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阎连科 |
释义 | 阎连科河南嵩县人。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8年应征入伍,历任济南军区战士、排长、干事、秘书、创作员,第二炮兵电视艺术中心编剧,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其作品曾获军内外奖20余次。 中文名:阎连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洛阳嵩县田湖瑶沟 出生日期:1958 年8月 毕业院校:解放军艺术学院 人物信息阎连科是,作家出身,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作品曾获军内外奖20余次。现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任教。2009年,阎连科以13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第四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引发广泛关注。 创作作品长篇小说:《情感狱》,《最后一名女知青》,《生死晶黄》,《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为人民服务》,《丁庄梦》,《风雅颂》、《四书》等; 小说集:《和平寓言》,《乡里故事》,《黄金洞》,《年月日》,《阎连科小说选》,《横活》,《朝着天堂走》,《欢乐家园》等18种和《阎连科文集》12卷; 散文、随笔、文学言论集:《回望乡土》,《桎梏》,《阎连科散文》,《阎连科亲情散文》,《阎连科演讲集》,《阎连科读书笔记》,《阎连科文学对话录》,《我与父辈》等。 获奖情况《两程故里》、《祠堂》分别获1988年、1989年《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 《瑶沟人的梦》获第四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三届《十月》优秀奖、1990年-1991年《中篇小说刊》优秀作品奖; 《夏日落》获1992—1993年《中篇小说选刊》奖; 《耙耧山脉》中篇小说获第三届(1994—1995)上海优秀小说大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优秀作品奖; 《黄金洞》(中篇小说)获第一届(1995—1996)鲁迅文学奖; 《年月日》(中篇小说)获第二届(1997—2000)鲁迅文学奖、第八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四届(1996—1997)上海优秀小说大奖;2009年法国唯一小说翻译奖; 《耙耧天歌》(中篇小说)获第五届(1998-1999)上海优秀小说大奖; 《夏日落》(中篇小说)获1992—1993“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 《大校》(中篇小说)获第八届解放军文艺奖; 《朝着东南走》(短篇小说)获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 《黑猪毛 白猪毛》(短篇小说)获2001—2002年度“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 《日光流年》:建国60年优秀文库作品; 《坚硬如水》:“九头鸟”优秀长篇奖; 《丁庄梦》:台湾“读书人奖”;亚洲周刊“全球华语2006年10部好书”之一;2007年日本网站评为翻译最佳作品; 《风雅颂》:2008年度《南方周末》唯一“年度小说”,同年《亚洲周刊》全球华语10部好书之一; 《我与父辈》:分别被中央电视台、搜狐网、中国散文协会、《新京报》、《京华时报》、《中国图书商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评为2009年度优秀作品,获《亚洲周刊》“全球华语优秀作品奖”等多项文学奖。 《受活》引起文坛强烈关注,被称为中国的《百年孤独》,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南方周末》30年来10部最优秀作品之一; 《为人民服务》:是21世纪初中国大陆最具争议性的小说之一。 《丁庄梦》:-个关于河南省爱滋村的悲惨故事,被选为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 作品争议作家阎连科创作的最新长篇小说《风雅颂》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一个大学教授杨科在家庭、爱情、事业诸方面悲情而又荒诞的遭遇。有网友撰文称,阎连科在这部新作中诋毁北京大学并影射知识分子。对此,阎连科接受采访时坚决否认。他表示他对大学不熟悉,也无意影射任何知识分子。