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阳光心态:员工自我成长心理学 |
释义 | 本书从人们在职场、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出发,追根溯源,理性分析,感性佐证,并务实地呈现解决之道。于谈笑风生间将相互关联的职场个体之间心灵的误解、隔阂与障碍消解于无形,搭建理解的桥梁,指引你带着阳光心态洞悉世事、读懂他人、实践更快乐、更完美的人生。 基本信息作 者:陈曙光、 出版时间:2011. 1 出 版 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定 价:29.90元 成品尺寸:148*210 开 本:16开装 帧:平装 印 张:14.5 页 码:232 内容简介2 为什么我们自尊、自私又虚伪? 自我认知心理学 2 为什么我们顶不住压力? 压力心理学 2 为什么我们过分自我? 自恋心理学 2 为什么我们喜欢抱怨? 职场心理学 2 为什么我们没有真正的朋友? 人际关系心理学 2 为什么时间总不够用? 时间心理学 2 为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 随机心理学 2 为什么爱情总叫人爱之深恨之切? 爱情心理学 在职场——这个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上,本书恰如其名,像一缕阳光,照亮员工心中蠢蠢欲动的黑暗角落,它扫清所有的困惑、迷茫、消沉、焦躁、散漫、无助,甚至带有宿命倾向的阴霾,为你廓清事业发展的道路,成就你完美的人生。 推荐语让年轻人少走10年弯路 领导必看 洞悉员工心理,重塑企业价值观,打造阳光组织文化 员工必读 保持阳光心态,积极面对困境,成就完美事业与人生 直面内心真我,寻觅阳光心态 透析问题根源,做最好的自己 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 中国职业规划界新一代领军人物 古典 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先行者博士生导师著名心理学家刘翔平 员工职业化心理培训新趋势 刘翔平 著名心理学家 本书集心理学知识、人际交往知识、伦理学和管理学知识为一体,旨在使人们心态和行为更加阳光、更加积极,我相信年轻的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 古 典 畅销书作家 书店充斥着无数以强硬姿态向员工灌输概念的作品,如不抱怨、不找借口等。员工出现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根源何在?领导和员工两方面应该如何沟通才能创造价值认同的双赢局面?本书一一为你解答。 中 原 人文心态教练创始人 在职场——这个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上,本书恰如其名,穿越困惑、迷茫、消沉、焦躁、散漫、无助的内心世界,像一缕阳光,照亮员工心中晦暗的角落。 齐 宏 著名心理咨询师 感谢作者分享他的思考,读完全书我有两大体会:心理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艰深复杂的心理学原理会以如此角度折射出朴素的光华;充满共鸣的职场“浮世绘”,能让年轻人学会更积极地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 作者介绍陈曙光,贵州人,北京某建筑集团职业经理人。心理学硕士,积极心理学研究者。 目录自序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自尊、自私又虚伪:自我认知心理学 认清自我 尊严的自我 人人都很难满足 不可能不虚伪 自我表露,释放你的内心 自私也有选择 第二章 为什么我们顶不住压力:压力心理学 别做那只遭电击而无法逃脱的狗 管理自己的悲观 慢养与自慢 工作易得,归属感难求 你是不是歇斯底里的咆哮帝? 第三章 为什么我们过分自我:自恋心理学 盲目乐观=与危机为伴 不受欢迎的独行侠 敢想敢干与布里丹毛驴效应 跳槽:喜新厌旧是本能 缺失的同理心 第四章 为什么我们喜欢抱怨:职场心理学 升职的怎么是他而不是我? 刺猬效应:保持应有的工作距离 抱怨他人等于影射自己 居功自傲的恶果 借口的心理学诱因 第五章 为什么我们没有真正的朋友:人际关系心理学 真假难辨的朋友 容易忘却的感恩之心 令你失去信任的负性小事 幽默越多,烦恼越少 幸福不在下一站 第六章 为什么时间总不够用:时间心理学 当拖拉成为习惯 迟到是一种心理倦怠 不是没时间,而是…… 日事日清,杜绝穷忙 生活离不开紧迫感 第七章 为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随机心理学 搭讪的艺术 中彩票比上班更有吸引力? 选择性从众 管不住自己还管得了谁 停止思考=停止前进 第八章 为什么爱情总叫人爱之深恨之切:爱情心理学 一见钟情不是个传说 为什么我们总在爱慕之人面前拘谨假装? 悬崖边的办公室恋情 “得不到的人”你爱的最深? 