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岩白菜 |
释义 | 岩白菜又名厚叶岩白菜,别名:岩壁菜、石白菜、岩七、红岩七、雪头开花、亮叶子。原产于亚洲温带地区.岩白菜生长于海拔3700米以上的药用植物,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强,怕高温和强光,不耐干旱,它的提取物——岩白菜素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效药物,市场需求量巨大,深受药物学家的青睐。还有名叫呆白菜、矮白菜(《植物名实图考》),岩壁菜(《中国药植志》) 中文学名:岩白菜 拉丁学名:BergeniapurpurascensEngl 别称:岩壁菜、石白菜、岩七、红岩七、雪头开花、亮叶子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虎耳草科 属:岩白菜属 简介种名:岩白菜 学名:BergeniapurpurascensEngl.科:虎耳草科 属:岩白菜属 产地分布:原产中国西南部。别名:岩壁菜、石白菜、岩七、红岩七、雪头开花、亮叶子 蒴果;种子多数。花期3~4月。果期5月。 适宜水边、岩石间丛栽或草坪边缘栽植,也广泛用作地被植物.岩白菜 5~6月采全草,晒干备用。泡制:拣净杂质,洗净,切碎晒干。 种类特征岩白菜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30厘米。根茎粗而长,紫红色,节间短。叶基生,肉质而厚,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7.5~16厘米,宽3.5~10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细齿,上面红绿色有光泽,下面谈绿色;叶柄长2~8厘米,基部扩大成鞘状。花茎长约25厘米左右,带红色,蝎尾状聚伞花序;花梗有褐色绵毛:花萼钟状,先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花瓣5,白色,宽阔卵形;雄蕊10;雌蕊由2心皮组成,离生,花柱长,柱头头状,2浅裂。蒴果;种子多数。花期3~4月。果期5月。 多生于高山阴湿石缝中。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本植物的根茎(岩菖蒲)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厚叶岩白菜多年生草本,和上种近似。高20~60厘米。叶近基部互生,厚革质,长卵圆形或正圆形,长3~35厘米,宽2.5~30厘米,边缘具粗浅不等的圆齿或近全缘。花瓣淡红色,圆形;雄蕊10~12。 生于悬崖潮湿石缝中。分布新疆等地。 厚叶旋蒴苣苔多年生常绿草本。无茎。叶无柄;厚纸质;矩状匙形,长达17厘米,边缘微锯齿,上面绿色,光滑,叶脉不明显,下面密被类似白色或灰黄色糠秕样绒毛。花茎枝有镦毛,柔软,中空;聚伞花序,顶生,稀疏;花萼片5,卵形;子房无柄,线形。蒴果践形,果瓣2片,旋卷。花期5~6月。果期夏季。 生于山野岩石边。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岩白菜干燥全草长25~30厘米。根茎粗直,圆柱形,长约10厘米,粗1~1.5厘米,外表粗糙,有大型的环节状纹理,根皮棕褐色,多成片脱落。质脆,断面内心棕红色。叶片大,长椭圆形,厚实无毛,枯绿黄色,背面色淡,微带粉红;叶柄粉红色,易破碎。以片大、根茎粗壮为佳。 产于四川。 生长习性岩白菜生长于海拔3700米以上的药用植物,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强,怕高温和强光,不耐干旱, 多生于高山阴湿石缝中。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繁殖培育繁殖 用分株和播种繁殖。分株在春季或花后进行,将根茎切成长1厘米左右分栽.播种在初夏进行。播后15~20天发芽。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厚叶岩白菜及苦苣苔科植物厚叶旋蒴苣苔等的全草。 生长期保持土壤稍湿润。但不能积水.否则容易烂根.春、秋季需阳光,夏季适当遮阴,对茎叶生长较为有利。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但不能过量.否则会影响开花. 栽培 常有褐斑病和蚜虫危害.褐斑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蚜虫用2.5%鱼藤精乳油1000倍液喷杀。 