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眼囊尾蚴病 |
释义 | 囊尾蚴病亦称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所致。因误食猪带绦虫卵而感染,亦可因身体内有猪带绦虫寄生而产生自体感染。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皮下组织、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寄生在脑组织者最为严重。 病理生理感染原因猪囊尾蚴是猪带绦虫的幼虫。人体感染猪带绦虫成虫是因为吃了含囊尾蚴的生猪肉引起。幼虫经后短睫状动脉可到达眼内,位于眼部的囊尾蚴常寄生在玻璃体,引起相应症状,而寄生在视网膜者常为视网膜剥离的原因。 寄生位置及引起症状国内眼囊尾蚴病大多发生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也有位于结膜下、眼眶、前房、眼肌、巩膜、睑板等处。 寄生于结膜下和眼外肌的囊尾蚴引起的眼部症状为眼球表面囊肿,寄生于眼眶者可致眼球轻度突出和复视。眼内囊尾蚴多伴有色素膜炎、玻璃体显著混浊或视网膜脱离。甚至可致失明、眼球萎缩等。 治疗眼内囊尾蚴病的诊断以囊尾蚴特有的形态及其蠕动特性为主要依据。外眼囊尾蚴病往往通过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确定。 眼囊尾蚴病的治疗与全身囊尾蚴病不同。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疾病分类感染科 症状体征潜伏期约3个月。依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程度、寄生时间的久暂、是否存活以及人体的反应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眼囊尾蚴病 占囊尾蚴病2%以上,多为单眼感染,最常寄生的部位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位于视网膜下者可引起视力减退,亦常为视网膜剥离的原因之一。位于玻璃体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用裂隙等检查时,可见灰蓝色或灰白色圆形囊泡,周围有金黄色反射圈,用顶刺激可见虫体蠕动。囊为有在眼内存活时患者尚可耐受,而虫体死亡产生强烈的刺激,可导致色素膜炎、视网膜脉搏膜炎。 疾病病因1、传染源猪带绦虫病人是囊尾蚴病的惟一传染源。 2、传播途径1异体感染:亦称外源性感染,系由于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好而经口感染; 2自体感染:因体内有猪带绦虫寄生而发生自体感染,即通过不洁的手把自体排出的粪便中的虫卵带入口内受感染,称为自体体外重复感染:或因呕吐反胃,致使肠系内容物返入胃或十二指肠中,绦虫卵经消化液消化后,孵出六钩蚴随血流侵入组织,此称为自体内重复感染。近来发现自体重复感染只占2.3%—25%,因而异体感染为主要方式。 3、人群易感性任何性别、年龄都可患本病。男女之比约为2:1。青壮年多见。农民居多,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有关。 4、流行情况为我国北方主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以东北、内蒙古、华北、河南等省、自治区较多。 诊断检查实验室检查1、血象大多在正常范围,嗜酸粒细胞多无明显增多。 2、脑脊液 软脑膜型及弥漫性病变者脑脊液压力可增高。囊尾蚴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为细胞数和蛋白质轻度增加,糖和氯化物正常或略低。 3、免疫学检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间接凝法检测血清或尿液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脑囊尾蚴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均有实用价值。近年有测定血清特异性IgG的报告,认为其与敏感度成正相关,且可评价疗效。检测学与脑脊液中循环抗原抗原鉴定囊尾蚴死活则更有考核疗效的价值。上述免疫学检查可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故阴性结果亦不能完全除外囊尾蚴病。 4、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囊尾蚴病患者病程在10年以上者,X线平片检查可发现头部及肢体软组织内椭圆形囊尾蚴钙化阴影。