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松斯
释义

马里斯·杨松斯(1943-),拉脱维亚籍世界著名指挥家。曾任奥斯陆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1979-2000)、匹兹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1997-2004)。现任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指挥(2004年起),兼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2003年起)。此外,他还曾长期担任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

中文名:马里斯·杨松斯

外文名: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

别名:扬松斯 杨颂斯 “葱丝”

国籍:拉脱维亚

民族:犹太

出生地:拉脱维亚里加

出生日期:1943年1月14日

职业:指挥家

毕业院校:圣彼得堡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现今世界级指挥大师

代表作品:马勒交响乐、西贝柳斯交响乐、柴可夫斯基作品

简介

生平

杨松斯1943年出生在拉脱维亚里加(Riga),其父为前苏联指挥家阿尔维德·杨松斯(ArvidJansons,1914~1984)。指挥风格热情洋溢,具有斯拉夫民族特色,擅长表演俄罗斯古典乐曲与现代作品。杨松斯师从于当代国际乐坛上两大不同风格的指挥巨匠门下,在继承前辈的指挥技艺时,又开创了自己的独立艺术道路。由于德、俄两种文化的影响,杨松斯有着广泛的国际化曲目,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曲目演奏出不同的风格。他的心得在于,依靠想象力精湛的技巧来获得最好的演出效果。杨松斯的指挥风格既有德奥音乐的深邃典雅,又有俄罗斯的热情豪放。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作为俄罗斯派指挥的传人,他更擅长对俄罗斯作曲家作品的把握。杨松斯目前是中年指挥家中最被看好的一位大师级人物。

指挥风格

杨松斯作风严谨,对待排练演出极度认真,自称“在向上帝借时间”的杨松斯,对音乐事业有着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他的音乐听起来热情洋溢、对比鲜明、自然流畅。他最擅长的是俄罗斯及东欧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中期到晚期的作品,同时,对于德奥系古典主义以及一些现代派的作品也很有建树。很多指挥家在诠释一部作品时,总会运用一些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而这些方式往往也会给后来的指挥家带来灵感,被后来的指挥家所效仿。与众多指挥家一样,杨松斯在指挥时也会赋予一部作品自己的特色。比如众所周知的“拧毛巾”处理,就是一种在乐句结尾处突然加速,瞬间将气氛推向高潮的处理。此外,在节奏速度的对比变化和对音色的处理上,也是杨松斯近几年极为注重的方面。这些特点都是杨松斯受到穆拉文斯基和卡拉扬两位大师的点拨,以及自己多年在乐坛上潜心研究的结果。很多人喜欢将杨松斯和当今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西蒙·拉特进行对比,说杨松斯是当代的富特文格勒,而拉特是当代的托斯卡尼尼。杨松斯对这个看法不敢苟同。富特文格勒一直是杨松斯最崇拜的指挥家,而杨松斯也一直以富特文格勒为自己的标杆。作为当今古典乐坛中流砥柱的指挥家,杨松斯指挥的音乐会场场爆满,而被誉为“古典音乐的票房保证”。

对于音色上的处理,似乎是俄系指挥家比较薄弱的环节。但杨松斯的音色却一直很有自己的特点。从2006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人民可以明显的听到,杨松斯善于通过突出弦乐的中低声部增加音色的厚重感和流动感。值得注意的是,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常只有6把大提琴,而杨松斯指挥的200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却出现了8把大提琴,足见杨松斯对于弦乐的中低声部的重视。可以说,杨松斯对于音色的考究,在当今指挥家中是很独树一帜的。与当今很多指挥家偏于明朗的音色不同,杨松斯的音色偏向于厚重,同时铜管乐声部又不乏嘹亮;并且打击乐声部与管弦乐声部的融合又非常的融洽,丝毫没有突兀或者是凌驾于乐团之上的感觉。因此,在处理浪漫主义后期作品的复杂的情感时,就更显得游刃有余。而杨松斯指挥下的合唱团,更是有了一种神圣的味道。杨松斯的合唱团的音色空明而纯洁,细腻而富于变化,在演唱一些宗教作品比如安魂曲的时候,更突显出了一种圣洁的味道。也许,这与杨松斯从小生活在歌剧院,对人声比较敏感有关。在2008年卢塞恩音乐节上,杨松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中,圣洁的合唱更让这部作品焕发出夺目的色彩。在唱片中,他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录制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约瑟夫·海顿的《第十四号“管乐队”弥撒》,以及跟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录制的《德沃夏克安魂曲》,普朗克《荣耀颂》中也能听到他对合唱团音色独特的处理。

