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子烈
释义

杨子烈(1902年12月9日-1994年3月27日),女,出生在湖北枣阳县一个书香世家。 1918年夏,杨子烈进入位于武昌黄土坡(即现在的首义路)的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受到陈潭秋等的教育,秘密阅读了大量革命书刊,逐步成长为自觉革命者。来自黄陂的陈碧兰(彭述之夫人)、来自应山的庄有义(陆沉夫人)、来自汉阳的徐全直(陈潭秋夫人)、来自武汉的夏之栩(赵世炎夫人)为同班同学,并同时在1922年4月由林育南和刘昌群等介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同在1922年10月由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1年(1922年)秋,徐全直、夏之栩、杨子烈、陈碧兰、庄有义等在女师掀起了一场震撼湖北的学潮。

1923年2月杨子烈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习,同时在北京一所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在北京期间与张国焘相识,1924年2月与张国焘结婚。曾两次赴莫斯科深造,从此就成为早期中共妇女运动活跃人物。

1931年春张国焘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杨子烈被中共中央留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4年中共在上海的组织遭国民党破坏后,杨子烈失去了组织联系,她先返乡避乱,又重返上海学产科,直到国共合作实现后才经南京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带着儿子辗转来到延安。杨子烈归队后,最急切的要求就是希望中组部恢复她的党籍,尽管杨子烈是中共老干部,她的丈夫张国焘此时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边区政府代主席,但是,中组部还是要调查她与组织失去联系后的种种表现,同时要在工作中考验她。

杨子烈被分配到边区政府做政治教员,她还义务在边区的中央医院做产科医师。尽管杨子烈工作热情积极,受到院长傅连璋的高度评价,但她的党籍仍未能恢复。蔡畅当时和她丈夫李富春都在中组部工作,参加了对杨子烈脱党后一段历史的审查,虽然蔡畅与杨子烈是相识十多年的熟人,对杨子烈的过往历史十分了解,但也未能解决她的党籍问题。直到I938年6月,毛泽东批准杨子烈携子离开延安,前往武汉投奔张国焘时,她的党籍一直未能恢复。

杨子烈回忆说,她初到延安时,还看不出毛张之间有什么严重的冲突,当时毛还请张夫妇吃了一顿饭。毛笑说:“国民党有一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我们共产党也有一对张杨(指张国焘与杨子烈)”。

1938年4月,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张国焘利用祭黄帝陵的机会离开延安,脱离他亲自参与缔造的中国共产党,踏上一条不归路。脱党是一件严重的事,所以他做得很机密,连妻子杨子烈都不知道。杨子烈回忆,最初还以为他受命去西安或其他地方从事机密工作去了,心中还责怪他不对自己讲,又不好意思去问任何人。她做梦也想不到丈夫会脱离千辛万苦参与创立的党,就是张国焘本人恐怕也是始料不及的。

杨子烈说:“过了差不多快一个月,并未见到国焘回来,也未有只字给我。我心中虽难过,也羞于去问谁。这是两种心理在作祟:第一,因为共产党在秘密工作时代,谁未负责该项工作,谁就不应知道该项工作的秘密,何况那时白色恐怖很厉害,同志们知道党的工作秘密越少越好,十数年来我就养成了这种习惯。第二,国焘是我的爱人,最亲爱的人。他走向何处去,竟不对自己讲,问别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别人还能讲吗?离别将近七年了,才相聚数月,竟又不告而别?我在盛气之下,更不愿去问他人了。”

差不多过了一个月,中组部来电话要杨子烈速去一趟,她还以为是恢复她的党籍,心中异常欣喜。她在上海与党失去了多年联系,好不容易到了延安,组织不信任她,没有恢复她的党籍。到了中组部,陈云将她请到一个房间,低声说:“子烈同志,你知道吗?最近党内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党的大事。”她惊奇地表示自己一点也不知道。陈云紧皱双眉、低着头告诉她:“国焘走了!”随后,陈云交给她一封信:“国焘有一封信给你,他在汉口等你,你去不去?”她满心想去找张国焘,恨不得马上能看见他,一时不好意思出口,只低声说:“我考虑一下。”陈云看她大腹便便,问她有几个月身孕了,她说六个月。陈云异常关切地说:“那你要好好当心!如果有同志们闲言闲语,你来告诉我好了。”