脑室造影可协助脑室内囊尾蚴病的诊断。 (2)颅脑CT:阳性率高达90%以上。脑囊为有的影像特征为直径<1cm的低密度区,注射增强剂后,其周围可见环形增强带(炎症性水肿)亦可见脑室扩大,钙化灶等。 (3)颅脑MRI:与CT同样可清楚显示脑内囊尾蚴影响。而在下述方法两方法较CT更具优点:①活囊尾蚴结节周围水肿带影像更清楚,死虫不清楚,可资鉴别囊尾蚴死活,有助于疗效考核;②脑室内及脑室孔位的病变更易查获。 5、病原检查 取皮下结节作活体组织检查,对脑囊尾蚴病亦是重要的佐证。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疑似诊断 1、在皮下触到弹力性硬的圆或椭圆形结节,约0.5—1cm直径大小。 2、无其他原因可查的癫痫发作,若在本病流行区尤其有偿绦虫史或查体有典型的皮肌囊尾蚴病者,应疑似脑囊尾蚴病。 (二)临床诊断与实验诊断 1、凡疑似病例经IHA、ELISA等方法检查阳性,可临床诊断。 2、CT或MRI检查可帮助做出脑囊尾蚴病的临床诊断。 3、皮下姐姐活检或脑手术病理组织检查证实者,可为确定诊断的依据。 (三)鉴别诊断 脑囊尾蚴病应与原发性癫痫、颅内肿瘤、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鉴别,影像性检查和血清免疫学检查可提供鉴别依据。 治疗方案(一)病原学治疗1、阿苯达唑 由于其疗效确切,疗程中副反应轻,故目前为治疗囊尾蚴病的首选药物,显效率达85%以上。按18—20mg/kg/d,2次分服,疗程10d,脑型患者需2—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4—21d。治后囊尾蚴结节变硬缩小,囊液混浊,继而消失,内囊塌陷,节毁形,小钩子脱落最后残留纤维组织。 副反应主要有头痛、低热、少数可有势力障碍、癫痫等。个别人反应较重,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脑疝,原有癫痫发作者尤应注意,也可加重脑水肿,此主要是虫体死亡后产生炎症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以及过敏反应所致。这些反应多发生于服药后2—7d而,持续2—3d。亦有少数患者于第1疗程结束后7—10d才出现反应。第二疗程的副反应率明显地少而轻。 2、吡喹酮 治疗囊尾蚴病有的效果。治疗人皮囊尾蚴病后,切取浪为有结节进行超微结构检查,可见虫体微绒毛稀疏不齐,肌纤维肿胀、间隙水肿、先例空泡化等改变,多于4周内死亡,药代动力学研究证明,血中游离的叱喹酮可自由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为血浓度的1/7—1/5,可达到有效的杀虫作用。剂量为40—60mg/kg/d,分3次口服,连续3d总剂量120—180mg/kg,必要时2—3个月重复1疗程。 副作用同阿苯达唑,但发生率高且严重,故目前多应用阿苯达唑。 (二)对症治疗对有颅内压增高者,宜先每时静滴20%甘露醇250ml,内加地塞米松5—10mg,连续3d后再开始病原治疗。疗程中亦可常规应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以防止副反应的发生或加重。癫痫发作频繁者,除上述处理外,可酌情选用安定、异戊巴比妥钠英钠等药物,发生过敏性休克用0.1%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皮下注射,同时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三)治疗中注意事项1、必须住院治疗,皮肤型囊尾蚴病患者因亦有潜在的脑囊尾蚴病之可能,治疗中亦可能出现较剧烈的副反应或脑部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脑疝故亦应住院治疗。 2、临床上癫痫频繁发作或颅内压增高者,须先降颅内压治疗,必要时可外科施行临时性脑室引流减压术后方能进行药物治疗。 3、眼囊尾蚴病禁止杀虫治疗,因活虫被杀死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加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必须手术摘。同时应注意存在其他器官囊尾蚴病的可能性。 4、疑有囊尾蚴致脑室孔堵塞者,药物治疗时,局部的炎症会加重脑室孔堵塞,故宜手术治疗。 5、有痴呆、幻觉和性格改变的晚期患者,疗效差,且易发生严重反应,尤其主张用阿苯达唑治疗。 疾病预防广泛宣传本病危害和传播方式。开展驱绦灭囊工作,提倡生猪圈养。彻底治疗猪带绦虫病人。加强粪便管理,认真做好上市猪肉的检疫工作,禁止出售“米猪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