杨松斯比较擅长的作曲家有: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柏辽兹,勃拉姆斯,西贝柳斯,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穆索尔斯基,理查德·施特劳斯等等。同时,他的古斯塔夫·马勒,贝多芬,海顿,舒曼等人的部分作品也颇受好评。在担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后,他又开始大量演出瓦格纳,布鲁克纳,勋伯格,马蒂努,奥涅格,曼努埃尔·德·法雅,雷斯皮基等人的作品。此外,杨松斯也大量首演了很多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比如2005年12月22日,他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演了汉斯·维尔纳·亨策于2003年创作的一部新作:《塞巴斯蒂安之梦》(Sebastian im traum)。杨松斯与奥斯陆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全集更被认为是最优秀的版本之一。而在2006年,杨松斯与世界上几大一流乐团合作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的发行,也让肖斯塔科维奇这个作曲家又一次活跃在了古典音乐爱好者们的视线里。而作为杨松斯处理德奥系作品也不逊色于其他指挥家的证明,他的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人的部分交响曲录音也颇受好评。而目前,杨松斯正在着手于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录制马勒交响曲全集,以及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同时,他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也在录制马勒的部分交响曲。

大事表

出生

大概很少指挥像他一样,从小是在歌剧院里长大的。他的父亲是歌剧院的常任指挥,而母亲就是这家歌剧院的头牌歌手。从小,歌剧院后台就是他的游戏场所,除了在歌剧院玩耍之外,父母也安排他上特别的音乐班,6岁学习小提琴并展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在他9岁时,父亲在列宁格勒爱乐谋得指挥的职位。五年后,就把杨颂斯接到那里,进入列宁格勒音乐院求学。在那里,他除了小提琴外,又多学了钢琴与指挥。一直到他毕业这段期间,他所接受的都是俄式音乐教育。

上学

1969-1972年间,获得一笔奖学金出国到维也纳学指挥,期间到萨尔斯堡随卡拉杨工作。

1971年,回国后就任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十八岁的杨松斯在柏林的“卡拉扬国际指挥比赛”上初露锋芒此后,他得卡拉扬与穆拉文斯基的妙手点化,同时受到德奥与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双重熏染。

1973年,被任命为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原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指挥。

1979年,被任命为奥斯陆爱乐乐团指挥。

1992年,被任命为伦敦爱乐乐团的特邀指挥。

1994年,首度亮相柏林森林音乐会

1997年3月,被任命为匹兹堡交响乐乐团的音乐指挥。在任内,他带领乐团进行了七次瞩目的国际巡回演出,包括两次亚洲、一次南美、四次欧洲的巡演。

2002年,再度指挥柏林森林音乐会

2003年,接替里卡多·夏伊出任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首席指挥。

2004年,接替马泽尔出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2006年,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012年,再度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指挥之路

虽然与小泽征尔一样赢得了卡拉杨大赛,不过杨松斯的境遇并不如小泽征尔。小泽一帆风顺,执掌了在美国最富盛名的乐团之一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在西方世界建立起东方指挥的神秘旋风,并且在唱片录音上获得大厂青睐。此外,他还获得卡拉杨强力支持。与此同时,苏联还是被阻隔于西方世界之外,杨松斯的名声只在同行中知名,并未遍及一般乐迷。1979年,他做了一个突破性的决定,担任挪威奥斯陆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这个决定让他的触角伸到西方乐迷身上,原本在国际上默默无名的奥斯陆爱乐经过杨松斯的几年训练,很快的就在1982年与1983年以格里格与肖斯塔科维奇的两张张唱片获得挪威的Grammy奖与乐评人奖。1984年一月,杨松斯与奥斯陆爱乐替Chandos唱片录下了柴可夫斯基第六号交响曲,终于打响了杨松斯以及奥斯陆爱乐的名号。Chandos唱片公司见杨松斯与奥斯陆爱乐深富潜力,于是趁热打铁地在同年11月录下第四号,接着又在1985年、1986年陆续完成全部六首交响曲以及曼弗雷交响曲、意大利随想曲。这六部交响曲的录音在英国以及世界其它地方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杨松斯的名声好似一夕之间出现在爱乐者前面。当时,杨松斯已经43岁了。