鉴别性状鉴别(一) 岩白菜 根茎呈类圆柱形而稍扁,略弯曲,长10~30cm,直径1~2cm。表面棕灰色至棕黑色,具密集而稍隆起的环节,节间长1~6~11mm,节上有的有棕黑色叶基残存,并有皱缩条纹及凹点状或突起的根痕。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折断面类白色或粉红色,粉性,近边缘有类白色点状维管束环列,一侧点稍大,另一侧点较小,有的折断面可见部分组织枯朽多成棕黑色。气微、味若涩。 (二) 厚叶岩白菜 性状与上种同,唯节间长3~5~15mm。 显微鉴别(1)岩白菜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厚。根茎背部的皮层稍宽,维管束较大,外韧型,其外侧有中柱鞘纤维束并有束间形成层,木质部导管微木化;根茎腹部的皮层稍窄,维管束较小,其外侧无中柱鞘纤维束,亦无束间形成层。髓部宽大。该品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呈广卵形、类球形及不规则形,长3~25μm,少数达52μm并含草酸钙簇晶,直径20~85μm,少数达107μm;此外有棕色内含物。 (2)厚叶岩白菜 根茎组织结构与岩白菜同,唯淀粉粒长5~37μm,草酸钙簇晶直径23~130μm。 理化鉴别(一).取该品粉末(40目)1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加热浸渍10分钟,过滤。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溶液显蓝绿色至蓝黑色。(鞣质) (二)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该品粉末(40目)1g,加乙醚10ml,回流10分钟,过滤。取滤液5ml,挥去乙醚,加甲醇0.5ml溶解,点样20μl。对照品:岩白菜素甲醇溶液(5mg/ml)点5μL。吸附剂:硅胶G(青岛)10g,加蒸馏水约60ml,研磨10~15分钟,铺板,干燥后,105℃活化30分钟。展开剂:氯仿-醋酸乙酯-甲酸(5:4:2)展距17cm。显色剂:紫色光灯(254nm)下观察。 药用价值岩白菜栽培容易.叶片紫褐色.花朵紫红色.十分美丽.花叶俱美,是常见的观叶又观花的宿根花卉.适宜水边、岩石间丛栽或草坪边缘栽植,也广泛用作地被植物.岩白菜5~6月采全草,晒干备用。泡制:拣净杂质,洗净,切碎晒干。 岩白菜它的提取物——岩白菜素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效药物,市场需求量巨大,深受药物学家的青睐。 1、秦岭岩白菜BergeniascopulosaT.P.Wang的根茎在陕西眉县及秦岭山区民间称盘龙七供药用。植物特征为叶片呈圆形或宽卵圆形,长5~35cm,宽3~30cm,基部圆或偶呈楔形,边缘有时呈波状或近全缘。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具多数花,排列较稀,花淡紫红色,萼浅杯状,萼裂片卵形,顶端平截。药材性状与显微结构与岩白菜同,唯根茎直径稍粗达2.5cm,或更粗。节间长3~10mm。淀粉粒直径2~25μm,草酸钙簇晶直径42~90μm。用途与岩白菜相类同。味涩、微若、性平。补脾健胃、收涩固肠、除湿利水、活血。治急慢性肠胃炎、浮肿、崩漏、白带、淋症、痢疾、黄水疮、秃疮、疥癣。内服每用6~10g水煎;外用研粉调敷。 2、西南岩白菜:在云南也作岩白菜用。 药理作用化学成份厚叶岩白菜根含熊果酚甙,故有抗菌、消炎作用;含鞣质,故有收敛作用,可用于消化道非感染性炎症,亦有用于子宫颈糜烂者。 又有报道含总鞣质19.4%。其浸剂在试管中1:320~480浓度能抑制痢疾杆菌。还含维生素P样物质。水提取物给大鼠长期口服,可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很大剂量长期口服也不出现毒性反应,既不影响大鼠的全身状态,也不引起消化道或实质性器官的病理改变。 岩白菜根茎含岩白菜素(Bergenin)及多量柔质。全草亦含岩白菜素。 厚叶岩白菜根茎含白菜素,并含儿茶精类的缩合鞣质。还含有熊果酚甙(Arbu-tin 功用主治治虚弱头晕,劳伤咳嗽,吐血,咯血,淋浊,白带,肿毒。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 ②《分类草药性》:“化痰止咳。治一切内伤吐血,气喘,淋症。” ③《峨嵋药植》:“治头晕虚弱,为治痨要药。” ④《四川中药志》:“滋补强壮,止血,止咳。治肝脾虚弱,劳伤吐血,内伤咯血,肺病咳喘,妇女白带及男子淋浊;外敷无名肿毒。” 内服:煎汤,鲜者2~4两。 《四川中药志》:“虚弱人有外感发热者慎用。” 相关产品产品:岩白菜素。 招商区域:岩白菜素全国。 