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景昌 |
释义 | 四川大学教授杨景昌个人简历河南省西华县人,出生于1954年8月; 1978.9-1982.7 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本科; 1982.8-1988.8 河南省平顶山化肥厂工作; 1988.9-1991.6 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1.7月-至今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任教。 研究方向1. 吸附技术研究:①合成氨分离用高效复合吸附剂的研究与吸附分离技术开发;②含碳废弃物制备活性炭的研究与技术开发。 2.低温余热利用及其制冷制热技术研究。 3.从油脂中提取甾醇及油脂化学品技术开发。 主要成果1.2006-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脱附温度的氨复合吸附剂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科研经费25万元,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2010-2011年,中石化技术开发研究项目“高效氨复合吸附剂及其合成氨分离实验研究”,科研经费44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 3. 2010-2011年,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回收炭黑制备颗粒活性炭技术开发研究”,科研经费30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 4.2001-2004年,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吸收热泵及其在低温余热回收中的应用”,科研经费43万元,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5.2006-2008年,企业合作开发项目“从粗羊毛脂中提取胆甾醇的技术开发”,科研经费10万元,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山东省莱州市贾邓杨家村杨景昌杨景昌:十六世(杨氏“武”的典范)。 景昌公参加过殿试,是清同治帝的门生。他是杨氏十一世立业祖之玄孙、十五世锡祚之长子,字介福。景公自幼习武,酷爱弓马,入武庠,擅长刀(1942年前后曾见他家街南沟东的院子里有一柄与人身高等长的镔铁大刀,形状酷似关羽用的大刀重约七八十斤,每逢冬闲族中习武之人挥举此刀测试臂力)。 一八六一年捻军犯境,莱州大乱,贾邓杨氏族人被捻军掳走五十八人(见族谱卷四“同治五年杨锡庆志”之“乱状”),景昌公却能凭借一身武功和过人的臂力不仅自己躲过了此劫,还在劫难中扶危济困救助弱小。乡里受助者众,景公之义举深受乡人所称道,至今说起贾邓杨氏皆询“武侠”,可见景公之行深入人心。 清同治六年(1864年)秋,兵部侍郎阎敬铭受同治帝之委派巡抚山东主持了三年一届的武举乡试,在这次考试中,景昌公名列“同治甲子科第四十九名举人”,至今景公府二门上仍悬有: 钦命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省等处闫敬铭为 武 魁 甲子科武举杨景昌 立 的匾额。 翌年,即同治七年(1865年)春,全国各地的新选武举进京会试,景昌公又取得了乙丑科会试第二十三名的优异成绩。在会考之后的殿试中,仲三甲第二名赐“乙丑科同进士出身”“钦点御前蓝翎带刀侍卫”,至今景公府门上方悬有“进士第”匾额。 景昌公虽出身武庠,确系一员儒将,“又四年(即1869年)除授浙江衢州府右营守备。此时的中国南有捻军起义,北有沙俄衅边,内忧外患天灾不断,大清帝国风雨飘摇。身处乱世的景昌公,便由身居京师的御前带刀侍卫清闲之职,被改派领兵驻扎闽、浙、赣,扼守国家的南大门,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显现出了儒将“上马督三军,坐帐草檄文”的英雄本色。景昌公到任不久,祸乱平息,黎民得安“实赖守备之力也”。 景昌公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正月十八日卯时,卒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三月初四日,享年六十四岁。配李氏生一女,於京师娶二室,携赴任上,生一子芳荣,这一支派便落籍浙江。 注: 1、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号约庵,陕西大荔朝邑人,是清末重臣,东阁大学士,曾任布政使,山东巡抚,工部侍郎,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杨景昌出其门下,是景昌公的恩师。 2、景昌公高第后为其十世祖杨之允请旨刻碑立於墓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