张国焘的信很简单,大意是:“子烈贤妻吾爱吾妹:不告而别,请妹原谅。我在延安苦闷,现到汉口等你,希望妹携爱儿海威来汉口”信是4月初在西安写的,那一天是5月16日,也就是信到延安已有一个多月。她突然发现,过去熟悉的同志见到她变得冷淡,从前的笑容不见了。她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次日上午她去见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都在,她还没开口,知道内情的人热烈地走近她,和蔼地轻轻在她肩上一拍,似认真又诙谐地大声笑着说:“好呀!子烈,国焘把你丢下,跑了!”她好半天才强自镇静地说:“他为什么要走?我不明白!我想去汉口找他,问个明白,把他找回来。”“好呀!你若能把国焘找回来,那你就是共产党的大功臣。”毛泽东高兴得伸出右手大拇指。刘少奇亲切地对她说:“子烈!到我那里来玩嘛。”她回忆,张闻天紧绷着一张“布尔什维克”的脸,好像没看见她一样,昂着头,站起身,一声不响地走了。

过了数日,她见到李富春,正式提出去汉口找张国焘,请组织部批准。

李富春回答:“让中央开会决定,然后再通知你。”那些日子,怀有身孕的她忧心忡忡,常常茶饭不思,暗自流泪,在人前还要强忍泪水。终于等来了李富春的答复:“中央已经开过会,决议你不去汉口,小孩子将来仍然可以送到莫斯科读书。”她再也忍不住泪水,双手掩面痛哭,“不,我要去!我要到汉口去看看国焘!”

她给中央写信,声称自己要回故乡湖北乡下去生孩子。三四天了杳无回音,她于是去中组部找陈云、李富春问,李富春“铁青着脸粗声粗气地说”:“中央开会时,毛主席决定不要你走!组织部不管。”陈云“温和地轻声问”:“孩子有几个月了?”她说七个月了,陈云低声说:“要走,就快走!”

杨子烈立即爬了几个土坡去找毛泽东,说:“毛主席,我想回家养孩子,你批准我吧!”毛的声音很低:“那是组织部管,你去找他们。”她恳切地说:“不,我刚才从组织部来,富春同志说是你决定的!你们两处,你推他,他推你!那怎么行?你看我大着个肚皮,跑来跑去,实在跑不动了!你现在就干脆写张条子给我吧!”正在写文章的毛泽东提笔在白纸上写了“让子烈同志回家吧!”一面写一面说:“你是好的,一切都因为国焘不好。现在国焘已被戴笠捉去了。戴笠是什么人,你知不知道,他是国民党的大特务呀!你去了汉口以后生养孩子的一切费用,党都可以负责,你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到党里来。”毛还意味深长地要她转告张国焘一句话:“我们多年生死之交,彼此都要留点余地。”靠了这张纸条,杨子烈带着孩子还有妹妹离开延安。张国焘夫妇1949年转居香港,1968年来到加拿大多伦多。

杨子烈与张国焘育有三子张海威、张湘楚、张渝川,三位皆在美国与加拿大发展事业。一篇文章透露说,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张湘楚50年代在广州中山医学院学医。1968年张国焘夫妇来到多伦多时,长子张海威在加拿大多伦多教数学,二儿子张湘楚在美国纽约当医生,三儿子张渝川在加拿大多伦多当工程师。

1994年,在张国焘去世15年后,杨子烈以92岁高龄故去,二人合葬于多伦多松山墓园。杨子烈著有《往事如烟》一书,后改名为《张国焘夫人回忆录》。1970年由香港中国问题研究中心编辑,自联出版社印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