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眼镜猴属
释义

眼镜猴属(学名:Tarsius )共8种。体型小,身长约10厘米;黄褐色体毛;眼睛很大而圆,甚至比脑容量还大,满月般的大眼睛宛如戴着一幅眼镜而得名;尾巴比身体长,近似体长的两倍,末端有毛丛;指头的前端钝而圆扁,有吸盘般的功能,后肢第二、三趾为勾爪,余为指甲;前肢短小强壮,后肢修长有力,适合跳跃前进;长相怪异,属于原猴类,完全脱离猴子的形象,最有趣的是它的脖子短小,头部可作180度的回转。夜行性,白天在树木的枝干上睡觉,夜晚来临时才开始活动。分布于菲律宾南部及加里曼丹、苏门答腊;活动于树林和竹林中。

中文学名:眼镜猴属

拉丁学名:Tarsi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灵长目

科:眼镜猴科

属:眼镜猴属

种:8种

命名者及时间:Tarsiers

英文名称:Storr, 1780

物种诠释

又名跗猴。

仅1属8种。分布于苏拉维西、苏门答腊东部、加里曼丹和菲律宾部分岛屿。体型较小,体长8.4~16厘米,尾长13.5~27.5厘米,体重85~165克;颜面圆形,吻短;眼睛直径约1.7厘米,几乎占据了整个面部;鼻区有少量短毛;耳朵也很大,适于夜间活动;头可以向后转180°,身体不动就能看到背后;前臂和后肢很长,指骨亦长,在指、趾端有圆球形的软垫,第2、3趾端为钩形爪,其余各指、趾端是扁平的指甲;牙齿34枚;雌性具双角子宫,胸腹各有1对乳头;体毛短,绒厚,黄褐色略发灰,腹面色淡。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森林,夜行性,主食昆虫、蜘蛛、蜥蜴等小动物,也吃果实。在树枝间跳跃可达1.2~1.7米,向上跳高达0.6米,跳跃姿式像蛙。天敌是猫头鹰。单独或1~4只同栖。孕期约6个月,每胎产1仔。是稀有的珍贵动物。

分布范围

分布在苏拉维西、苏门答腊东部、加里曼丹和菲律宾。

形态特征

体型较小,体长8.4~16厘米,尾长13.5~27.5厘米,体重85~165克;颜面圆形,吻短;眼睛几乎占据了整个面部,其直径约有1.7厘米,与猫头鹰眼相似;鼻区有少量短毛;耳朵也很大,适于夜间活动;头可以向后转180°,身体不动就能看到背后;前臂和后肢很长,指骨亦长,在指、趾端有像树蛙一样的圆球形的软垫,第2、3趾端为钩形爪,其余各指、趾端是扁平的指甲;牙齿34枚;雌性具双角子宫,胸腹各有1对乳头;体毛短,绒厚,黄褐色略发灰,腹面色淡。

眼镜猴最奇特之处在于眼睛。在小小的脸庞上,长着两只圆溜溜的特别大的眼睛,眼珠的直径可以超过1厘米,和它的小身体很不相称,好像戴着一副特大的旧式老花眼镜。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眼镜猴。

生活习性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森林,垂直分布可由海平面到1200米,夜间活动,主要吃昆虫、蜘蛛、蜥蜴等小动物,也吃果实。在树枝间跳跃可达1.2~1.7米,向上跳高达0.6米,跳跃的姿势像蛙。天敌是猫头鹰。单独或1~4只同栖。孕期约6个月,每胎产1仔。 白天在树木的枝干上睡觉,夜晚来临时才开始活动。行进时像青蛙般跳跃,一次可跃1-2米,于原产地几乎都是成对居住,每产一仔。虽然不太惧怕人类,但极不易饲养,动物园中长期饲养成功的例子几乎是零。由于异常珍奇,又是昼伏夜出,不易见其庐山真面目,因此自古就传有许多有关的想像图画。

眼镜猴寿命在15-20年,以蟋蟀为食,而且极其恋乡,离开了这块土地就会死去,在菲律宾人们曾试图带到其他地方喂养,均以失败告终。野生环境中的眼镜猴非常害羞,它们当然不习惯于人打交道。只有在人工饲养环境里长大的少数眼镜猴,才不介意这种轻柔友好的接触。除了睡觉和抱着树枝发呆,眼镜猴最关心的就只有吃虫子了。

亲缘关系

有人认为眼镜猴与原猴类存在许多差别,应属于猿猴类。也有人认为第三纪原猴与眼镜猴有共同的直接祖先,或者把眼镜猴视为从原猴类向猿类进化的过渡类型。也有人认为它们是高度特化的种类。据血清分析,眼镜猴和猴类的关系比与原猴类的关系更近,它的耳朵结构也与猿很相似。是稀有的珍贵动物。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2008年灵长类红色名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