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士珍 |
释义 | 徐士珍,女,1983年8月至1990年12月,任嘉兴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干审科长; 1990年12月至1993年10月,任嘉兴市级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3年10月至1998年8月,任嘉兴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 1998年8月至2002年3月,任嘉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2002年3月至2003年4月,任嘉兴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3年4月,任嘉兴市委副书记。 2007年4月当选嘉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新闻人物徐士珍,女,江苏靖江市人。徐士珍默默无闻、15年如一日地资助60多名贫困孩子上学,她担心把给孩子们寄钱的地址忘了,就将所有的来往信件和汇款单放在保险箱里。2006年,徐士珍当选为“感动泰州十大新闻人物”。 1991年,徐士珍在电视上看到灾区人民尤其是灾区孩子的遭遇,心里一阵难过,她立即与老伴商量,向灾区送去了1万元捐款、2000个蛇皮袋和40套衣服。捐款的热潮过去了,但灾区孩子渴望上学的表情已经在她脑海里生根,挥之不去。当时,“希望工程”刚刚实施三个多月,频繁见诸报端的这一新名词引起了徐士珍的注意,当弄清楚该工程是救助贫困地区失学的孩子时,她毫不犹豫地向北京青少年基金会寄出一封信,询问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帮助这群孩子。就这样,她从一开始认领20个失学孩子,逐渐发展到40个,与这些孩子结成帮扶对子,给他们寄钱,寄学习用品,一张张汇款单和一封封书信,遥寄着这位老人对素未谋面的贫困孩子的真情和关爱。加工部里的事多,加上自己的年岁已大,徐士珍便把每次的汇款单和来往书信小心翼翼地放在办公室的保险箱里,生怕弄丢了一个孩子的通信地址。她说,与这些孩子来往的所有信件是她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宝贵的财富,她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后代,帮助他人是让双方都感到温暖的一件事,永远要记得自己也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 15年来,徐士珍帮助的孩子多达60多人,这些孩子有的远在贵阳,有的近在泰兴、靖江,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都是徐奶奶牵肠挂肚的“儿女”。家住靖城镇柏木的袁艳是徐士珍长期资助的对象之一,现在南京某专科院校上二年级。当年她考上靖江市斜桥中学高中后,每学期4000多元的学费让家境困难的她面临失学。在靖城镇党委宣传科长刘志豪的介绍下,她找到徐士珍。原本只求得到一点帮助的她,没想到从此多了个长期照顾她的奶奶。徐士珍为了不让这个女孩再去求助别人,承担下袁艳所有的学费,并且从高一起一直资助到上大学。每年2万元钱的大学费用,徐士珍总是预先准备好,从不让袁艳感到为难。袁艳放假来到徐士珍的加工部里,话语中徐士珍听出她有继续读本科的想法,可又担心费用。徐士珍没有点破她的心思,只是告诉她“一个人要有上进心,努力下去才有成效”。袁艳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徐士珍很高兴,鼓励她认真学习,费用的事不要多担心。 徐士珍不算什么大富人,她的钱来得并不容易。她在加工部,总是与年轻职工一起,站在高高的操作台上忙着。每天她总是比工人早上班,晚上9点多钟才披星戴月地回家,生活完全不同于早已在家享清福的其他老人。徐士珍已习惯了笑对人生,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她一人要挑起照顾家中九口人的重担。为了养家糊口,她离开老人和孩子到徐州煤矿上爆过炒米、跟随父亲打游击似的卖过菜籽。为了进货,徐士珍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进行批发交易。瘦弱的她以顽强的意志表现出了一个能干女人的坚毅和勇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徐士珍开始涉足建材市场和现在的发泡生意,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