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堰村 |
释义 | 石堰村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西部,2001年2月由原石堰、永福、堰南、王梁4个村合并成石堰村,全村9个自然村分别为上街头、下街头、南堰头、庙山头、西岩堰、范家山、王梁桥、白杨岙、翁郎桥。村委会驻地下街头。辖36个村民小组。 石堰因建闸于山岩之上故称石堰,村因堰名 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石堰村概况石堰村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西部,2001年2月由原石堰、永福、堰南、王梁4个村合并成石堰村,全村9个自然村分别为上街头、下街头、南堰头、庙山头、西岩堰、范家山、王梁桥、白杨岙、翁郎桥。村委会驻地下街头。辖36个村民小组。 石堰因建闸于山岩之上故称石堰,村因堰名。 2007年全村有常住1578户,3981人,另有外来务工人员1650人。村内姓氏众多,人数较多为鲁、康、王、翁,以自然村集居,其他有张、陈、蒋、朱、周、徐、杨、景、金、滕、潘、陆、胡、诸、方、房、李、孙、武、俞、华、吴、黄等姓。 区位交通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东面与秦堰村接壤,西与子陵村交界,西北同乌玉桥村为邻,东北与马堰村相连。省道浒溪公路、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横贯村中心。汽车路通各自然村。 资源优势村域北有大大山、笔架山、石屋山,南有凉帽山、旋网山。东横河流经过村,东有水井江,南有堰南江,西有陡门江(萝卜江),北有后大江,属东横河下游石堰片水系。截至2007年,设置有石堰闸、方家闸、张山闸、后水江闸、永福桥闸、油车江闸、长石板桥闸、陡门闸共8座。桥梁22座,其中永福桥、翁郎桥、陡门桥等为古石桥。 经济发展截至2007年,有耕地面积3005亩,山林面积2550亩,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1975年全村上交国家粮食任务达70.25万斤。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实行产业结构改革,部分改种水果、花木苗圃、蔬菜,亦有改为养殖业。山林茂密,以杨梅、毛竹为主,兼有其它果林、茶叶。 石堰村从1924年1月13日由乌玉桥叶树州首办第一家机器轧米厂始,至20世纪70年代以前,仅有几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80年代之后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全村有集体、个体企业135家,从业人员达1802人,产品有五金、塑料、建材、粘胶剂、镀锌、薄膜等。 历史沿革相传上古舜帝曾避丹朱难于石堰虞山。806~866年(唐元和至咸通年间)余姚置盐场于石堰,976~984年(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改称石堰买纳场,设场署于石堰,故村中有“大街里”“三和里”等古代村巷遗址。1916年(民国五年)余姚县盐场公署由石堰迁至庵东,石堰盐场终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石堰曾是石堰乡政府驻地,至1992年5月撤区扩镇时,并入横河镇止。时设有供销社、信用社、粮站、棉站、广播站、邮电所、警务区等机构。至2007年还保留有信用社、邮电所、警务区等单位。 风俗民情石堰村古迹有虞山(又名庙山)、琉璃山。明、清时期农历二月十六日“拜礼拜”,琉璃山设拳场,以乌山拳为主设擂,四乡八村的年轻人聚集观看赛拳,热闹非凡,近百年相沿为习俗。农历三月十二日、三月十五日为赛龙舟日,从横河堰至石堰间东横河上,各村都有龙舟参赛,龙南、龙北各村都有一至二艘龙舟,挑年轻力壮者当划手,年长者为舵手。竞赛那天南村北乡,男女老幼沿江观看,欢呼助威,蔚为壮观。以上是民间两大文体活动,分别于1949年、1957年停止。 相关诗词石堰村 (宋)陆游 木落山不蔽,水缩舟自献。 寒日晚更明,村巷曲折见。 少妇鸣机杼,童子陈笔砚。 农家虽苦贫,终胜异乡县。 君看宦游子,岂无坟墓恋。 生死在故乡,切勿慕乘传。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石堰村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石堰村地处石堰镇政府中心地带,现有耕地面积1810亩,其中:田540亩,土1270亩, 1064户3370人,劳动力2300人。 长垫路贯穿全村,有村级公路11公里,且覆盖全村各组,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水利资源丰富,村中有长堰水库一座,山塘5口,特别是三条沟水库直灌全村,另有提灌站3个,为果园建立提供了交通、水源保障。 石堰村海拔高度为300米,常年降水量在1140cm左右,日照1150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7.5摄氏度左右,无雾期225天,土质肥沃,空气质量优良,无工业污染,适宜于种植优质柑橘默科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