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奥德河—尼斯河线 |
释义 | 奥德河—尼斯河线 (德语∶Oder-Neiße-Grenze;波兰语∶Granica na Odrze i Nysie Łużyckiej;英语∶Oder-Neisse line) 是德国与波兰的边界。界线主要包含奥德河与尼斯河流域,但又包括了奥德河西岸的波兰城市什切青。 界线的历史划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波兰接壤德国的边界根?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而被订立—它主要按照大波兰 (Great Poland) 的历史边界;原本的省份分界,就根?种族分布而略微修改。但是,波美拉尼亚东部、上西里西亚 (Upper Silesia) 与马祖尔亚 (Masuria) 就被分割。郊区的斯拉夫人被安置在德国;市区的德国人却被分到波兰。波兰西部边界,更是欧洲数一数二长的边界,并留下但泽自由市与东普鲁士两块外飞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盟军根据苏联的领土要求,将德波边界西移至今天的奥德河—尼斯河界线—德国失去绝大部分的西里西亚、大部分波美拉尼亚,包括什切青、勃兰登堡东部及小部分萨克森,失地全归波兰。 人口迁移而且,波兰也得到但泽 (改名为格但斯克) 及东普鲁士南部,包括马祖尔亚与瓦尔米亚 (Warmia) 。苏军其后进行大规模人口转移,几乎把所有德国居民驱逐,安排流落到德国的波兰人返回新占领土定居;此外,由于苏联兼并了波兰东部大片土地,同样被驱逐的波兰人就取代德国人,成为新领地的主人。在斯大林实现领土扩张之下,被迫离开家乡的不仅仅是波兰人与德国人。 纠纷战时边界更改频繁。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令德国的边界超越1918年的版图;配合德苏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根?寇松线 (Curzon Line) 吞并波兰东部,而他的行动在雅尔达会议得到英美承认;1944年,波兰人发动华沙起义,反抗德军侵略而失败。德军破坏华沙,并驱逐八十丌波兰人。波兰与德国边界被专制决定,加上以上问题,令两国人民难以接受事实、深感愤恨。从人道角度而言,不少波兰人觉得由于波兰受尽蹂躏,又要割让领土给苏联,得到德国领土就算是一种补偿;但亦有人认为,苏军驱逐德国人时,引致不少死伤,不免过于专横、有欠公允。 波兰领土的重划波兰划界美英与苏联在德国投降前不久,就在雅尔达会议确立了最终的波兰版图。最初,疆界还未被确定时,美英基本上接受以奥德河作为波兰的西边界线,也赞成以人口转移解决领土纷争。不过,尼斯河两岸的分配,以及波美拉尼亚地区传统的海港—斯德丁/什切青归于德国或波兰,就成为主要问题。西方盟国认为应该以东尼斯河为界,但斯大林拒绝让步,主张以西尼斯河为德波两国边界。德国原本可以保留什切青;而一如波兰政府的要求,波兰可得到东普鲁士全境,连同哥尼斯堡。但最后,斯大林坚持由苏联占领哥尼斯堡,用作暖水军港;而波兰就应该获得什切青。流亡中的波兰政府“人微言轻”,只好言听计从,但就坚决要保留她的历史名城利沃夫 (Lviv) 。同样地,苏联拒绝,只愿意把包括布雷斯劳 (Breslau,今弗罗茨瓦夫) 的下西里西亚 (Lower Silesia) 交给波兰。巧合地,利沃夫的波兰人后来大多移居到弗罗茨瓦夫和格但斯克。 领土划分波茨坦会议上,美国、英国与苏联确立将德国奥德河—尼斯河线以东的领土交予波兰。然后,和约将会签订,是否接受决定及会否改变边界的问题,也会一一解决。为了防止德国借着种族问题挑起纷争,所有居住在新旧波兰领土的德国人都会被驱逐。虽然波兰失去寇松线以东十八多丌平方公里的领土,但得到约十一丌平方公里、资源丰富、发展较好的德国领土。苏联就得到东普鲁士北部——此地今属俄罗斯。盟国和苏联提出以奥德河—尼斯河为德国与波兰的边界,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是两国之间最短的可能边界,仅仅是472公里长,由今捷克东北部沿着奥德河直至波罗的海南岸,可以防止未来德国的侵略。其实,最终定下来的界线并未算是最大的改动。曾经有人建议把德国人从12世纪开始的东部迁徙时夺取的所有斯拉夫人聚居地全数归于波兰。如此,波兰的西部界线可能伸延到近柏林的地区,以包括现在德国的斯拉夫裔少数民族索布人 (Sorbs) 。 