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信息战技术 |
释义 | 简介英文名称;InformationWarfareTechnology 信息战概念是80年代中期分别由美、苏、中三国军事理论界几乎同时提出的,其研究属于信息战理论研究的范畴。 历史据已查到的资料,"信息战"这一军事术语最早出现在1985年3月美国《电子防御》杂志(JournalofElectronicDefense)上发表的"电子战与信息战"(EWandtheInformationWar)一文:"现在,电子战是一个更大概念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而不只是一种信号战斗。""这个更大范畴也包括阻止敌方攻击我方决策能力。这场斗争可公认为是“信息战”。 然而,在相当长时间里,国内外以及不同领域对于信息战的定义有不同说法。我国开展信息战理论研究较早。1986年,我国军事专家沈伟光先生在《信息战》专著中,就曾指出,广义的信息战指(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及社会领域)对垒的军事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斗争,狭义的信息战指战争中交战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它是现代战争的本质特征之一。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信息战理论。有的专家认为:所谓信息战,是指对立双方为争夺对于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而展开的斗争。 1996年1月2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颁发的《联合信息战政策》、1996年美国陆军颁发的指挥控制战条令、1996年6月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军用关键技术",以及1996年8月27日美国陆军颁发的FM100-6"信息作战"条令中,均阐述了美国国防部和参联会确定的下述信息战定义:"信息战指为获取信息优势而采取的影响敌方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过程、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同时保护己方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过程、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的各种行动。" 上述定义很快在美军内部遭致批评,说它设置了一个"语义学雷区"。因为按照这个定义,在信息时代,任何实体(包括从大学生、"黑客"到有组织的犯罪者)采取的针对美国的行动,都被认为是战争行动,从而要求采取某种报复。 1996年12月9日,美国国防部批准关于"信息对抗行动"的秘密指南(DODDirectiveonlnformationOperations,S-3600.1),该指南对"信息对抗行动"的定义是:"在任何时间,为了影响敌人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同时保护自已的信息和信息系统而采取的行动。"该指南新的"信息战"定义是:"在危机或冲突期间,为达到或促成特定目的,针对一个或一些特定的敌人采取的信息对抗行动。"上述定义,现已基本上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 支撑信息战的装备和技术名目繁多,从性质上,可分为进攻性信息战(IW-O)武器和技术和防御性信息战(IW-D)武器和技术。进攻性信息战武器和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引导型、文件型、混合型)、"666"病毒(影响操作员心理、生理甚至使之死亡)、蠕虫(短时间内大量自我复制)、特洛伊木马(隐藏病毒的程序码段)、逻辑炸弹(能引爆、激活病毒的机制)、陷门(能悄悄调动数据或造成死机的设计陷阱)、程序搅糊器(使无法查明软件的预设故障)、网络分析仪(破译通行字、接入代码)、探测软件(破译口令和数据分组)、"黑客"行动、"芯片捣鬼"(蓄意修改、更动、设计或使用集成电路芯片的活动)、微米\\纳米机器人(搜集情报或破坏敌方的电脑/供电线路)、芯片细菌(吞噬硅片)、电波辐射(影响人脑,引变人的行为)、心理战手段(如美军在索马里投射的特大耶酥全息图象)、信息欺骗手段、秘密破译分析、电子干扰机等电子战进攻装备、高能/定向能武器(包括破坏敌方信息设备的高能射频枪、电磁脉冲炸弹等)。 防御性信息战的武器或技术可分为传统的和非传统的两类。传统的防御性信息战手段包括网络和通信系统的物理与技术安全措施和加密措施,以及保持探测器有效性的措施;非传统的防御性信息对抗手段包括计算机病毒对抗(防病毒措施〕和传送保密数据的先进方法等。