真爱矜贵 “门当户对”须重提 推荐序1——《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破解心态密码,打开阳光生活 不知道什么时候,图书市场上充斥着无数以强硬姿态告诉员工例如“忠诚、不抱怨,不找借口、执行、绝对服从”等概念的作品,每一次看到这样完全无视人文精神,把人当程序来设计的图书,我的内心就生出一点寒意——不知道那些买书给员工读的老板们,自己是不是真的按照书上的内容工作?那些写书的作者们,自己又是不是完全的“不抱怨”“绝对服从”和“不找借口”? 我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者,在我看来,这一套管理方式正慢慢过时,已经很不适合那些逐渐步入社会,成长起来,有明晰的自我意识和广阔得多的视界的80、90后们,而他们正在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精英。面对这样的人力资源变化,我可以说:在今天,如果你不懂心理学,你只是不擅长管理。而在五年后,如果你不懂心理学,你就完全无法管理。 很高兴能看到我的好友曙光写出这样一本书,来剖析企业运作背后员工的心理运动。曙光自己在企业担任管理工作,同时精研积极心理学。在书中,他以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深度分析职场: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为什么有的人在职业上总是止步不前?为什么有人顶得住压力,有的人却无法管理自己的悲观?为什么我们很难在职场找到真正的朋友……每一个案例都真实自然,每一个分析都有理有据,每一个操作与建议也都切实可行。 从心理角度出发,很多原来看起来无法解决也无法解释的问题有了答案和行动建议。当我们真的明白了那些状况背后的道理,我们也会从“大家还不是都这样……”的自我放弃中挣脱出来,变成“我原来还可以这样”的积极达观。心态的真正转变也会由此开始。我想,这比那些“用三天洗脑,然后再用三天忘记”的口号式的书籍,高出足足一个境界。 在《阳光心态》一书中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部分:爱情心理学——也被列为了员工心理成长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想这也是本书的人文精神和心理观点的体现——一个不让谈恋爱的工作,不是好工作;一个不懂得处理好感情问题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破解心态密码,走入阳光生活。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 古 典 推荐序2:心理学家刘翔平追求幸福的过程 心理学的使命之一是关注与促进人类的幸福,这个使命一方面是通过治疗心理疾病来达成的,另一方面是通过阐述幸福的方法和知识来达到的。通常第二个途径又叫做预防。 发现心理学的科学规律正是达成这一总目标的努力过程。然而,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科学研究手段的不够成熟,心理科学在促成人类幸福,缓解心理痛苦方面的作用方面还相当有限。凭借科学的发现来指导生活的能力还不足,因此需要结合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和生活常识、古人的智慧来综合讨论人类追求幸福的过程。 本书就是这样一种努力。结合职场常见问题,尤其是初入职场年轻人常见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时间管理问题、情绪困扰等问题,展开阐述和建议。 我觉得人们需要基于更加严谨科学结论基础上的指导和建议,但由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完全客观的科学结论得出很不容易,尤其是行为也受价值观和经验的指导,所以“食谱性”的知识与指导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发现,一些普及性的人生哲理的书更多包含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做人的道理和行为准则,比学术著作更接近人的生活,也更加有效地指导着人的生活。 每个人生活都封闭的,有限的,它必须从更加广泛的人类经验中吸取有益的教训,本书集心理学知识、人际交往知识、伦理学和管理学知识为一体,旨在使人们心态和行为更加阳光、更加积极,我相信年轻的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 刘翔平博士 2010年秋 注:刘翔平目前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咨询心理与临床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自序:心理学就在你身边自序——心理学就在你身边 长久以来,人们有趣行为背后的心理诱因一直吸引着我。 记得上大学时,我曾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去研究这样一个现象: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其实我并没有听懂教授所说的内容,但是当他询问:“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的时候,我却不会举手示意,其他人也都毫无反应。