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
释义

生平简介

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ЯнКарловичБерэин,1889—1938)苏联军事家,红军情报部部长(1924—1935、1937)。1935年二级集团军级。真姓名为丘济斯·彼得里斯(КюэисПетерис)。出生于拉脱维亚,1905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后来有几年他是在铁窗下和西伯利亚的苦役中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俄军队服役。他1919 年参加红军。在短命的拉脱维亚苏维埃政府中工作过一段时期。国内战争时任师政治部主任和“契卡”驻军队代表。1920 年调情报部门工作。1924 年起曾两度担任红军情报部部长,在别尔津仕途之初,他的许多最亲密的战友在军事情报生涯中的经历与别尔津十分相似,因此他们被称为“拉脱维亚派”——这就如同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的几名主要助手在一段时期以“波兰派”著称一样。任内派遣情报人员*佐尔格出国担负特别使命。1935年,别尔津以二级集团军指挥官身份被派往远东,1936—1937 年间任西班牙共和国军队息军事顾问。一年后,他奉召回苏联,当时正值大清洗时期,他明知必死,可还是回国了。

情报局长

在当今莫斯科克格勃第一总局的“纪念馆”里,悬挂着众多的苏联侦察英雄的肖像,但其中仅有一人从未当过人民内务委员部的军官(这是仅有的例外,他就是 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将军。在国内战争时期,别尔津就指挥过“契卡”的队伍,但最闻名的时候,还是他当苏联军事情报机构负责人的时期(即1924-1935年,那时军事情报机构被称作总参四局,后来叫情报总局)即大名鼎鼎的格鲁乌。

别尔津将自己在第一总局荣誉厅中的席位归功于他对情报工作的贡献,而这些情报的取得主要是靠无线电截听和间谍渗透手段的运用。三十年代初,他参加过国家政治保卫总局联合分队和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特别任务处下辖的第四局的组建工作。联合分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军事、民用情报的侦听。领导这个分队的,是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格列布·博基和他的副手、第四总局的哈里克维奇上校。这个分队当时是整个政治保卫总局最隐密的部分。1935年之前,它一直位于库兹涅兹桥上外交部人民委员部大楼里,而不是在卢比扬卡。在联合分队建立的初始几年,对苏联对外政策影响最大的,是来自日本的情报。在联合分队日本组工作的叶芙多基娅·彼得罗娃发现,来自日本的破译材料是“在间谍的帮助下搞到的”。在30年代的不同时期,这些间谍中就有驻柏林和布拉格日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

别尔津在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和情报总局的第二大贡献是,他对那些用于间谍渗透的技术装备的管理与使用。这些技术装备是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在二十年代为对付流亡白军以及在三十年代为渗透外国政府和军事机关而专门研制的。按照1980年为纪念国外处成立60周年而编写的秘史,这项战略是在别尔津同国外处头目阿尔图佐夫、国际联络部主任科明捷恩·皮亚特尼茨基的谈话中产生的。极有可能,这项首创的想法是别尔津提出的。三十年代初,间谍主要用于对付国外的白军组织,后来是托洛茨基分子。别尔津最感兴趣的是使用间谍来搜集情报。他的首创想法很快就被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和内务人民委员部效仿。三十年代时期,在第四局和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之间并无明确的职责划分。第四局的间谍经常是既搜集政治情报,也搜集军事情报。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也是如此,但搜集的情报相对少一些。于是两个组织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逐渐代替了国际联络部情报搜集网。

在别尔津发展培养的众多的间谍中,佐尔格可以算是出类拔革的,1964年,也就是他死后二十年,佐尔格成了苏联英雄。在他的忌日,人们写了一系列经官方批准的着力渲染的传记来纪念他,然而这位在间谍史上有着传奇经历的英雄,正是别尔津的慧眼识才,亲自登门到访,佐尔格才会答应为格鲁乌工作的,当时佐尔格给他的印象是:“一个有着敏锐的头脑、渊博的政治知识和对国际事物有着精辟见解的人”。 别尔津是苏军情报组织的杰出的饿领导者,对30年代的苏联情报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