幸运年

43岁是杨松斯的幸运年,那年,EMI唱片公司与他签下了专属艺人合约。杨松斯没有漏气,他与EMI合作的第一张唱片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在1988年发行,隔年立刻赢得荷兰的爱迪生唱片大奖。从此,透过国际性唱片公司的运作,杨松斯声誉日隆,带领着奥斯陆爱乐与圣彼得堡爱乐做世界性巡回演出。1991年,EMI见杨松斯仍受乐迷欢迎,又与他续专属约迄今。

以前,在Chandos唱片的说明上,经常可以看到杨松斯那略带稚气的笑容。而在EMI唱片上,仍然可以看到他这种让人想亲近的笑容。1994年我访问他时,虽然他比照片上还来得成熟,但是这种友善的笑容仍然留在他脸上。难怪奥斯陆人喜欢他,媒体也称他为“奥斯陆的大师”。这种受欢迎的程度与以前马泽尔与维也纳爱乐水火不容的情况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而杨松斯自己喜欢奥斯陆吗?奥斯陆是让他发迹的地方,这里的人对他又这么友善,杨松斯已经把这里当成他的家了。奥斯陆爱乐的经理TrondOkkelmo说:“虽然他在世界各地旅行,但是他还是想回到奥斯陆。他在这里感到安全,他也知道而这里的人们爱他。这里提供他实验与冒险的空间。”

奥斯陆爱乐并不是世界级的乐团,如果有一天杨松斯有机会担任更著名乐团的音乐总监,他会弃奥斯陆爱乐而去吗?这是个很尖锐的问题杨松斯是这样回答的:“如果我要去一个更有名的乐团,我必须确定那里能够给我像在奥斯陆一样的快乐。假若您的主要动机只是让自己更出名,那你只是为了你的事业去做选择而已。你知道要付出什么代价吗?难道你只是为了到一个更大的城市就放弃艺术上的满足感与快乐吗?不用说,这是我必须提出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必须做抉择,我有自己的乐团,能够得到快乐;我也能够指挥其它的好乐团。我已经拥有我所要的东西。”看过这段话,您会发现杨松斯的确是一个念旧的人。

两度执棒新年音乐会

2006年,维也纳金色大厅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位具备前苏联指挥风格的“少壮派”指挥大师马里斯·杨松斯——他首次亮相就选择了多达23首曲目,使该年的曲目单一举打破历史记录。在音乐会上,杨松斯充分发挥了他火热激情的指挥风格以及为众多乐迷津津乐道的“拧毛巾”式结尾,让场下观众如此如醉……除此以外,《无忧无虑快速波尔卡》结尾一声大喊、《电话机》法兰西波尔卡最后的“尴尬”表演以及《强盗》加洛普最后“冲天一枪”,都让该年度的新年音乐会火爆异常。但遗憾的是,一向被视为古典音乐录音“标杆”的DG公司却在这一年的新年音乐会CD当中失手——偏重的音质和过冷的音场被众多爱乐者指摘为“坑爹”。

2012年,时隔六年之后,大师再次站在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指挥台上。与六年前相比,大师的指挥动作和幅度略有收敛,但激情却并未减退——不出所料,该年度24首全场曲目再次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纪录。不过与2006年相比,杨松斯此次的选曲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了往常较为冷门的齐莱尔、赫尔梅斯博格的作品,连丹麦作曲家伦拜甚至老柴的作品都出现在了曲目单当中。杨松斯还特别邀请了著名的“维也纳少年男声合唱团”参与了《闲聊》快速波尔卡以及《打铁》法兰西波尔卡的演出(在后一首曲目当中杨松斯更是亲自“打铁”让现场观众开怀一笑),而首次演出的老柴《睡美人》的两首选段也让人大呼过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新年音乐会录音换成了新力音乐(SONY Classical)担纲制作,音质较之2006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逸事

歌剧院里正在彩排“卡门”。当荷西一把搂住卡门,正要有所动作时,突然一声童稚尖叫响起:“住手!别碰她,她是我妈妈。”全场一片愕然,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正在台下玩耍的小杨松斯以为有人要欺负妈妈,情急之下不顾一切喊了出来。