具体的防御性信息战技术与手段包括:网络安全设计(如风险分析)与测评、网络的安全使用与告警、信息环境安全、网络"防火墙"、信息设施防护、安全/开放的信息网络、移动计算机安全技术、防电磁(如屏蔽和加扰)、防窃听/窃录/窃照、病毒免疫卡、大型数据库的安全技术、病毒检测与消除、标准报文卡、访问控制、用户识别、防火墙、审计跟踪、数据加密、安全密匙管理、智能水(一种基于DNA的芯片涂液,可以记录个人代码)、网络安全协议、多级安全、光学加密、辐射探测器(如美联邦调查局籍此抓住了中央情报局中的一名间谍)、网络安全监控、信息犯罪侦察与惩罚、反情报、反欺骗等。 [相关技术]信息战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光电子技术 [技术难点]在进攻性信息战武器发展方面,通过天线电磁波辐射注入病毒的方式和智能可控型计算机病毒是今后计算机病毒研究的重点之一;高能射频枪(一种无线电发射机);电磁脉冲变压器弹(以光速发射高工率电磁脉冲或信号,可导致计算机元件融化,可能是信息战的终极武器)是信息战武器开发的重点。 在防御性信息战装备方面,美军特别强调"信息保障"是保持战备状态的关键要素。美军在今后5~10年,将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通信技术、网络管理技术、入侵探测/响应设备和多级安全保密措施等。 [国外概况]1.美国信息战发展美国于80年代初率先开始研究信息战,现已形成上述国防部正式信息战定义和有关概念层次,并开始进入采取重大举措、全面提高信息战能力的阶段。预计,下世纪中叶美军可能具备全面打信息战的能力。 美军现阶段在防御性信息战方面已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 ⑴为深入调研信息作战的特征,弄清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统的易损性,近年来多次进行信息作战演习,其中包括国防部组建35人的"敌方小组"于1997年进行攻击国防部计算机系统的演习;研究信息作战中不同部门的协作方式,以及对于信息袭击的指示、告警以及协同反应等;1997年国防部进行的全面信息作战评估。 ⑵国防部针对演习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如国防部在1997年公布的《信息作战主计划》中确立了信息作战的发展远景、目的和目标,描述了信息战战略,明确了联邦政府各部门的职责,确定了指挥行动的重点;1998年参联会和空军先后颁布了正式的信息作战条令,开始把信息作战正式纳入作战体系;为集中指挥权以实施信息作战战役及对信息作战袭击作出响应,联合参谋部正在评估美军在联合作战组织和程序方面应有的变化。 ⑶美国防部在1998年组建第一支计算机防御作战部队,即计算机网络防御联合特遣部队,以便向世界各处的国防部区域作战司令官直接提供任务支持;启动新组建的信息作战技术中心,以考察信息作战威胁和加强整个情报界在信息作战方面的协作。 ⑷"信息保证(IA)"是信息作战的组成部分,国防部各部门在此方面已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员的训练;②安装防火墙和防护装置、网络入侵探测系统以及加密硬件与软件;③启用每天24小时执勤的计算机应急反应小组;④确定支持国防部的关键节点;⑤评估系统与网络易毁性。此外,1998年1月,国防部常务副部长针对目前国防部各部门在"信息保证"中各自为政的现状,指示负责C3I的助理国防部长制订并实施全国防部的"国防信息保证计划"。该计划将授权国防部及其所属单位的信息主官监督国防部的IA活动与资源。国防部力图通过该计划建立并维护一个能持续保护国防部信息安全和提高美军全球作战效能的国防信息基础设施。 美国从90代开始就系统地、有目标地研究信息战技术和武器,并进行了多次信息战演示。美国在相继出台的《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基础研究计划》、《国防技术领域计划》中,均提出开发信息战技术及能力的设想与计划。从目前资料分析,2000年前后,美国在以下进攻性信息战武器方面将有实质性的进展。? ⑴病毒武器(软件武器)。计算机病毒已成为信息战的主要进攻性信息战武器之一。美国现开展的计算机病毒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无线电方式、网络方式等把病毒植入到敌方的计算机主机或各类传感器、网桥中,伺机破坏敌方的武器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美国一家公司已研制出一种病毒,它可使敌方的显示器屏幕出现难以察觉的闪烁,造成雷达屏幕操作员和其它使用人员疲倦和意外的头痛。? ⑵芯片武器。"芯片陷阱"是为达到预定目的设计者修改、更动、设计或使用集成电路的行为,是一种主要的信息战进攻手段。据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已开始研究芯片武器并在出售给盟国和敌对国家的武器系统中安装经过改装的芯片,以起到"定时炸弹"的作用。据称,美国已经进行CPU上的"陷阱"设计,该技术通过Internet网络发布指令可使CPU停止工作。? ⑶网络嗅探武器。据资料介绍,美国已有多种软件驱动嗅探器和硬件磁感应嗅探器等。