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振声 |
释义 | 1 民国教育家杨振声(1890-1956),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山东蓬莱(今蓬莱市)水城村人。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 教授,曾任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校长。另有同名人物杨振声,为出生于广东的主任医师。 中文名:杨振声 别名: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蓬莱水城村 出生日期:1890 逝世日期:1956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国文系 主要成就:主编《经世日报·文艺周刊》 党派:九三学社 ◎ 个人履历杨振声少时在家乡读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18年与进步同学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任编辑部书记。1919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专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获博士学位,又入哈佛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1924年回到祖国,投身于教育事业,历任武昌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1930年任青岛大学校长,任职期间,民主办学,广罗人才,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一时间学者名流云集,人才济济,灿若群星,迎来青岛大学第一个黄金时代。他不辞劳苦,亲自开设“小说作法”课。1933年,杨振声受教育部委托,主编《高小实验国语教科书》和《中学国文教科书》;同时与沈从文合作编辑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文系教授,后任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主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负责北京大学北迁筹备工作,并任教。同年与沈从文、冯至合作编辑《现代文录》,主编《经世日报·文艺周刊》。新中国成立后,杨振声仍于北京大学任教,兼任北京市文联创作部部长。1952年调任长春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主任,当选为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长春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长春分社委员。1956年,病逝于北京,终年66岁。临终,唯一的遗嘱是将其全部藏书(2379册)捐给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图书馆。 ◎ 思想品质杨振声思想开明,热爱祖国,同情革命,始终保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与许德珩等同学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反对卖国贼陆徵祥、曹汝霖和火烧赵家楼活动,被捕入狱一周。“九·一八事变”时,捐款数百元,支持学生南下请愿。担任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非今天的青岛大学前身)校长时,为维护教育独立,抵制国民党和军阀干预,于1932年辞去大学校长职务。1934年,杨振声受国民党委托,担任在英国举行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主持人,当得知古物展出后将用来换取军火时,便立即辞去主持人职务。建国前夕,国民政府为其送去到台湾的飞机票,他毫不动摇,坚守岗位。 ◎ 个人作品他不仅从事高等教育,而且重视中、小学教育,曾亲手编写了《抗日救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实验小学国文教科书》。杨振声不仅致力于教育事业,还创作了大量联系现实斗争的文学著述,有中、短篇小说20余部(篇)和散文、杂文、诗歌等50余篇(首)存世,其一生著述颇丰。在读书期间,就陆续发表了《渔家》、《一个兵的家》、《贞女》和《磨面的老王》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1924年,又发表了代表作中篇小说《玉君》。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传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鲁迅称他是一位“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家”,将他的作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新潮派”小说代表作选入《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创作了许多联系现实斗争的丰富多彩的杂文、文学评论和小说,表达了反侵略战争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其文学创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195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小说集《玉君》,收入小说12篇。198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杨振声选集》,收入他的各类文学作品56篇。 杨振声( 1890—1956),字今甫,也作金甫,山东蓬莱人,现代文学家和教育家。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翌年留学美国,后得文学博士学位,又攻读教育心理学。1924年,杨振声回国,主要从事教育,历任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教育工作之外,他还从事文学创作,发表了中篇小说《玉君》等作品,反映劳苦大众的疾苦,抨击黑暗的社会,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省立山东大学停办。南京政府下令将其改建为国立青岛大学,由教育家蔡元培举荐,1930年5月杨振声出任青岛大学校长。蔡元培主政北京大学时,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打破门户之见,广揽有学识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到北大任教,使北大呈一时之盛。 杨振声出任青岛大学校长,以蔡元培为榜样,延聘有学术水平、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到校任教,使刚建校不久的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其他大学羡慕不己。当时,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黄敬思任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行政系主任,黄际遇任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王恒守任物理系主任,曾省任生物系主任,赵太侔任教务长。