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遥感与气候信息开放实验室 |
释义 | 遥感与气候信息开放实验室是国家气象科学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及国际遥感技术和应用科技前沿,在遥感和气候信息的获取技术和机理、遥感技术和气候信息应用(数值天气预报、全球变化、灾害性天气监测、生态与农业、大气环境等)方面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机构。 简介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遥感与气候信息开放实验室》(Laboratory for Remote Sensing and Climate Information Sciences, LRSCIS) 总体目标:通过 3~5 年的努力,将实验室建成瞄准开放实验室将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和持续科研与技术创新能力、体制合理、机制灵活、人员精干的遥感技术应用与气候信息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今后, 将在此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国家高级别的 “遥感和气候信息科学论坛”。通过实验室建设,促进共建单位在遥感技术与应用、气候信息等相关领域科研水平的提高,使我国遥感与气候信息的科研水平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开放实验室研究领域和方向(一)遥感/气候信息获取技术与机理研究 以地表环境遥感辐射机理研究为核心,研究与遥感有关的基本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在遥感象元尺度上的适用性,认识从遥感信息到地表时空多变要素的转换机理及地球表面特征的定量描述方法,解决遥感建模中所特有的尺度效应、遥感的病态反演问题,研究多角度、多光谱、多极化遥感信息综合反演方法,发展地表时空多变要素的遥感理论和方法 。 (二)遥感/气候信息在数值预报和气候系统应用研究 开展数值天气预报与气候系统模式中遥感资料和气候信息产品的应用理论和方法,遥感数据、雷达产品、气象/气候常规观测资料四维同化技术研究,并为模式提供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输入气候数据信息和模式检验信息。 (三)灾害性天气遥感/气候信息应用研究 开展卫星遥感信息、雷达产品和气候信息在我国灾害性天气的应用研究与监测理论研究,包括对强风暴、降水、积雪、沙尘暴、洪水等的监测,以及气候异常的预测理论研究。 (四)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遥感/气候信息应用研究 研究遥感和气候信息在生态环境、农业气象、气候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开展遥感和气候信息在全球变化响应特征和环境要素的遥感识别方法研究;开展对极地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水循环的遥感和气候信息研究。研究3S一体化及在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数字农业的应用研究。 (五)大气环境遥感 研究大气动力过程中水、 C和能量循环,大气温度、风、水汽、云和云的微物理特征、降雨量、大气化学成分和能量收支的遥感定量反演技术和监测技术。开展大气气溶胶、痕量气体分布及原理的遥感方法和应用模型研究。 (六)试验业务试验研究基地 开展地基遥感观测、野外试验、定标、校准及模型验证等定量研究,开展室内分析、测试等。为气象数值预报、大气、生态环境 与农业气象业务部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为水利、林业、环保、城市规划等研究领域提供科研数据共享和业务服务。 首届学术委员会 顾 问: 周秀骥 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陈联寿 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主 任:李小文 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 副主任:童庆禧 院士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许健民 院士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委 员: 张人禾 研究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文建 研究员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刘纪远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徐祥德 研究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刘玉洁 研究员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朱启疆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 朱元竞 教授 (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李增元 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Prof. Zhaoliang Li (法国国家科学中心) Dr. Jun Li(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戴永久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 张佳华 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首届主任委员会 Director Council 主 任: 张佳华 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