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洋留守孩 |
释义 | 洋留守孩,并不是外国留守孩,而是指父母出国在外打工,而疏于家教的中国孩子。洋留守孩尚未成年父母就出国打工,自小就被灌输“坐等出国、高人一等”的思想。洋留守孩生活富裕,但有不少人在人生的路途上迷失方向。2009年11月3日,福州市连江县发生的一起由洋留守孩挑头的未成年人聚众械斗案,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也将人们的视线带入了这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 表征1、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 2、性格乖张,斤斤计较,为一点小事就动辄打斗。 3、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甚至养成偷窃、盗抢的“爱好”。 个案事件2009年9月5日晚,连江县琯头镇壶江村15岁的少年张彬(化名)与本村一名7岁的陈姓儿童发生矛盾,并被陈姓儿童的叔叔言语教训了一番。张彬怀恨在心,伙同另一名15岁少年林申(化名,2008年的下学期缀学在家),当晚通过网络联系到附近的朋友带人来报复。9月6日下午,张彬和林申等9人与陈姓儿童叔叔以及他的朋友不期而遇,双方发生争吵并激烈互殴。林申因手持一把长45厘米的刀具而被对方重点围殴而受伤严重。林申是一名洋留守孩,他的爸爸在美国纽约打工4年了,已经取得了美国绿卡,现在只有他和他妈妈还留在国内。而“好兄弟”张彬也是一位洋留守孩,张彬的爸爸长年在国外跑船运。参与这起械斗的洋留守孩一共有4人。 处理办案民警表示:孩子们为了这么一点小纠纷竟然与大人动起刀子来,其动机不同寻常。但毕竟是未成年人,案件处理一般是侧重于双方调解。类似的案件在当地并不少见,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令人担忧。 洋留守孩现状福建省的福州市,连江县、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罗源县等诸多沿海县市,“洋留守孩”达数万人。福州市连江县,是福州市海外劳务输出大县,也是洋留守孩的集中地。连江县琯头镇,人口仅仅近6万,而常年出国在外打工的就达3万多人,洋留守孩有3000人左右,是连江县洋留守孩最集中的乡镇。 琯头边防派出所曾联系到这些洋留守孩在海外的家长,但是大人对孩子聚众械斗竟然漠不关心。洋留守孩林申也表示,平时妈妈也很少管他,经常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自己出去打麻将或找朋友逛街,有时还彻夜不归。他日常生活靠同村不同住的爷爷奶奶照顾。晚上,一些差不多年纪的“洋留守孩”就来他家一起上网,还会一起看内容不健康的光碟。林申还表示:我现在已经开始办理去美国的签证了,迟早要出国,在学校里学不学都无所谓。 连江县教育局表示:大多数“洋留守孩”念完小学后,一部分就开始陆续办理手续出国,一部分就辍学在家。不是学校放弃这些特殊的学生,而是他们和他们父母放弃了在祖国学习文化的机会,很多学生只是在学校挂个名,来不来上课都无所谓。即使来学校也不受约束,诸如请家长、留级、考试不及格等这类对普通学生最管用的“法宝”,对他们都失效了。 在当地,出国打工的家长对暂留国内的孩子灌输的是“坐等出国、高人一等”的思想,因此缺乏健康的家庭教育。社会不好管,学校管不好,家长不想管,大多数洋留守孩成为了三不管的孩子。 隐忧洋留守孩在教育上存在的诸多隐患问题,暴露出新时期沿海农村社会的一些问题。在当前地方经济日益发展的新时期,仍有许多农村地区还背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空壳”。 洋留守孩的问题实质就是部分沿海农村精神文明空虚的表现。在洋留守孩的身上,还突出反映了长期以来沿海农村青年就业难和生活无保障等问题。 琯头镇云龙小学校长陈文贞表示:以物质条件而论,云龙村算是很富有,但以精神文明而言,却很空虚。村子里,供海外打工者返乡“撑门面”用的戏班就有5个,教堂、庙宇共30多处,而图书馆等文化场所一个都没有。确实缺乏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知识熏陶。 地方观念在福州沿海的农村,如果孩子读书不好,就只能当渔民或农民。长期以来,渔民和农民的生活都比较苦,也难有保障。出国打工则不同,在很多人眼里,“洋打工”是有身份的象征,人们还坚信,只有走这条路,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建议沿海农村地区经济相对富裕,地方政府有实力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形式多样的健康文化场所,培育文明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农村居民的精神状态,推进文明健康和谐稳定的新农村建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