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烟台高新技术开发区 |
释义 |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烟台市区东部,于1994年开始启动建设。1998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亚太经合组织烟台科技工业园区,与北京、西安、苏州、合肥四个高新区一起,成为向APEC开放的国际化科技工业园。1999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又正式批准在烟台高新区设立了全国唯一的中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这里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区内有烟台大学、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等多所院校,有科研院所10余个。 简介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行政中心区,于1994年与新成立的烟台市莱山区实行“两区合一”体制,辖2镇、3个街道、120个村(居),2011年5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4.43万人。。199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中国首批向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1998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又正式批准在烟台高新区内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2010年9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烟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地理区位优越,环境优美。烟台高新区地处中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开发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的黄海之滨,北部、东部与韩国、日本和中国的大连隔海相望,南部与青岛陆地相连,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烟台市行政中心区,是烟台市智力最密集的区域。 发展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烟台市委、市政府对烟台高新区管辖范围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理顺,将莱山区与牟平区部分区域划归高新区管辖,并与莱山区分开,完全独立运作,着力打造烟台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2009年3月16日,烟台高新区“二次创业”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新的烟台高新区正式成立。 优势优势之一:自然风光秀美、人文环境和谐,是最理想的工作生活之地。烟台高新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东部海滨,依山傍水,景色优美,北依浩瀚无垠的黄海,一条30公里的滨海大道沿城而过,环境秀丽、水质优良的辛安河纵贯南北,在方圆4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海、河景观。空气质量常年为国家一级标准,已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区内商贸、餐饮、会展、居住等综合配套设施完善,为商家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历史文化名城烟台,拥有一张张响亮的“名片”: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五连冠”,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还获得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还被评为全国创新环境十强城市。这些“名片”为烟台高新区打响了招商品牌,也必将为企业入驻发展提供最佳的外部环境。 优势之二: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是潜力巨大的投资兴业热土。烟台高新区濒临日韩,与威海、青岛两翼相连、与大连隔海相望,距烟台国际机场6公里、烟台港15公里、青岛港200公里、大连港89海里、天津港160海里,可直接与全国各大城市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实现航空、海上和陆路通商;交通十分便捷,滨海路、绕城高速、成龙线等在境内纵横交错、紧密相连是客商理想的投资热土。这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48.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位于烟台东部“黄金海岸”最具升值潜力的地段,处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的重要节点。不久,这里就将成为引领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园区和重要增长极。 优势之三:服务体系完善、创新资源密集,高新技术产业具备相当规模。建成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累计孵化科技中小企业320家。搭建中俄科技合作平台,同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100多个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合作项目15个。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共培育出以绿叶制药、东方海洋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164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家,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区内8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区内及周边聚集了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等8所高校,以及中国航天513所、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52所和207所烟台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在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其中513所的星船测控、热控、星载计算机技术,52所的陶瓷材料和耐冲击材料技术,207所的自动控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优势之四:体制机制优化,运转务实高效,为落户企业提供最优越的服务。注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宽容失败的高区文化氛围,不断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建立完善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新区管理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区工委、管委全权代表市委、市政府行使市级管理职权,市政府直属经济、科技、建设等部门,全部采取委托方式授权给管委及其相关部门独立行使管理权力,垂直管理的派驻机构全部在高新区办事窗口实行“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按照精干高效原则,从全市抽调综合素质最优、业务能力最强的干部充实到高新区,大力弘扬“高点定位,高效务实,勇于创新,敬业奉献”的机关文化,把高新区打造成为“服务最好、最周到,办事最快、最便利”的“特区”,为进驻企业提供最优越的投资环境。 优势之五:烟台高新区使命重要、身份特殊,迫切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创新发展。在现有基础上提升烟台高新区层次,不仅是烟台高新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推动烟台全市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水平迈进的迫切需要。烟台是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节点城市,是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主力城市之一。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3434.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05.7亿元,均居全省第2位。如此规模的经济总量和工业基础,迫切需要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作为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烟台高新区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迫切要求提升高新区层次。199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外交部将烟台高新区同北京等另外4个国家级高新区同时确认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同年12月科技部又在烟台高新区批准设立了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在现有的10家APEC科技园区中,只有烟台目前仍是省级高新区,对烟台高新区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可以预见,全球范围经济危机过后,伴随着欧美日韩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一轮科技要素将在全球加速流动转移,提升烟台高新区的层次,将帮助我们加快引进吸收再创新的重要机遇,并尽快提升改革开放与发展的质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