于是,教授说:“很好,看来大家都明白了。下课。” 说实话,我不举手是因为我害怕丢脸,我怕我是唯一一个没有听懂的人,所以没勇气出头,只好选择沉默。但是,难道除了我,别的人都听懂了?我真的是最无知的那一个?我不禁有些怀疑,并开始采取行动去证伪我的疑惑。 当再遇到上述集体无语的状况时,我就在课后随机找来5~20名同学(视课堂规模大小来确定人数),问他们三个问题:1、你听懂了吗?(听懂的人就不用回答第2、3题了)2、既然没听懂,你为什么不举手?3、你认为其他人为什么不举手? 研究结果让我很欣慰——我并不是最笨的那一个。 接受调查的绝大多数人都报告,自己没听懂而选择沉默是害怕出丑,而对别人保持沉默则猜测为:人家都听懂了。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人众无知”: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其他人会在多大程度上与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相似。原来人们是为了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而选择了沉默。更有趣的是,课堂规模越大(我的意思是人数越多),“人众无知”发生的概率越高;座位靠后的学生“人众无知”的比率比坐在前面的学生高得多;如果有人率先打破沉默,活跃的局面便会随之出现。后来,当我参加的会议、讲座或者培训现场出现鸦雀无声的状况时,我就知道“人众无知”开始显灵了。 毕业后,虽然疲于奔波生计,却从未减弱对心理学的满腔热情。而它,也帮助我迈过了一道又一道的人生阻碍。 参加工作不到半年时间,我就面临了现实与内心的巨大冲突——琐碎乏味的工作与远大崇高的理想相去甚远,张扬自我的个性与循规蹈矩的制度格格不入,急于求成的心态与按部就班的现状激烈交锋……何去何从?我一度陷入迷茫……一段时间里,我想不明白,也找不到出路,几乎把自己套牢!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目标常常被外界不可控的因素左右。我不停地叩问自己: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能做好什么?我又能得到什么?时而高估自己,认为应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时而又低估自己,我到底能把什么事情做得漂亮。徘徊在自尊与自卑之间,视线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庆幸的是,内心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告诉自己:“我不能这样,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我能做到更好!”——我在有意无意中用心理学的知识认识自己,解读自己,鼓励自己,指引自己,逐渐开启了内心的积极力量。它让我坚信,一个拥有独立、乐观、自信等积极品质的人,会比那些消极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面对生活,具有积极观念会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更轻松地应对压力、逆境和失败,也活得更幸福。于是,我始终坚毅地努力着、追寻着,虽然日子过得很辛苦也有不少苦闷,但充实和快乐的感觉却更多。 这些年,不断从身边、网络、电视上的许多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身影:迷失、消沉、焦躁、散漫、无助,甚至有宿命倾向。 他们不应该是这样的。我想我的某些经历和所见所闻或许能与他们产生些许的共鸣。于是有了把自己内心的某些自认为有意义的东西与他们分享的冲动。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潜在的能量,如果找到合适的方式,那些潜在的积极品质是可以激发出来的。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包括:为什么我们自尊、自私又虚伪:自我认知心理学;为什么我们顶不住压力:压力心理学;为什么我们过分自我:自恋心理学;为什么我们喜欢抱怨:职场心理学;为什么我们没有真正的朋友:人际关系心理学;为什么时间总不够用:时间心理学;为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随机心理学;为什么爱情总叫人爱之深恨之切:爱情心理学。全书通过发生在我自己身上以及身边一些人身上的真实事例,引出我所理解的隐含的心理学诱因,并提供富有成效的解决方案,希冀能对年轻人快乐地面对人生,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有所启悟。 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心理学离自己很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业余的心理学家。