决定边界的始末美国意见1943年末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最先提出要把波兰边界西移;美国却对此毫无兴趣。英国外长安东尼·艾登在日记写道∶“现下的困难,是美国人很怕处理这种事。罗斯福的顾问哈里·霍普金斯觉得这是兵行险著。但我告诉他,考虑到俄军驻在波兰,如果我们搞不好这件事,这两国的关系很可能会变差,而选举又快到了。” 雅尔塔会议上,盟国再度讨论波兰问题。罗斯福总统表示,如果斯大林能宽厚对待波兰的东部领土,他就可以对国民“有所交待”。 英国意见丘吉尔也认为苏联如能作此让步,会显出她的宽宏。他为流亡中的波兰政府发表声明,坚决要战后的波兰独立而自由。而斯大林就指出,流亡政府的总统Stanisław Mikołajczyk知道波兰会得到什切青和尼斯河东岸,深感欣喜。丘吉尔反对,表示“如要波兰鹅吃那厶多德国食物 (领土) ,一定消化不下。如果过百丌德国人被驱逐,而且有很多人是在红军来临之前逃走,那英国市民一定吃 。”结果,波兰的西部界线留待波茨坦会议才决定。 苏联意见在波茨坦,斯大林声称他的主张正确,基于波兰政府的要求,以及没有任何德国人仍在界线之东。杜鲁门总统的美军参谋长会议议长William D. Leahy悄悄对杜鲁门说∶“红军说不定把他们都杀光了!”之后,苏联又承认的确还有最少一百丌德国人仍在该地。 协调意见1945年7月24日,几名波兰领导人出席会议,支持“奥德河—西尼斯河界线” (亦即实际上的奥德河—尼斯河线) ;要求得到什切青作为对东欧的出口港。尼斯河与奥德河是当地的水源,而前者是后者的支流。如果其他人能控制二河,将可以封锁奥德河。 7月25日,杜鲁门与丘吉尔都反对波兰拥有占领区—这会令她成为英、美、法、苏四国以外,第五个占领德国的国家。他们也反对驱逐德国人的决定。斯大林则回应说,德国在数百年来杀害大量波兰人,波兰占领德国只是报仇而已。但是,在7月29日,新任美国国务卿詹姆斯·伯恩斯向苏联表示美国愿意让步,让波兰占领奥德河与尼斯河以东领土,并不把该地作为苏联占领区,用以调整苏联对西部占领区所要求的赔款。如果德国保得住尼斯河东岸,她将有大约一半的西里西亚。虽然波兰向美国表示她会接受这项提议,但苏联又宣称波兰不接受。翌日,国务卿向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表示美国不情愿地接受尼斯河西岸线。于是,英国的立场动摇。纵然英国外长Ernest Bevin反对提议,英国也惟有同意。会议结束时,邱吉尔因为选举落败而没有在场。后来,他声言绝不会接受尼斯河西岸线。在他著名的铁幕演说中,他宣言∶“在苏联的操控和煽动之下,波兰政府错误地大肆侵入德国领土。现在大量德国人被驱逐,简直是前所未见。”(来源). 德国对界线的确认1950年,东德与波兰政府签署兹格热莱茨条约 (兹格热莱茨乃今波兰下西里西亚省城市,详见格尔利茨) ,确认奥德河—尼斯河线,把它称为“和平友好的界线”。1989年,两国确认海上边界。 1952年,斯大林以确认界线为条件,容许德国再度统一,但西德首相康拉德·阿登纳因数个理由而拒绝。总共有一千二百丌德国人因界线订立而被驱逐,大部分人都去了西德。所以,对他们来说,确认边界是绝不能接受的。其实,基于哈尔斯坦主义,西德不承认共产波兰与被苏联控制的东德。西德首相维利·勃兰特主张东方政治,令西德的态度渐渐改变。1970年,西德与苏联和波兰分别签署莫斯科条约及华沙条约,承认奥德河—尼斯河线是波兰的实际边界。以后,被驱逐的德国东部居民就可以探访失地。 1990年11月14日,两德统一。联邦德国与波兰签署二加四条约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 ,确立边界。在之前,德国修改宪法,把关于德国统一、可用来讨回东方失地的西德宪法第二十三条废除。当时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最初拒绝承认德国与波兰之边界。结果,其他国家付出不少外交上的努力,才令德国同意最后的解决方案。现在,仍有大约十五万德国人住在波兰—大部分在奥波莱省,其他人就在西里西亚与马祖尔亚等地。一百五十万波兰人就在德国,他们是新移民或是世代居住在德国。有些波兰移民可能根本是德国人,只是在后期才由前德国领地移居过来而已。 1991年6月17日两国签署一条“友好邻国条约”,确保两国人民在双方的领土内,拥有基本政治与文化的权利。它在1992年1月16日与1990年的条约同时生效。但是,很多少数族裔的文化、政治的权利,仍未得到两国承认。其中,不少奥波莱省的德裔居民得到德国护照,在近十年来可以在西欧的欧盟成员国自由工作,但仍然表示在当时受到歧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