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释义

简介

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系国家林业局所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下设的独立研究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于1964年经国家经委批准创建,为副司局级单位。2002年经浙江省编制委批准,依托本所成立浙江省现代林业研究发展中心。所部坐落在杭州西郊、富春江畔的富阳市,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捷。

机构性质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是面向我国亚热带地区,融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林业科研机构,以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为主,研究领域涵盖森林资源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林业与观赏园艺、林业生物工程五大学科18个研究方向,着重解决我国亚热带地区林业建设中综合性、关键性、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主攻竹林和经济林高效培育、工业用材速生丰产林定向培育、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理论与实用技术。

科研队伍

亚林所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科研队伍。至2007年3月底,全所在职职工总数154人,围绕科技创新体系的五大学科领域、十八个研究方向,聘用非营利编制人员84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50人,正高级职称人员15人,副高级职称人员24人;国家级和部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2人,首席(资深专家)12人。有博士生导师6人,可招收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24人,可招收植物学、林木遗传、森林培育、生态学、森林保护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读研究生80余人。现设森林生态、森林资源管理与可持续经营、林木抗逆育种、林木遗传改良、竹林培育、经济林培育、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林木种质资源、竹类植物遗传育种、树木生理、植物组织与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森林保护、城市林业、园林植物培育、林副产品深加工与生化工程16个研究组。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中国林学会林业情报专业委员会华东区科技信息委员会挂靠本所。

实验设备

建有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亚热带林木培育实验室,设分子遗传、微繁殖、树木生理、生物固氮等专业实验室和液相、气相、原子吸收等分析测试实验室,近年来新配备了毛细管电泳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荧光定量PCR仪、基因扩增仪、荧光摄像显微镜、凝胶纯化-制备色谱系统、原子荧光光谱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离子色谱仪、全自动气象观测站、TDR剖面土壤含水量测量系统等大型进口设备,实验设施齐全,图书信息室藏书5万多册。所属浙江庙山坞部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00多公顷,建有各种试验林和亚热带林木种质资源库近100公顷。在我国亚热带地区的10余个省区设立试验示范点50多处。

科研成果

建所以来累计完成国家、省部、国际合作及其他各类研究项目300多项,获得科研成果200余项,其中主持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11项、部省级奖励60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500余篇,出版专著30部。65%以上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6年本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连续第十一年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林业厅厅长陈铁雄等领导曾亲赴富阳为本所对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表彰奖励;荣获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双千结对共创文明”先进集体称号;荣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单位;本所经济林研究组获“全国林业科技先进集体”称号;陈益泰研究员获“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陈益泰研究员和姚小华研究员分别获得“浙江省农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在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亚林所将按社会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办所方针,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加快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强同海内外林业界同仁的精诚合作,为国家和区域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及推广”项目

该项目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研究阐明了油茶种质的主要经济性状特别是脂肪酸变异规律以及杂交F1代性状变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经多点试验和区域试验,选育出49个高产、稳产、高抗油茶良种,这构成了中国油茶二代良种的主体,也是目前大力推广的良种;发明了以芽苗砧嫁接技术为核心的快繁技术,实现了油茶优良品种无性扩繁规模化,促进了油茶培育方式从实生林向无性系林的变革;首创形成的以栽培区划为基础,以品种配比为核心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使油茶由粗放经营转向为园艺化栽培,茶油大面积产量从4.5kg提高到30-50kg,是油茶产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针对油茶现有林低产背景,还提出了“强化抚育、嫁接换冠、模式转换、替代造林”等不同模式的技术体系,实现了油茶林产量和效益的提升。

创新平台

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亚热带林木培育实验室

亚热带林木培育实验室是1995年由原林业部正式批准成立的首批部级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开展重要森林植物的生物学、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高产高效培育、开发利用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理论与营建技术研究,为亚热带地区森林资源高效经营、重大林业工程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适用新技术和科学理论基础。

