒙古部。登野狐岭,驻跸兴和,北上。”⒀“永乐十二年(1414年)四月一日,成祖亲征漠北蒙古瓦刺部,师次兴和,大阅五军,颁赏罚号令。七月班师经野狐岭返京师。” 宣德年间,实行“缩边”政策,将开平等建制迁入内地。但是,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在野狐岭仍留一口,曰:“新开口”。同时,在口南建新开口堡一座。虽然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野狐岭上建起了长城,但是“嘉靖三十年(1551)夏开马市,互市对象为青把都儿、辛爱、伯腰、卜郎台吉、委兀儿慎台吉五部。故《万历武功录》云,嘉靖三十年(1551)六月新开口市成。”野狐岭特别引起明廷重视的是:“北方蒙古从宣德五年(1430)━嘉靖三十八年(1553),大规模入侵三十八次”《镇志征战考》。著名的“土木之战、英宗被掳”的瓦剌部也先;“庚戌之变、兵临京师”的鞑靼部俺答,都是出入野狐岭的。纵观历史,野狐岭在明朝仍不寂寞。 古战场野狐岭是闻名中外的古战场 有人说:“野狐岭的成名,大多是靠刀枪剑影张扬出去的”,有他的道理。确实是七百多年前在“野狐岭”上,“夫兵以气为主,浍河堡之役,独吉思忠、承裕沮丧不可复振,金之亡国兆于此焉。”因为这场以少胜多、决定金国命运的战争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因而被记载于许多中外史书之中:“其后,成吉思合罕于未年(辛未年,1211年)征伐金国,取抚州,越野狐岭。”;“帝自将南伐,败金将定薛于野狐岭,取大水泺、丰利等县。”;“上之将发抚州也,金人以招讨九斤,监军万奴等领大军,设备于野狐岭……”;“金主命招讨使完颜九斤、完颜兀奴率兵驻守西京东方不远之野狐岭”……这场战争的具体战况是:“八月,纥石烈执中主军、完颜兀奴为监军、定薛为前锋、完颜承裕继后,合军三十万,至野狐岭防御。契丹军事建策,当趁蒙古军方破抚州,正纵兵大惊,马牧于野之机,以轻骑攻其不备,定能获胜。纥石烈执中不纳,认为只有步骑并进,才是万全之策。次日,挥军北进,石抹明安临阵降于蒙古。成吉思汗即率中、左二军迎击于獾儿嘴(野狐岭北山嘴)。蒙古万户木华犁认为,在敌众我寡形势下,必须死力拼杀,方能取胜。即率敢死队,挺枪策马,冲入金军阵中;成吉思汗挥中军继进,往来冲杀。金军大溃,向南撤退。蒙军乘胜追击,伏尸百里,至浍河堡(今怀安之洋河)全歼其军。” “两都巡幸”野狐岭是“两都巡幸”的归路 草原马背民族的孛尔只斤氏家族,从铁木真初登汗位(1183年),到其孙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定都中都(今北京),终于在繁华的中原大城市住下来。尽管住上了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过上了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生活。但是,他们却不习惯城市生活的单调、寂寞、中原夏季炎热的气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元世祖定大兴府(今北京)为大都。开平府为上都。每年四月。迤北草青。则驾幸上都以避暑。颁购於其宗戚。马宜就水草。八月草将枯。则驾回大都。自后宫里岁以为常。车驾每岁往来于两都间”。从中统四年(1263年)忽必烈正式实行“两都巡幸”制,到至正十八年(1358)红巾军把上都烧毁,野狐岭是元朝皇帝返回大都的必经之路。 元朝从大都到上都间有四条道路:“驿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东道(古北上路)、孛落站道(西道)。”孛落站道即是辽、金时期经抚州,过野狐岭的古驿道。是元朝皇帝回归大都的“辇道”。同时,也是漠北物资供应的重要道路。大都与上都之间孛落站道全程1095里,建有二十四个纳钵。 古今之战背景野狐岭自古为军事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被称为“极冲”。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10万蒙古铁骑奔袭坝上草原,剑指金朝统治的中原地区。野狐岭会战是蒙金战争初期起关键作用,决定“蒙起金衰”的会战。它发生于1211年八月(金国卫绍王大安三年,成吉思汗在位第六年),地点在野狐岭(今河北省万全县)。在这场大型会战及之后1213年怀来战役中,金国连连挫败,导致金国内部发生弑君政变,加速了金国的灭亡。野狐岭会战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金兵40余万,蒙军9万)典范作战。 目的1206年铁木真一统蒙古各部,受封号为成吉思汗,为扩张势力与增加财富,立即面临强大金国的威胁攻击,双方开始处于剑拔弩张紧张态势;金国在长久“分化蒙古各部”为成吉思汗反抗策略失效后,也积极备战,决意自隐身幕后操纵改采军事策略,意图一举消灭新起之蒙古;自金章宗时代起,已沿蒙金边界陆续开挖长达3000华里之“界壕”。