直到现在,杨松斯回想起这段令人脸红的童年往事,都还禁不住笑起来。谁也没想到,小时候每天在歌剧院玩耍的小男孩,长大之后竟然是巡回世界演出,知名的指挥家。

这位51岁就当上祖父的指挥丝毫没有盛气凌人的明星架式,回答问题时也不会尽讲些门面话。他给人的感觉是很亲切,很随和,容易亲近。1943年出生于拉脱维亚里加的他,在气质上与西方的指挥有相当的差异。一般西方指挥习惯于接受媒体的包装,习惯于在镜头上露脸,因此总是掩不住会流露出些许做作。

录制唱片

如果要了解一位指挥,除了以上一些有关他本身的背景资料之外,必须还要去他的唱片里去寻找他。除了整套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外,杨松斯的录音似乎没有什么章法。他录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等俄国作曲家的交响曲,也录奥乃格、圣桑、柏辽兹等法国作曲家的交响曲。此外,东欧的德沃夏克交响曲以及南欧巴尔托克的作品也录。当然,身处北欧,格里格与西贝柳斯的作品是免不了的。而在现场音乐会上,除了拿手的俄国音乐之外,他还安排德国作曲家像理查·施特劳斯的“阿尔卑斯交响曲”。从这些唱片上听起来,杨松斯不仅善于诠释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也可以把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野性激发出来。而他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我在现场与唱片上都听过,但是感觉却大为不同。在现场是由圣彼得堡爱乐演奏,而唱片上是由奥斯录爱乐录制。我记得现场雄浑粗犷的气势与深沉情感比唱片上奥斯陆的抒情优美要让我感动多了。而他所录的奥乃格交响曲让我想起上次与康泽尔闲谈时他告诉我的一件事:“勃拉姆斯在听过蒙都等人演奏的法国弦乐四重奏之后,认为法国人才懂得诠释他的音乐。”勃拉姆斯的意思是法国人把他音乐里抒情的部份诠释得很好,德国人大部分则演奏得太沉重。我的意思是:杨松斯把法国音乐营造音色的特长以及活泼、有力的个性掌控得很好。对于长居寒冷、阳光并不耀眼地带的指挥而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获奖情况

1981年:第10届挪威格莱美奖最佳古典专辑——杨松斯指挥奥斯陆爱乐乐团录制 爱德华·格里格(3CDs)(1982年春颁奖)

1986年:圣哈佛德奖章(St. Hallvardsmedaljen)(挪威奥斯陆市最高荣誉)

1989年:荷兰爱迪生奖——杨松斯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现为: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1990年:第19届挪威格莱美奖最佳古典专辑——杨松斯指挥奥斯陆爱乐乐团录制《马勒第二交响曲》,Chandos(1991年春颁奖)

1991年:挪威Anders Jahres文化奖

1992年:荷兰路易斯特大奖——杨松斯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赫克托·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序曲》。

1993年:第22届挪威格莱美奖最佳管弦乐作品——杨松斯指挥奥斯陆爱乐乐团录制《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Truls M&oslash;rk 大提琴),EMI(1994年春颁奖)

1995年:第24届挪威格莱美奖最佳管弦乐作品——杨松斯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录制《肖斯塔科维奇<;大提琴协奏曲>;》(Truls M&oslash;rk 大提琴)(1996年春颁奖)

1995年:挪威哈拉尔德五世国王授予杨松斯挪威王国皇家荣誉勋章(Commander with Star)(挪威王国授予外籍人士的最高荣誉)

1996年:获得“EMI年度艺术家”大奖。

1999年:德国古典回声大奖(ECHO Klassik)年度最佳协奏曲(录音)——杨松斯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库特·威尔:第二交响曲 & 小提琴协奏曲 & 歌剧<;马哈哥尼城的兴衰>;组曲》(弗兰克·彼得·齐默尔曼小提琴)。

1999年:德国古典回声大奖(ECHO Klassik)年度最佳交响乐(录音)——杨松斯指挥伦敦爱乐乐团《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交响曲》。

2002年:德国古典回声大奖(ECHO Klassik)年度最佳交响乐(录音)——杨松斯指挥匹斯堡交响乐团《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

2003年:柏林爱乐乐团“汉斯·冯·彪罗”奖章。

2003年:德国古典回声大奖(ECHO Klassik)年度最佳协奏曲(录音)——杨松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尼古拉·齐奈德小提琴)

2004年:获得英国皇家爱乐协会的“年度指挥”称号。

2004年:留声机年度最佳协奏曲——杨松斯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格里格、舒曼钢琴协奏曲(Grieg / Schumann - Piano Concertos)》,钢琴:Leif Ove Andsnes,Live Recording EMI。