不是吗?当你迷茫时,你会叩问自己的内心;当你游移不定时,你会揣测别人的想法(动机);当爱人悲伤时,你会动情地安慰;当你不安时,你会刻意改变自己去迎合;当你独处时,你可以听到自己的心灵对话……我们的一生不就是在不停地分析自己和研究他人的过程中度过的吗? 然而,由于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太过自负,所以往往看不清自己。此时此刻,当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同时也在看你的鼻子,如果不告诉你,你是不会发现你的鼻子其实就在你眼前的。做个比喻,你就是那只鼻子,你每日都看到了它,却从未清晰地观察过它。同样,心理学就像你的鼻子,它就在你的跟前,只是你没有留意罢了。 你的心理学描绘着你的内在,也描绘着你生活的世界。走近心理学,不仅在于洞悉世事,看懂他人,更多的应该是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认清自己,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善良、定静、达观、快乐的人。 最后,我要诚挚地感谢为本书作序的刘翔平老师和古典老师。刘老师是中国心理学界独树一帜的代表人物,古老师是知名的畅销书作家和职业规划界新一代领军人物。两位老师能拨冗为学生作序,是对我的肯定和莫大的支持,我实感荣幸之至。我还要感谢本书的策划编辑卢俊,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没有他的鼓励和支持,我是不可能完成此书的。本书的整体结构、内容都得到了他精心的指导。我还要感谢那些默默为我提供意见和建议,助我完成此书的朋友们,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陈曙光 2010年秋 编辑手记:消解隔阂 阳光分享编辑手记:消解隔阂阳光分享曙光的新书《阳光心态:员工成长心理学》即将付梓,我为他感到欣喜。我从来不惮赞美每一位可以将自己对心理学的思索以通俗的、健康阳光的姿态分享给他人的做法。在这本新书里,作者以生动的案例演绎出很多具有代表性和共通性的心理现象,辅以恰当的心理学诱因做注脚,最终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了他所理解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明晰的体例结构和思维框架,显现了他内心强烈的分享动机。 以我——一名出版人的角度看,在如今的员工培训图书领域,大多的作品都试图填鸭式地将一些理念灌输给员工,缺少基本的人文关怀。然而这类图书却在中国出版界和培训领域大行其道。对此我也在不断思索,为什么这样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观点和思想会以令人错愕的姿态风靡。是员工本身的人性弱点造就了有如此价值观的老板,还是老板自身急功近利的心态误读了员工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的价值认同究竟出现了怎样的错位?出版者、培训机构在这二者的沟通过程中正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百思不得其解。 看了曙光的新书,我似乎找到了这些疑问的答案。实际上,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在面对各自存在的心理问题时,通常并不关心发生的因,只要求达成那个貌似和谐的果。无论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都眉毛胡子一把抓,直接告诉你应该如何做,只要你给我想要的结果,便万事大吉。这样的理念灌输,导致员工培训和企业文化都建立在一个违背常识和逻辑的心理基础之上。所以,那些员工的尊严感丧失、怨声载道、连环自杀的事件就如同包在表面和谐的一团纸内的火一般,终有恐怖的爆发点。即便如今这般大事件归于平静,但是真正的状况有实质性的改善吗? 这本书从寻求诱发职场常见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出发,理性分析,感性佐证,务实地呈现解决之道。作者试图消解具有职场关联性的个体之间心灵的误解、隔阂与障碍,搭建互相理解的桥梁。我想,曙光的内心若没有充足的阳光,没有对与自己同行的人的深切的爱和分享精神,也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他将学问、审思融会贯通,通过慎重甄别并以致用的过程在书中展现了清晰的脉络。《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此来看,曙光作为一个积极心理学研究者,他的境界已经令人刮目相看。阅读这样一本书,有着认清自己的欣慰,有着瞥见自己滑稽一面的会心一笑,也会有着洞见内心积习时的痛苦,更有着向往成长的冉冉升起的希望……个中滋味读者自知。 作为策划人,我和曙光通过无数次沟通,《阳光心态》几易其稿,希望朋友们能够喜欢。我也希望曙光和我心中的阳光,能在分享中产生力量,温暖广大读者的心灵。 责任编辑卢 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