产品类别:岩白菜素是中间原料>>植物提取物岩白菜素yanbaicaisubergeninum 性状:该品为白色疏松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光或热渐变色。该品在甲醇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微溶。熔点取该品,在130℃干燥后,依法测定(附录viic),熔点为232~240℃。比旋度取该品,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1含2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viie),按干燥品计算,比旋度为—380至—450。 鉴别 (1)取该品50mg,加水10ml,加热使溶解,放冷,取溶液1m1,加每1m1中含三氯化铁试液1滴的铁氰化钾试液2滴,显翠绿色,后变成为蓝色。 (2)取该品5mg,加甲醇1m1使溶解,加7%盐酸羟胺的甲醇溶液数滴,再加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使呈碱性,加热至微沸,放冷,加稀盐酸使呈酸性,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紫红色。 (3)取该品[含量测定]项下制备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va)测定,在275nm与22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检查 干燥失重取该品,在130℃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6.0%(附录ixg)。炽灼残渣不得过0.1%(附录ixj)。 含量测定 取该品约2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1,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va),在275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岩白菜素(c14h16o9)的吸收系数(e1cm1%)248计算,即得。该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岩白菜素(c14h16o9),应为97.0%~103.0%。 功能与主治:镇咳祛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125g,一日3次。 复方岩白菜素片 英文名:BERGENINICOMPOSITAETABLETS 药品类别:镇咳药。 性状:药理毒理 该品每片含岩白菜素125mg及马来酸氯苯那敏2mg。岩白菜素是从新疆虎耳草科植物厚叶岩白菜提炼精制得到的异香豆精类化合物。对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具有较强的组胺H1受体阻断作用,可减轻过敏引起的呼吸道其他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轻度抑制作用。 适应症:镇咳祛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有轻度嗜睡、口干、疲倦等。 禁忌症: 1、服药期间勿驾车及操纵起重机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尚不明确。 历史记载《植物名实图考》所载呆白菜,据载:“生山石间,铺生不直立,一名矮白菜,极似莙荙,长根数寸,主治吐血”。其图与现今岩白菜相近。而同一书所载:“岩白菜生山石有溜处,铺生如白菜,面绿,背黄,有毛茸茸。治吐血有效”。则与该品迥异。 四川、贵州草医用以治咳嗽及滋补;云南纳西族叫“埃酥蒙”,新疆民间用以治咳嗽、吐血、头晕。中草药群众运动中,西藏以其治痢疾止泻效果较显著;云南、新疆以其治气管炎有一定效果。现西藏、云南等地已生产制剂供药用。 岩白菜生长于海拔3700米以上的药用植物,它的提取物——岩白菜素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效药物,市场需求量巨大,深受药物学家的青睐。但是,随着过度的采挖利用,野生岩白菜资源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萎缩,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资源已濒于枯竭。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