另有杜光勋、游国恩、张煦、沈从文、傅鹰,及稍后到来的老舍、洪深、任之恭、王淦昌、童第周等。 除师资外,杨振声十分看重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建设,他把这一工作视作盖房子打基础。同时他很重视图书、设备的管他和利用,他任校长时期,主持建造一了科学馆,图书馆建设也颇有水平。 杨振声主张从严治校,主持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工作能按部就班有序进行,这样可使学校形成优良的校风,造就有用之才。杨振声尤重视办学质量,他在校内实行淘汰制,规定比许多名校更严的制度,形成很高的淘汰率。 杨振声在学校内重视开展学术活动,带头进行学术演讲,请校内外学者名流繁荣学术,鼓励师生们建立学术社团,创办学术文艺报刊。杨振声任校长两年,为学校后来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为人们肯定的重要贡献。 1930年,杨振声由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校长。于是,国立青岛大学与杨振声如同血肉般联系在一起;于是,青岛由于这个人和这所大学,便与当时国内活跃的知识分子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年,杨振声刚好40岁。40岁的杨振声,已拥有了留美和在几所院校任教的背景。 如果说杨振声在几个院校的任教还只是他由文学家进入教育家行列的初试阶段的话,那么在国立青岛大学的任职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教育家的才能。当时国立青岛大学的办学经费年仅40余万元,只有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经费的1/3或1/4。杨振声注重节约开支,勤俭办学,两年中节省经费45万元用于图书和仪器设备的购置,改善了办学条件。他坚持从严治校又作风民主,十分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系科的设置宁缺勿滥而决不凑数。当时的国立青岛大学曾有设立历史系的计划,因聘不到好的中国史教授于是果断停办。 杨振声是蔡元培的门生,所以,他带到青岛的首先就是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思想和求贤若渴的热情。杨振声一到青岛,便依靠自己的个人魅力,聘请了大批声名显赫的教授、学者赴青任教,使国立青岛大学在创建后不久,就进入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他曾亲自赴沪邀请闻一多来校担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梁实秋担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聘请黄敬思任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行政系主任;黄际遇任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汤腾汉任化学系主任;曾省任生物系主任。此外,闻宥、游国恩、沈从文、任之恭、傅鹰等也被聘在各系任教。那时候的国立青岛大学精英云集、名人荟萃,其教师阵容之豪华,在全国的大学中屈指可数。 杨振声对学校教育有着深刻精辟的见解。他主张:“学校当多制造此种机会,正式如各种讨论会、辩论会等,非正式的如牛津、剑桥大学之下午茶会等,使学生得到机会与刺激,去讨论学术,批评政治、文艺及各种社会问题。”他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应了他的邀请,声名显赫者的章太炎、胡适、罗常培、冯友兰、陈寅恪等都曾作客国立青岛大学讲学。一时间,国立青岛大学英华蕴聚,学术空气浓厚,学校声誉日隆。 在青岛任职期间,杨振声还对本地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古迹文献等作了认真的考察分析,提出了颇具远见的办学规划,力倡开办海洋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他主张:“……海边生物学,中国大学中有研究此学之方便者,唯厦门大学与国立青大。厦门因天气过热,去厦门研究者多苦之,又易发生疟疾。青岛附近海边生物之种类,繁盛不亚于厦门,而天气凉热适中,研究上较厦门为便。若能利用此便,创设海边生物学,不但中国研究海边生物者,皆须于此求之,则外国学者,欲知中国海边生物学之情形,亦须于国立青大求之。如此,国立青大则将为海边生物学之中心点。”杨振声的这番真知灼见,为中国的海洋科学做出了贡献,在他首创之下,国立青岛大学乃至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之后,海洋科学始终是独步国内,以至在“山大”基础上建立了青岛海洋大学(后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至青岛发展成为全国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杨振声为人坦率正直,性格豪爽,平易近人,周身散发着耀眼的人格魅力。梁实秋在《忆杨今甫》中说:“今甫身材修长,仪表甚伟,友辈常比之于他所最激赏的名伶武生杨小楼。而其谈吐则又温文尔雅,不似山东大汉。今甫待人接物的风度有令人不可抵拒的力量”。 当时在国立青岛大学教学的学者们,教学之余都喜欢到位于黄县路7号杨振声的住处喝茶谈诗,煮酒论文。经常手中拿着一个大烟斗的杨振声也“总是热情接待,不是端出咖啡,就是沏上清茶”。杨振声豪于酒,他和梁实秋、赵太侔、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方令孺等人被人称为“酒中八仙”,还自拟一副对联:“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文人喝酒,寂寞孤单时喝酒,郁闷愤慨时喝酒,豪情万丈时喝酒,酒让他们宁静的生活掀起了波浪般的喧哗,在历史久远的夜空里回响。 然而,青岛和国立青岛大学提供给杨振声施展教育才能的时间过于短暂,杨振声的更多的关于国立青大发展的卓识,很快就失去了试验和验证的机会。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的反日爱国运动发展到罢课斗争,得到北平学生的声援,规模越来越大。南京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于7月3日奉行政院令将国立青岛大学解散,学生一律离校。杨振声在无可奈何中,向教育部提出辞职,尽管南京和青岛都极力挽留,但是杨振声去意已决。此后,杨振声的身影便在青岛逐渐隐去了。 2 主任医师男,1935年8月生,广东惠东人。主任医师。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山医学 院(今中山医科大学)。现任职于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外科。中山医科大学兼职外科临 床教授,国际生物闭合电路学会会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委 员。从事外科的医疗和教学工作。发表论文25篇,主要有《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 察》,曾在1992年北京首届国际电化学治癌研讨会上发表,获得1993年惠州市科协论文二等 奖;以及《电化学疗法治疗肝癌9例报告》、《小儿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外伤性脾破 裂保脾手术65例诊治体会》、《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并直肠癌4例报告》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