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瓒 |
释义 | 1 隋朝滕穆王杨瓒,常见于人名,此词条介绍了隋朝滕穆王杨瓒,宋代的琴家杨瓒,著有《紫霞洞琴谱》。还有明代官员杨瓒。 滕穆王杨瓒,字恒生,又一名慧,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三弟。杨瓒之妻是宇文泰女顺阳公主,开皇十一年,滕穆王在栗园伴随隋文帝时暴薨,时年四十二。“谥穆,称滕王”。由于对隋炀帝不满意,如此,杨瓒的后代就惨遭不幸了,差不多都迁送远地充军。杨温被充往零陵郡后,对以前之事,所发生的变故,真是感慨多多,便作了一首《零陵赋》,其哀思之情,遂被隋炀帝发觉,本要处决他,但由于此诗只由他杨广一人知道,就饶了他,并且只要他循入空门,就看在佛祖的分上,不再追究。 于是杨温隐姓埋名,从玉泉山出家后进入天台国清寺,而国清寺是隋炀帝亲自为智者大师誓死后所造,杨广认为杨温已不再对他构成威胁,也就放心。因此,杨温能在此安然修行,随后又在北部的寒岩石山以寒山为号,隐居在天台山。 2 宋代琴家杨瓒:南宋琴家。字嗣翁,号守斋,又号紫霞。浙江钱塘人。官至司农卿,赠少师。积极资助毛敏仲、徐天明向刘志芳学习郭楚望的传谱。他们的“浙谱”遂取代了风靡一时的“江西谱”,形成影响深远的“浙派”。曾派人向民间搜求嵇氏四弄十余种,从中加以甑别选择。晚年与琴客汇集订正调意、操弄四百六十八首,编为《紫霞洞琴谱》十三卷,成为收录最丰富的大型谱集,今佚。 3 明代官员杨瓒,蠡县人。永乐末年进士。为赵城知县,课绩为山西之最,越级擢凤阳知府。正统十年大计群吏,杨瓒被任命举治行卓异者,杨瓒及王懋、叶锡、赵亮等与焉。凤阳为帝王故乡,勋臣及诸将子孙多犯法令。杨瓒请求立户稽查他们的出入,从此他们便遵于法令的约束。杨瓒上言民间子弟中可造者多,请广增生员不要限额。礼部采用杨瓒的言论,考取附学。学校之有附学生,由杨瓒议始。 杨瓒后擢浙江右布政使。与镇守侍郎孙原贞共平陶得二之乱。景泰二年,杨瓒以湖州诸府官田赋重,请均之民田赋轻者,而且严禁诡寄之弊。皇帝下诏杨瓒与孙原贞督之,田赋称平。久之,去世在官任上。 ◎ 相关史料《明史·列传第四十九》 杨瓒,蠡县人。永乐末进士。知赵城县,课绩为山西最,超擢凤阳知府。正统十年大计天下群吏,始命举治行卓异者,瓒及王懋、叶锡、赵亮等与焉。凤阳帝乡,勋臣及诸将子孙多犯令。瓒请立户稽出入,由是始遵约束。瓒言民间子弟可造者多,请增广生员毋限额。礼部采瓒言,考取附学。天下学校之有附学生,由瓒议始。 擢浙江右布政使。与镇守侍郎孙原贞共平陶得二之乱。景泰二年,瓒以湖州诸府官田赋重,请均之民田赋轻者,而严禁诡寄之弊。诏与原贞督之,田赋称平。久之,卒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