成吉思汗则先行击败收服为金国出征的蒙古“汪古部”,占领阴山以北囤积军事物资,作为攻金之主军事基地;并对金国招降纳叛予以有效收买;当政之卫绍王则疏昧于渐增蒙、金边境战事,自峙金国带甲雄兵百万(实则不足)忱于太平,亦给惯战蒙古用兵之念。1211年初起,成吉思汗以“报父仇”(铁木真父亲30年前遭到金国奸细唆使“塔塔尔蒙古”部杀害)之名,倾蒙古全国兵力不足十万,兵分两路朝金国西境形同“自杀式”大军攻至;初接战蒙军势如破竹,金边兵连连败退至野狐岭,败兵集结金国王牌“中央军”40万共近50万列队布阵,由丞相亲自押军迎战。 过程乌沙堡之战金将独吉思忠率领金军主力前往西北前线,组织75万人工加固界壕300公里,目的想阻止蒙古人南下。结果成吉思汗让3子分兵攻打西京对金军进行牵制,自己亲率主力攻打乌沙堡,并占领乌月营,从而摧毁了金军防线。 獾儿嘴之战金将完颜承裕接替独吉思忠为大将后,率30万主力放弃恒、昌,抚三州退守野狐岭,目的利用山地地形遏制蒙古军队的骑兵优势,成吉思汗又一次采取集中突破战术,命令木华黎帅精锐八鲁营自獾儿嘴通道发起突击,此役,蒙古军队因地势全部下马步战,但仍凭借高昂的斗志和锐气杀败金军,直逼完颜承裕中军大营。结果金军由于过于分散联络调度不利,人心涣散,全军溃逃。30万主力就此瓦解。 浍河堡之战完颜承裕在败逃过程中集结了数万残军,但尚未喘息就在浍河堡遭遇追击而至的蒙古军,蒙古军队迅速包围了金军,在激战3天后,成吉思汗亲率精骑3000突击,随后数万蒙古军发动总攻,金军全军覆亡,完颜承裕只身逃走。 乌沙堡之战金将独吉思忠率领金军主力在前往西北前线,组织大概75万人工加固界壕300公里,目的想阻止蒙古人南下。结果成吉思汗让3个分兵攻打西京对金军进行牵制,自己亲率主力攻打乌沙堡,并占领乌月营,从而摧毁了金军防线。 獾儿嘴之战金将完颜承裕接替独吉思忠为大将后,率30万主力放弃恒、昌,抚三州退守野狐岭,目的利用山地地形遏制蒙古军队的骑兵优势,成吉思汗又一次采取集中突破战术,命令木华黎帅精锐八鲁营自獾儿嘴通道发起突击,此役,蒙古军队因地势全部下马步战,但仍凭借高昂的斗志和锐气杀败金军,直逼完颜承裕中军大营。结果金军由于过于分散联络调度不利,人心涣散,全军溃逃。30万主力就此瓦解。 浍河堡之战完颜承裕在败逃过程中集结了数万残军,但尚未喘息就在浍河堡遭遇追击而至的蒙古军,蒙古军队迅速包围了金军,在激战3天后,成吉思汗亲率精骑3000突击,随后数万蒙古军发动总攻,金军全军覆亡,完颜承裕只身逃走。 野狐岭会战后金军主力消亡殆尽,战略天平倒向蒙古。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到了最后夺取胜利的时刻。前苏联对日本宣战,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胜利的进程。中旬,前苏联红军上将普列耶夫率领西路军,苏蒙联军的骑兵机械化集群部队进入内蒙古草原,长驱南下,一举夺取张北县城后,与控制狼窝沟的日本军队形成对峙。19日,苏蒙联军向日军展开进攻,无坚不摧的骑兵机械化部队首先夺取了黄花坪前沿阵地,继以轻型坦克和摩托车队为先导发起总攻。经过激烈拼杀,在中午前占领野狐岭,歼灭日军860人。为夺取胜利,54名前苏联红军和6名蒙古人民军战士永远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历史不会忘记。野狐岭西侧山梁上那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是这场战役中牺牲的苏蒙联军烈士们国际主义精神的化身。它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给凭吊者无限的感悟。 风能利用山风劲吹,多少年来,坝上的风沙年复一年从这里掠过坝上的山地和平川。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风也是宝贵的资源。于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华北电力企业和张北县联手,在野狐岭古战场一带,建起了华北最大最先进的风电实验站。几十台高大的白色风力发电机,它们分别来自德国、法国、丹麦、日本、美国,简直是一个世界级的风车汇集。每一架风力发电机都耸着洁白精美的身躯,洒洒脱脱地扬手拨弄着北方刮来的风,合力营造出一个时空巧合的科技神话。在这里,肆虐多年的烈烈大风已经化作源源不断的电能输往华北电网,开始创造经济价值。 相关诗词《野狐岭》 年代:元 作者:周伯琦 高岭出云表,白昼生虚寒。 冰霜四时凛,星斗咫尺攀。 其阴控朔部,其阳接燕关。 涧谷深叵测,梯磴纡百盘。 坳垤草披拂,崎岖石巑岏。 轮蹄纷杂遝,我马习以安。 恍然九天上,熙熙俯人寰。 连冈束重隘,拱揖犹城垣。 停鞭履平地,回首势望尊。 绵衣遂顿减,长途汗流鞯。 亭柳荫古道,园果登御筵。 境虽居庸北,物色幽蓟前。 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小邑名宣平,相距两舍间。 牛羊岁蕃息,土沃农事专。 野人敬上官,柴门莫款延。 休养嘉承平,禹迹迈古先。 汉唐所羁縻,今则同中原。 大哉舆地图,垂创何其艰! 张皇我六师,金汤永深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