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岩穴 |
释义 | yán xué (巖穴) 亦作“嵓穴”。 1.山洞。《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巖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至于嵓穴草泽之士,或节义敦笃,或文章高古,宜崇聘召之礼,以厚浇竞之风。”清《睢阳尚书袁氏家谱·袁枢事略》:“又好游览名胜,足迹所至,尽搜岩穴之奇,海内推为风雅冠冕。”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飞雪崖》:“断床之下及左侧岩岸均洼入成一大岩穴。” 2.指岩穴之士。《后汉书·章帝纪》:“其以巖穴为先,勿取浮华。” 明 归有光 《邵民寿诗序》:“ 安陆 姚克 一尊巖穴。” 清 姚鼐 《复张君书》:“仆少无巖穴之操,长而役於尘埃之内。” 3.在地理上指由水流裹挟岩石在岩石质地差的地方冲蚀,形成的洞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