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窑西村 |
释义 | 概况窑西村是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镇一个不足千人、人均不到三分地的小村庄。过去的窑西祖祖辈辈流传着一句话:“面对黄土背朝天,耕耕种种几十年,饿不着,富不了,年年还是老面貌。”改革开放以来,窑西村经济迅速发展,旧貌换新颜,水泥路笔直平坦,新民居整齐美观,路边有修剪平整的花圃,路旁矗立着路灯。2002年,该村工农业产值达6000万元,人均收入4260元。全村245户农民家家有彩电、户户有冰箱,电话已不再稀罕,不少农民口袋里揣上了手机。2003年初,窑西村获得了“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百佳生态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耿道启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并被邳州市环保局聘为环保行风监督员。 自然条件窑西村的地势高程在25~27点左右(以青岛为0点),其水源充足,22点以下便有充足水源,农民打井一般在10—20米以下,卫生较差。 1、气候八义集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光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5度,年均降雨923.8mm,年无霜期为205天,年均日照2016小时。春季多为东和东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秋季偏北风,冬季为西北风,全年东北风最多,其次为东南风和西北风,季风比较明显,最大风速为每秒2.4米。 2、地质、地貌八义集镇为冲积平原,土质属轻亚黏土,承载力为10-12T/平方米,总的地势较平坦,高程平均海拔25米以上。该镇受郯庐断裂带地震影响,国家圈定为地震裂度9度区。 历史人文情况窑西村的由来当然要从这个“窑”字说起,以前果满山上都是红泥,当地的人们就用此来制造生活器具,如缸、罐子、瓦等,这里便有很多的窑。故得名窑西村(窑西村位于果满山的西面),窑西村又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果满山东和果满山西。这些也都和遍山果子的果满山有关。 由于没有旅游开发这方面的意识,所以一些如古庙、古树之类的古迹都被拆掉不能用于规划了,很是可惜。 道路交通情况总体情况:直接与村相连的是一条一级公路(南北向名字叫四八公路)村中排房整齐,主路道为水泥路,各门前巷道为柏油路面。硬件措施较好。可以说是出门不见泥。与连徐高速公路未直接连接。 经济发展窑西村总共只有200多亩土地,人均不足三分地,以前只靠种粮的收入连养活全村人都有困难。在耿道启的带动下,村党支部经调查研究,决定下大力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他们在100多亩低产田上建起了温室大棚,又从山东引进了台湾“特小凤”、“京欣一号”等西瓜优良品种,瓜果蔬菜施肥、锄草、治虫、灌溉等一系列工序严格按照无公害的标准操作,并且与市科技信息服务部门、镇科技信息服务站联网,实行网上销售,产品畅销苏州、南京等大中城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去年初,村党支部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又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了全封闭、无菌式食品车间,生产麻辣萝卜干、肉酱等风味佐食,远销哈尔滨和江南一些大城市。 走进窑西村,行道树绿阴如盖,家家门前统一种植着花草。村政府在村南头建起了秸秆气化站,农户烧水做饭,都使用这种无任何污染的环保燃料。 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如何让秸秆变废为宝,在当地环保部门的扶持下,窑西村投资65万元,为230户村民建起了一座年消化秸秆200吨的燃气转化炉和300立方米的贮气罐,无偿把输气管道铺设到每个农户家。 经过燃气转化炉燃烧后的废渣既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又是生物杀虫的特效药。村里200亩生态园里的西瓜因为使用了这种生物肥,所以瓜甜,在瓜蒂未落时就被上海、无锡、苏州等地的客户订购一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