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亚洲双毛虫
释义

基本信息

目名: 颤蚓目 (Tubificida )

科名: 仙女虫科 (Naididae ) ()

属名: 双毛虫属 (Amphichaeta Tauber, 1879 )

种名: 亚洲双毛虫 (Amphichaeta asiatica Liang, 1958 )

分布描述

江苏、浙江、湖北。淡水。

主要鉴别特征

体长2.5mm(副模式:1.5-2.9mm),8-22节,n=8。虫体前半部稍粗,后端稍细,体宽平均为0.1mm(固定后达0.26mm)。第ⅡⅣⅤ节短,Ⅲ节长,约为Ⅳ节的2倍,第ⅥⅦⅧ节更长,可超过Ⅳ节的2.5倍。体透明。无眼。口前叶明显,尖锐。咽细长,达Ⅲ节,有肌肉束连接体壁。食道位于Ⅳ节。“胃”在Ⅴ-l/2Ⅵ节。肠在Ⅶ节扩张。循环系统较本属其他种类略复杂,腹血管在前端分出左右2血管弧通入口前叶,并在Ⅶ-Ⅷ节有侧血管。肾管见于Ⅶ-Ⅷ节,不成对,无肾漏斗,肾孔开口在腹侧刚毛前面,离刚毛稍远。刚毛均属钩状,毛干微曲,略靠体节后部,刚毛长度及粗细与体节长度似成正比。背侧刚毛束自Ⅲ节始,该节每束4条,其余各节减少至2-3条,形状与腹侧刚毛相似,但2叉长度的差异一般较不明显。腹侧刚毛始于Ⅱ节,每束3条。Ⅱ节的腹侧刚毛长约76-85µm (最短的为63-65µm),粗1.7µm。Ⅲ节之刚毛较长,可达96µm。第Ⅳ、Ⅴ节者短小,仅65-82µm,粗1.5µm。刚毛之二叉不甚弯曲,近叉常较粗短,间亦有等长者。毛节不很明显,前端刚毛的毛节多靠近端,后部刚毛的毛节多靠远端或中部。环带在1/2Ⅴ-l/4Ⅶ或1/3Ⅴ-l/2Ⅶ节内,背腹均具腺细胞,但♂孔周围环带无腺体,无交配毛。雄性漏斗全部位于Ⅵ节,其边缘接隔膜5/6,形状常有变异,呈喇叭状或钟状,长约19.7µm,开口处宽达27µm。输精管直,长56-91µm,宽6µm,在射精管前稍上方处接精管膨部。精管膨部在Ⅵ节;球形,满贮精子时微呈椭圆形,直径约55-68µm,壁薄,约3µm。射精管清楚,起自膨部之底部,向前斜行,开口于Ⅵ节中部腹侧;管长约30µm;粗30µm,接膨部的地方膨大成结状,管壁颇厚,约14µm,其余部分较薄。在射精管周围有腺细胞围绕。精囊延伸至Ⅵ节。受精囊在Ⅴ节,空虚时呈泡状,满贮精子时呈卵圆形,长约50µm,阔41µm,管明显,接于腔底后方,长约30µm,壁厚,管腔细。卵囊延伸至Ⅶ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3: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