利用这种手段能使网络"服务否认"、"信息篡改"、信息"中途窃取"等。 ⑷信息战"黑客"组织。美国国防部已把掌握高技巧的"黑客"和具有广博计算机知识的人组织起来,成立所谓信息战"红色小组"。平时这类组织可在演习中扮作假想敌,通过攻击自身的信息系统发现结构隐患和操作弱点,以便及时纠正;战时可入侵他国信息系统和网络,窃取、利用或破坏信息和数据,散布假消息,占用信道和服务时间,甚至破坏系统。 据称,美军已策划未来5~10年重点发展的防御性和进攻性信息战技术,试图通过这些计划开发出可供21世纪作战使用的信息战装备。美军防御性和进攻性信息战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 ⑴大力开发计算机病毒武器。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信息系统和武器装备的核心,计算机病毒武器可通过某种手段或途径把病毒"投掷"至敌方的计算机上,使其无法正常工作,已引起世界各国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国外专家预言,计算机病毒武器可能成为21世纪战争胜负的重要砝码,是继核武器,航空母舰等之后的又一重要威慑力量。 通过天线电磁波辐射注入病毒的方式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美国正在研究能在远距离注入计算机病毒的病毒炮,计划用10年时间发展成计算机病毒武器;还在一项叫做"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旨在研制更为有效的计算机病毒,要求不仅能通过有线,而且能通过无线把它注入敌方的计算机系统。 开发智能可控型计算机病毒是今后研究的另一个重点。计算机病毒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战武器,目前尚存在着"不分阵营","不分敌我"地感染任何系统和各类文件的问题,并主要靠传统的磁盘或网络注入。所以,各国在发展病毒武器时,开始广泛注重其智能可控性研究,并正在改变病毒注入方式,如利用卫星进行辐射式注入。 ⑵注重"攻心武器"发展。信息战的目标之一是影响决策者的决心,在军事方面主要是影响战略结构中能决策资源和能力的那些人的"心"。因此,"攻心"武器也是未来攻击性信息战武器。"攻心"武器包括能扰乱人体神经系统和影响人体机能的电磁脉冲。美军加州亨运顿比奇基地研究所和法国次声研究所都在研究攻心武器。攻心武器将向专攻人脑的次声波武器方向发展。? ⑶强化防御性信息战能力。为打赢信息战,美空军将在12年建成战斗信息传输系统(包括完善基地基础设施、改进电话接线台,改进和更新通信管理系统基地网络控制中心,实施基地信息保护计划);美空军还将花费2.6~2.8亿美元,对1500个计算机软件中的1000个加以改进,对500个淘汰。美国防信息系统局按照"信息安全技术服务"计划,打算在近12年内,搞一项五层次防御计划(确认软件完整性、探测并根除恶意代码、易损性评估、实时审查监视、保护探测反应),以使"黑客"和其它非授权用户无法闯入信息基础设施,并在发生攻击但未酿成重大破坏时,探测出入侵并作出反应。 2.俄罗斯信息战发展概况俄罗斯面对信息战的挑战,采取了现实而有效的做法,以便在21世纪信息之争中获取主动。首先,俄积极开展信息战理论与概念研究。迄今为止,虽然还没有俄罗斯官方认可的信息战定义,但是俄罗斯军事科学界已十分深入地研究了信息战,俄罗斯总参谋学院已给出被认为是俄最有权威的非官方信息战定义。即,从技术/心理方面认为:信息战是敌对双方为夺取和拥有信息优势而采取的解决冲突的一种手段;从战役和战略方面认为:信息战是为实现战斗行动目标,各种情报与预警、指挥与控制、通信、欺骗及电子战部队与资源在精心计划下协同一致的行动。 对于信息战,俄罗斯有一种明朗的观点:从军事观点来看,对俄罗斯及其武装部队实施信息战,不管是否有伤亡,均被视为是一种军事冲突。鉴于敌方使用战略信息战可能对经济系统,或国家指挥控制系统,或武装部队的战斗潜力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俄罗斯保留采用核武器首先打击敌信息战争手段和兵力、然后打击进犯之敌国家的权利。 第二,俄注重开发广泛的信息战手段和措施。叶利钦总统早在1996年就曾说过:"在使我们核潜力保持在适当水平的同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开发广泛的信息战手段上……"。俄军认为,"信息战的首要打击目标是指挥控制系统,开发信息战能力是俄军的重要发展方向"。所以,俄军高度重视信息战新动向,并把防止和对抗信息入侵提高到"保卫俄罗斯国家利益"的高度。目前俄罗斯军方正在研究病毒战(或称之为软件战),候选的几种病毒有:特洛伊木马病毒;强迫隔离病毒(破坏被植入病毒的计算机程序,);过载病毒(能在整个系统内快速传播,逐步降低系统运行速度);传感器病毒(透入计算机数据存储区的一个预定区,并且在关键时刻破坏数据库及其信息)。 俄军针对苏联解体后使用一种病毒有可能攻击所有武器站和指挥站的隐患,还曾开发一些保护国家信息空间以及探测与破坏病毒的新手段,已发明了一种称为"隐身病毒"的最先进反病毒技术。