他还提醒读者,该书是他个人的精神自传,但书中的故事情节却不是他的亲身经历,“精神内核是自己的,故事却是虚构的。” 创作缘由阎连科说,《风雅颂》是他多年来一直想写却没写出来的一个长篇。“尽管这些年,我依靠写作在北京立住脚跟,建立家庭,说起来我还是个作家,却连给我的那些在乡村的侄男甥女们安排打工的能力都欠缺,就忽然觉得,我的前半生过得如此没有意义。30年的奋斗,除了收获一身的疲惫和疾病,其余一无所获,只剩下那些招惹是非的文字,总感觉生活在一种不确定的‘漂浮’中。”这些年,我脑子里不断生出要离开北京、回老家打发余生的念头,尽管老家也并非是昔日的老家,故乡的面貌、人的精神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回家”的意愿越积越厚,小说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只是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的表达方式。”阎连科说,“有一次与一个朋友闲聊,他突然把话题转到了《诗经》上,我一下子来了灵感:何不将《诗经》里与小说情节大致有关联的篇什作为小说各章节的标题?而小说主人公的身份就拟为教《诗经》的大学教授?如此一来,《诗经》就成为了《风雅颂》的一个线索,且与小说本身的故事形成互文效果。”确定了写作思路后,一切迎刃而解,大约用了大半年时间他就将小说完成了。 无意影射由于小说主人公是大学教授,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设置在大学里,且对包括杨科本人、妻子赵茹萍、副校长李广智等人给予了猛烈批判。通过对他们种种丑行的描写,试图揭露他们作为伪知识分子的一面。 一位名叫“免跳”的网友,在西祠胡同上发表了一篇网文《我愤怒:阎连科在〈风雅颂〉中诋毁北大!》。文中称,“他几乎在杜撰诋毁我的母校!书中只不过把北京大学改成了清燕大学,把未名湖改成荷湖……小说中的清燕大学简直莫名其妙,大概在阎连科的眼里所有大学里的老师都是伪知识分子”。 对此说法,阎连科给予否认:“其实当初在选择小说主人公的身份时,我也顾虑重重,既然我把它作为我的精神自传,那么选择主人公的身份为作家吧,就显得我很自恋。思前想后就让他以大学教授的面目出现,因为这一职业与我的身份大致相近。” 阎连科说,那些认为他贬损知识分子的人显然是高看他了,“我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与力量,我只是写我自己,我只是描写了我自己飘浮的内心;只是体会到自己做人的无能与无力,并因此常常感到一种来自心底的恶心。我无意影射任何知识分子。”阎连科认为,他不熟悉大学,他在《风雅颂》中所写的乡村也不是现实中的乡村,“我笔下的‘大学’和‘乡村’由此不类不伦,如果有人对号入座那将是最大的荒诞。” 小说人物“杨科的性格中有我的影子投射。”阎连科说,“我不算知识分子,可我懦弱、浮夸、崇拜权力,很少承担,躲闪落下的灾难,逃避应有的责任,甚至对生活中那些敢作敢为的嫖客和盗贼都怀有一份敬畏之心。我知道,和我熟悉的那些同行、朋友,还有那些博学的知识分子们相比,他们有的缺点我有,他们没有的缺点,我也有。我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从心里相信,我自己是个无能无用的人,闲余而多余的人。我的人生情境大致与杨科相仿。” 对于《风雅颂》中杨科大战沙尘暴、在大学课堂不受欢迎的《诗经》讲解课却在精神病院获得礼遇等情节,一些读者表示不可思议。对此,阎连科解释说,在这部小说中,他应用了荒诞手法来讲述故事,并让有些荒诞的情节深入到小说内部各个细微处,“我不知道这样的荒诞手法好在哪里,只是感觉小说需要这样。” 微博发言2011年11月30日,作家阎连科在新浪微博发出“一封告急信”,讲述自己所在小区当天开始正式被强拆。微博一出,网友围观。 阎连科说,2011年7月,他正式接到通知说因北京万寿路道路南延工程,包括他在内的39户人家被要求拆迁。居民们一开始积极配合该工程。 2011年8月,拆迁办把按户赔偿的标准改为160万,阎连科为此“三问”拆迁方:“我作为被强拆的一户公民,想要看到这条公路上扩展工程的有关文件,想知道修路在小区内到底征了多少地,有多少户人家真正应该拆迁?二是希望知道有关赔偿规定和标准;三是为什么每户人家都是160万,而不是以面积定价?”他说自己得到的答复是“上边定的”和“保密”等,期间居民多次到市里和区里反映情况,请律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无果。 阎连科说,他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这件事情可以在理性、人道的轨道上大致依法,早日结束。”他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少一些荒谬的拆迁恶剧,多一些“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的知情权、安全感和幸福感,让这样的寒心事件少一些,再少一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