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崇瑞 |
释义 | 杨崇瑞,妇产科医师,医学教育家,中国近代妇幼卫生事业创始人,中国助产教育的开拓者。对发展中国的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事业及倡导、推行节制生育工作呕心沥血,勤奋耕耘了60年。她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助产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为民族的健康而奋斗的妇幼保健队伍。 简介我国妇幼卫生事业拓荒者---杨崇瑞 人物生平杨崇瑞1891年出生于通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她自幼随父耕读,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追求科学的种子。1917年,她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22年她在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曾亲自到农村调查了解妇幼卫生状况。为了降低我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杨崇瑞致力于预防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工作。她利用临床工作之暇,在北京灯市口慈善工厂专为孕妇及其她女工进行产前检查和疾病治疗,并在朝阳门外设立孕妇检查所,专门从事孕期检查及妇科治疗。 1925年,她被选送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妇产科,被国际妇产科权威威廉教授视为她最好的两名学生之一。然而,想到国内广大农村妇幼卫生工作的紧迫需要,杨崇瑞回国后毅然离开从事了10年并卓有成绩的妇产科临床工作,转入当时不为一般人重视的群体保健事业。1929年,她多方呼吁,排除困难,筹建了北京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和附属产院,1933年又创办了南京中央助产学校,并亲任校长。她治学严谨,把“牺牲精神,造福人类”定为学校的“校训”,作为学生的奋斗目标。以后她又在全国相继建起了60余所助产学校,培养了大批妇幼卫生人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早在30年代初,她就以一个医学家的远见卓识预见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提出“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主张,主编《节育讯》,并创办了“节育指导所”,堪称我国倡导计划生育的先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正在日内瓦工作的杨崇瑞博士毅然回国,参加了中国红十字医疗队,投身于抗战救护工作。 1948年,杨崇瑞被国际卫生组织聘为联合国妇幼卫生组副组长。次年,她在欧洲各国参观时,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顿时欣喜若狂。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愿望,她毅然谢绝朋友们的挽留,放弃了联合国的高薪和要职,辗转返回祖国。回国后,她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任妇幼卫生局局长。1983年7月20日杨崇瑞逝世。 杨崇瑞博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她终生为之奋斗的妇幼卫生事业。她身居要职,却终生粗茶淡饭,过着俭朴的生活,把积攒下来的钱用于助产教育和地方妇幼卫生事业。1983年她逝世后,亲属根据她的遗嘱,把她积蓄的6.9万元人民币和书籍杂志全部捐赠给国家。 经历7岁就读于通县启蒙学校, 13岁起就读于北京贝满书院,15岁小学毕业,同年升入中学。 1910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协和大学理化科 1912年,考入协和女医学院,1917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山东德州博济医院工作,从事妇产科及儿科。 1920年底,转至天津妇婴医院工作。 1921年末,到新成立的协和医学院进修,在妇产科学习6个月后即被聘为妇产科专任医师,后转公共卫生科,这也是她一生事业的转折点。 1925年,获得奖学金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妇产科。开学前两个月她先到加拿大考察公共卫生和妇产科教育。1926年进修结束后又获得奖学金,到美国东北部、英国、德国、法国、丹麦、奥地利等地,参观考察公共卫生和助产教育6个月。 1927年,归国后回到协和医学院,任公共卫生科讲师兼第一卫生事务所保健科主任。 1931年6月2日,为卫生署简任技正,负责妇婴卫生工作。1934年7月7日免 1937年初,受聘为国际联盟妇婴卫生组专家,奉派考察欧、亚两洲十多个国家的妇婴卫生状况和助产教育,于当年11月回国。 归国后立即参加抗日红十字会医疗队,负责组织河南鸡公山伤兵医院。 后受教育部之聘,到贵阳参加筹组国立贵阳医学院,并任妇产科教授。 1938年8月,回到卫生署任技正。 1941年赴美国,再进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妇产科, 1942年回国,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妇婴卫生组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被派负责恢复宁、沪、平、津等地区的妇婴卫生工作.接管第一助产学校。 1947年再赴加拿大、美国,考察妇幼卫生与人口关系。 民国卅七年(1948年),当选医药团体选出之立法委员。。故辞去中央卫生实验院妇婴卫生组和国立第一助产学校职务。 1948年10月再次被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聘为国际妇婴卫生专家,任联合国妇幼卫生组副组长 1949年1月赴日内瓦开会,会毕获得参观考察欧洲助产教育和妇幼卫生奖学金,到瑞士、芬兰、瑞典、丹麦、英国和法国参观考察。因对时局不明,回美国居住。 1949年11月,回国担任卫生部妇幼卫生局(后改妇幼卫生司)第一任局长,直至1957年。 反右运动中,她因提倡节制生育而被划为右派,到社会主义学院参加了两期学习班。 1959年被安排到中华医学会图书馆,从事整理外文书籍工作,后改任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 1979年11月21日,被聘为妇幼卫生司顾问。 1980年,她身患白血病,但仍然坚持学习、看报。她将自己终身积蓄的6.9万元捐献。她终身没烫过发,没穿过高跟鞋,没穿过华美服饰,一生都过著粗茶淡饭,布衣布鞋的俭朴生活。她一世忙碌,终生末嫁。她曾说:“我和妇幼卫生事业结了婚,全中国的儿童都是我的孩子。” 1983年7月20日,因白血病逝世于北京,享年92岁。 曾任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华医学会会员,美国公共卫生学会会员。 纪念1991年,为纪念杨祟瑞诞辰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和国立第一助产学校校友会合编了《杨祟瑞博士百年诞辰纪念》一书。 1999年11月,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及附属产院(今北京东四产院)举行建立70周年纪念大会,并举行杨祟瑞铜像揭幕仪式。 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中华医学基金会杨祟瑞基金等合编了《杨崇瑞博土——中国妇幼卫生事业的开拓者》。 出席立法院会期第1届第1会期: 卫生委员会 第1届第1会期: 教育文化委员会 第1届第1会期: 预算委员会 杨崇瑞纪念馆我国妇幼卫生事业拓荒者---杨崇瑞纪念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