此外,俄罗斯为避免信息系统受信息攻击造成的损失,联邦政府通信与信息局业已为国家行政机关研制了一种加保护的专用"联邦信息与电信系统"(SFTTS);为对付国外电子侦察,建立世界上第一所密码学院;为确保信息传输领域的绝对安全,决定由俄联邦安全委员会组建特别分队。 俄罗斯也在发展电磁高频脉冲武器。1996年7月4日美参联会发表的《信息战》专项报告指出,"俄国的商品资料包括了从手榴弹到迫击炮的多种电磁脉冲武器。一些广告中称,这些武器正被用于从办公设施到民用机场的多种环境。" 3.台湾信息战发展台湾当局为夺取21世纪信息优势,近年来除不断外购和自行研制先进的信息系统外,还十分注重发展信息战能力。在此方面,台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部件供应地之一,具备实施进攻性信息对抗,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攻击和引入恶意代码的各种基本能力。预计,利用其信息对抗获取军事优势的能力将会大大增强。据台湾"华讯新闻网"3月31日消息,台湾"总参谋长"透露,台军将重新审查国防投资额度和比例,以便增强信息战能力和拟订信息战发展策略。另椐报道,台军信息战的策略与规划是:近期成立信息战研究机构和制定信息战教育计划,规划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研拟信息战纲要;中期后进行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信息战战略研究所,研发信息战相关技术,研拟信息战部队组织与指挥机制;远期预定在2008年建立信息战部队组织与指挥机构,并在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以"指挥控制战"为中心的信息作战。有消息说,台军用于指导未来信息作战能力的正式条令已在完善之中;最近台湾已建立一个信息战研究和训练特别任务组。 [影响]信息战对军事、经济的抗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信息战攻击装备和手段的发展,它的巨大影响力和破坏力将逐步显露出来。近年来,国外特别是美国频频发生计算机网络受攻击的事件。美国国会总审计局的调查表明,国防原部计算机网络遭受外来"袭击"的后果极为严重,每年由于外来袭击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千万至几亿美元。1995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公布的《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白皮书》指出,1995年中仅国际互联网络上的计算机犯罪就使美国损失50亿美元以上。 计算机网络屡遭攻击且愈演愈烈,已经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担忧。美国安全顾问马克西姆·科维尔曾在伦敦信息战略会议上提醒英国、荷兰和瑞士的国防部,"我们面临的这场新的危险性挑战是对财政、交通和通信系统及网络的有组织袭击。"兰德公司的顾问说,计算机系统及网络易受攻击及可能受到全局性破坏的现状也引起俄罗斯、西欧乃至一些中小国家的高度警惕和担忧。1995年1月到6月,美国兰德公司进行了一次战略信息战模拟演习。据称,兰德公司模拟演习最重要的方面是使美国高层认识到信息战的威胁。 军方和军事专家预见了信息战的巨大破坏力。西方军事家认为,信息战的重要手段是干扰和破坏信息基础设施,它在几秒钟甚至更短时间内所造成的破坏作用不亚于子弹。俄罗斯联邦政府通信系统与信息局第一助理常务局长指出,"爆发信息战的危险正引起关注,按其重要性,信息战将排在仅次于热核战争之后……。保护国家机密信息已成为许多发展国家头等重要的国家政策。" 21世纪战争将是信息化战争,信息优势作为核心作战能力将是真正实现作战空间所有其他联合作战能力的关键,是夺取全面军事优势的根本保障。而信息战手段作为夺取信息优势的重要支柱之一,将成为21世纪作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重大军事战略作用。 目前,信息战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被认为是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的重点。不少国家出于军事和国家安全的需要,都在研究信息战,考虑制定信息战计划。美中央情报局前局长多伊奇在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说,"许多国家都在发展用来发动信息攻击的概念、战略和手段","大规模攻击美国计算机网络能使依赖计算机的美国能源、运输、通信、银行、商业和军事陷入瘫痪状态","它(指计算机威胁)非常接近于是最严重的。"美国军方高级官员估计,"至少有30个国家正积极推行信息战计划","现已有120个国家具有袭击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我们没有作好对付"电子珍珠港事件"的准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