实验室研究方向:竹林培育研究--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评价与利用、优质良种繁育,竹林生态系统功能、高效可持续定向培育,竹子综合利用,竹林重大病虫害防治。针阔用材林培育研究--亚热带主要树种的生物学、种质资源收集评价、遗传改良与繁育,工业用材林集约定向培育、退化人工林和次生林改造,珍稀濒危树种保护与繁育。经济林培育研究--重要木本粮油、药用植物、工业原料林树种以及生态经济林树种的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品种选育,经济林集约化高效培育与产品加工,坡耕地生态经济林培育,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林业工程和森林保护--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天然林恢复和可持续经营,防护林树种选育和防护林体系营建、湿地保护与滩涂治理,重要森林病虫害发生规律、预测监测和综合控制。园林植物培育与园林工程--园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培育,观赏绿化植物的规模繁殖和高效栽培,环境绿化工程。林业生物技术--经济树种的组织培养和商品化生产技术体系,细胞工程和分子遗传工程在重要林木育种中的应用,森林微生物和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研制,植物天然活性物质开发利用。

“九五”期间,实验室主持科研项目133项,其中国家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以上项目28项,部、省重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7项。所承担的各项研究课题均顺利完成合同任务,取得了15项科研成果,获部、省以上科技奖励21项,其中香港亿利达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部省级二等奖以上4项。共主编出版专著16部,发表学术论文25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14篇。组织国际会议和国际培训班4次,组织全国性专业学术研讨会3次。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超过5万公顷。

亚热带林木培育实验室现有固定科技人员40人,其中正高职务21人,副高职务17人,具硕士以上学历13人。所内客座研究人员15人,所外客座研究人员25人。已派出40多人次出国访问、进修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接待国外学者、专家来访60多人次。实验室对外开放,为本所和兄弟单位提供高质量的科研和技术服务,接受有关单位来人使用本实验室的设备,合作开展研究工作。设有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每年发布指南,接受所内外科技人员申报。5年来批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5项。

实验室建有分子遗传、细胞培养、组织培养、树木生理、林木固氮、土壤化学、植物化学等多个专业实验室。目前装备了毛细管电泳仪(HPCE)、PE9600型DNA扩增仪、红外线CO2分析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细胞培养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和发酵罐、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电泳凝胶成像仪、自动气象站、冻干机等大型进口设备。“十五”期间,将重点加强基因和细胞育种、生物制剂、林木活性成分提取利用及树木发育生理等研究领域的实验条件建设。

科技产业

松花粉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松花粉研究开发中心是创办于1988年的国有科技型企业,是现今国内外开展松花粉研究、产品开发最早的专业机构,依托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致力于松花粉的应用研究、开发生产及

产品营销事业

中心率先发明和掌握了一套松花粉人工采集、储藏保鲜、超微破壁、CO2超临界萃取以及软胶囊制作等高新技术,分别通过国家科委和林业部的技术鉴定,并荣获国家发明奖。在千岛湖18个林场同时建立了符合GAP标准的松花粉采集基地和先进的干燥保鲜车间,实现当地采收和当地加工。生产基地——亚林健康产业园,建有获得保健食品GMP认证的现代化生产厂房,拥有多条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 中心主导的产品有三大系列几十个品种。其一,以松花粉深加工为主的系列功能性保健品及美容护肤品:破壁松花粉、破壁松花粉片、安体邦松花粉软胶囊、松花辅酶Q10胶囊、松花益儿宝颗粒、松花益生晶颗粒、松花钙奶片、松花钙镁奶颗粒、松花养生酒、优姿保湿防皱霜、松花爽身宝等;其二,以竹炭为主的日用养生系列产品:竹炭枕、竹炭竹丝床垫、空气净化宝、冰箱除味宝、竹炭皂、竹醋皂等;其三,以纳米硒功能制品为主的系列床上及服饰健康用品。

秉承“绿色科技,快乐养生”的企业理念,中心把中华民族养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完美融合,大力开发以松花粉为主的纯天然保健珍品,为强健社会大众的体魄作出应有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