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阳白穴 |
释义 | 阳白。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 理论基础出处《针灸甲乙经》 穴名【穴义】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 【名解】 1)阳白。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阳白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阳白。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上传本经的头临泣穴,同时亦外走阳维脉,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释名】穴在前额,为四面光白之处。 穴位【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解剖】同本神穴。 穴性【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干爽的阳气。 【运行规律】一是循胆经上传头临泣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生气壮阳。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临床治疗辩证【功用】清头明目,祛风泄热。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视物模糊,眼睑闰动。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科疾病;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或面肌痉挛,眶上神经痛等。 【配穴举例】配太阳、风池、外关治偏头痛;配睛明、太阳治目赤肿痛 (《腧穴学》)。 配太阳、风池、外关,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配颧髎、颊车、合谷,有祛风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配睛明、太阳,有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治疗【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头目瞳子痛,不可以视,挟项强急不可以顾。阳白主之。 《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千金方》:主子瞳子痛痒,远视??,昏夜无所见。 《图翼》:头痛,目昏多眵,背寒栗,重衣不得温。 相关链接目痛 见《神农本草经》卷三。一般日间痛属阳;夜间痛属阴。痛而烦闷为气实;痛而恶寒为气虚。隐隐作痛,时作时止,为阴虚火动;痛如针刺,持续无间,为火邪有余。痛而干涩不适,为津液耗损或水亏血虚;赤痛而多分泌物,眵泪胶粘,为凤热壅盛。二便清利,目微赤痛为虚火上浮;二便不利,目赤痛甚为实火内燔。痛而拒按,喜冷敷为实;痛而喜按,热烫则舒为虚。眼痛连及巅顶、前额,是足太阳膀胱经受邪;痛连前额、鼻、颊、牙齿,为足阳明胃经受邪;痛连颞颥者,乃足少阳经受邪。《证治准绳·杂病》认为:“目痛有二,一谓目眦白眼痛,一谓目珠黑眼痛。盖目眦白眼疼属阳,故昼则疼甚,点苦寒药则效。经所谓白眼赤脉法于阳故也。目珠黑眼疼属阴,故夜则疼甚,点苦寒则反剧。经所谓瞳子黑眼法于阴故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