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椰子缢胸叶甲
释义

椰子缢胸叶甲(Promecotheca cumingii Baly ),鞘翅目,叶甲总科,铁甲科,潜甲亚科,Promecothecini族。在椰子上也发生一种比较严重的同属害虫,分布南亚地。

基本信息

椰子缢胸叶甲

学名:promecotheca cumingii Baly异名:Promecotheca nuciferae Maulik

英文名:Coconut leaf miner

Coconut leaf miner beetle

Philippine leaf beetle

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铁甲科(Hispidae),潜甲亚科(Anisoderinae),Promecothecini族。

分布范围

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

寄主

主要为椰子。其他包括亚塔椰子、油棕、王棕槟榔、刺葵和Methoxylon'属。

体型特征

成虫 体长7.5~10.0mm,宽1.6~2.0mm,通常为黄褐色(有的文献载为红棕色)。触角11节。鞘翅刻点在基部1/3部分以后8列,不被纵向微脊隔成双列。各足腿节内侧有1刺。

卵 长约1.5mm,宽约1.0mm,厚约0.3mm,形似西瓜籽,棕褐色。

幼虫 奶油色,半圆柱状。虫体11节,每节两侧有6对细毛。成熟幼虫平均体长9.5mm,头宽1.5mm。

蛹 平均体长8.1mm,宽1.6mm,黄褐色,有毛被。眼黑色,上颚棕褐色。

生活习性

成虫在叶上咬食,幼虫则自表面进入而在叶内蛀食。每条幼虫一生向叶端方向蛀食,形成1条宽1cm左右、长10~20cm的蛀道。蛀道部位上表面仅剩1薄膜,且迅速干褐。叶片上往往有多个虫体同时为害。被害叶片卷曲、焦枯,经风吹易折断。此虫相对喜食较老的叶片即第4、第5片叶,即使受害严重时,一般情况下心叶往往可以幸免,而使树势恢复有期。卵单产于叶下表皮用口器咬开的洞内,洞外覆盖有雌虫分泌的半消化状态的叶肉组织分泌物,用以保护卵,历期10.5~15天。幼虫孵出后,直接蛀入叶肉组织,有3个龄期,历期30天左右,当幼虫蜕皮或化蛹时,它会退到蛀道的中部位置。此虫幼虫期的一个比较特别的习性是将粪便等分泌物排于蛀道内两侧,在叶面上能透过叶膜看到。蛹历期7~13天。羽化时,在叶上表皮咬一半圆形孔钻出。

传播途径

随椰子及其他棕榈科种类植株、椰果、纤维及其他载体远距离传播,也可随风扩散。

检验方法

对进境的有关种苗等植株,应仔细检查有无被害状。若发现幼虫,应饲养到成虫以备鉴定,在新赫布里底岛等地,在椰子上也发生一种比较严重的同属害虫P.opacicollis,但它前胸背板黑色,可与椰子缢胸叶甲区分。根据前面所述成虫特征以及分布和寄主等可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别。凡从疫区进口椰果,必须剥除椰果外皮层。

有关检疫规定 椰子缢胸叶甲是中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的二类危险害虫,应严格施行检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