2004年:古斯塔夫·马勒Toblacher Komponierh&auml;uschen国际唱片奖最佳新录唱片——杨松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马勒第六交响曲》录制: 伦敦巴比肯音乐厅2002.11(LSO live 0038 (2CD))。

2005年:第48届格莱美奖最佳古典音乐专辑提名。

2005年:第48届格莱美奖最佳交响乐团演出提名——杨松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及合唱团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第13交响曲,EMI Classics。

2005年:第48届格莱美奖最佳交响乐团演出——杨松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及合唱团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第13交响曲,EMI Classics。(2006年2月颁奖)

2006年:戛纳MIDEM古典音乐奖年度艺术家。

2006年:拉脱维亚共和国三星二等勋章(拉脱维亚共和国最高荣誉)(2006年5月)

2006年:德国古典回声大奖(ECHO Klassik)年度最佳交响乐(录音)——杨松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及合唱团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第13交响曲(2006年10月22日于慕尼黑嘉斯台爱乐大厅颁奖)。

2006年:法国《音乐世界》(Le Monde de la Musique)年度最佳奖——《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10CDs)杨松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匹斯堡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EMI Classics 3 65 300 2,2006年。(2006年11月18日于柏林博物馆颁奖)

2006年:德国唱片评论年度最佳录音(German Record Critics' Award)——《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10CDs)杨松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匹斯堡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EMI Classics 3 65 300 2,2006年。(2006年11月18日于柏林博物馆颁奖)

2007年:戛纳MIDEM古典音乐奖最佳交响乐作品和最佳录音——《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10CDs)杨松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匹斯堡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EMI Classics 0946 365300 24,2006年。

2007年:德国古典回声大奖(ECHO Klassik)年度最佳指挥家(《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 EMI Classics 0946 365300 24)。

2007年:英国BBC音乐杂志最佳管弦乐团——杨松斯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RCO Live 2006。

2007年:奥地利维也纳市荣誉金质奖章(Golden Medal of Honor in the City of Vienna)

2007年:德国巴伐利亚州荣誉勋章

2007年:“波罗的海之星”(Baltijas Zvaigzne)国际奖章

2007年:欧洲基金会("Pro Europa" Foundation)欧洲指挥奖

2008年:戛纳MIDEM古典音乐奖最佳歌剧DVD——杨松斯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演出肖斯塔科维奇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于荷兰歌剧院,马丁·库赛(Martin Kušej)导演 Opus Arte OA 0965 D,2006年。

2008年:德国古典回声大奖(ECHO Klassik)年度最佳交响乐(录音)——杨松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录制《贝拉·巴托克<;乐队协奏曲> & <;神奇的满大人>;组曲 & 莫里斯·拉威尔<;达夫尼与克罗埃>;》- SONY BMG

2009年:奥地利共和国科学与艺术荣誉十字勋章

2010年:德国古典回声大奖(ECHO Klassik)年度最佳交响乐(录音)——杨松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录制《安东·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BR-Klassik

2010年:第53届格莱美奖最佳古典音乐专辑提名——杨松斯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录制《安东·布鲁克纳第三 & 四交响曲》,RCO Live(Producer & Mastering Engineer:Everett Porter)。

2010年:第53届格莱美奖最佳交响乐团演出提名——杨松斯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演出《安东·布鲁克纳第三 & 四交响曲》,RCO Live。

2010年:巴伐利亚马克西米兰科学与艺术勋章(Bavarian Maximilian Order for Science and the Arts)(2010年10月)

2011年:留声机年度最佳合唱作品提名——杨松斯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德沃夏克:<;安魂曲>&<;第八交响曲>;》(RCO Live),独唱:Krassimira Stoyanova,Mihoko Fujimura,Klaus Florian Vogt,Thomas Quasthoff,合唱团:维也纳合唱团。

2011年:德国《歌剧世界》(Opernwelt)杂志“年度最佳指挥”——杨松斯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演出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2011年6月-7月于荷兰歌剧院,Stefan Herheim导演,独唱:Olga Savova,Krassimira Stoyanova,Elena Maximova,Nina Romanova,Andrej Dunaev,Bo Skovhus,Mikhail Petrenko,Guy de Mey,Roger Smeets,Peter Arink,Richard Prada,合唱团:荷兰歌剧院合唱团。(Opernwelt 4.Oct P9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9: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