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兰州工业学院 |
释义 | 兰州工业学院是甘肃省省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是由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1942年建立的培黎工艺学校,1958年改建为举办中等专业教育的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1962年与煤炭、电力、轻工、重工和邮电5所中专合并组建了甘肃省工业学校,1974年更名为兰州工业学校。1980年被国家教育部、机械工业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9年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兰州工业学院。 中文名:兰州工业学院 外文名: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校训: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 创办时间:1942年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甘肃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陈彪 所属地区:中国 兰州 学院简介学校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占地面积近1700亩,校舍建筑面积29.8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771.19万元;馆藏图书73.18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068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18人,其中专任教师489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81人,其中教授3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65人,其中博士12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3人。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3支,省领军人才1名,省“园丁奖”10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0名,省师德标兵3名,省“技术能手”2名。 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电信工程、软件工程、交通工程、材料工程等16个教学系(部、中心),现有55个专业,其中工科专业37个,初步建立了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的办学格局和“重应用、重能力、重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试办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中原工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等院校合作举办了成人本科专业。在举办本科教育过程中,学校积极研究本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索本科教育教学和管理规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本科教育教学经验。 学校建有机电设备厂1座,拥有固定资产800多万元,能满足学生车、铣、刨、磨、钳以及焊接、铸造、数控加工等多工种综合训练的需要。建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建筑材料、水暖空调等70个实验室。建有模具冲压、工业控制、电子信息、建筑施工等38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兰州电机厂、兰州机车厂、天水长城开关厂、甘肃华明电力公司、兰州二建集团等企业协议共建36个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职业技能培训点8个。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质量立校的方针,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探索。《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教学实践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厅级教学成果奖17项。确定了121门学校重点建设课程,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校级精品课程59门,建立了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先后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170余项,已通过省级鉴定、委托方验收97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41项,取得专利21项。学校教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63篇。根据甘肃省科学技术研究情报所最新统计,2008年,学校教师发表论文被SCI、EI和ISTP收录数在甘肃高校中排名第6位。《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和“特色期刊”,入选首届高职高专核心期刊。 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我校学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论文和科技制作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中,先后获国家级奖励51项,其中国家一等奖6项,二等奖24项;省级奖励632项。实行专升本制度以来,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数已连续多年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在甘肃省人事厅进行的全省高校近几年毕业生情况调查中,学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校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占市场,顽强拼搏,百折不挠,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已成为甘肃省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累计培养了近4万名各类专门人才,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甘肃工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首届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良好,在全国26所参评院校中名列第十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院校训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 创始人路易.艾黎提出了“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创造性教育,倡导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教育要遵循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学会分析,具有创造性。艾黎在艰苦年代探索的教育之路和教育模式,对我们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还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学院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随着时代的发展,“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将不断补充其崭新的内涵。 国际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对外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自2003年起,负责实施甘肃省的“国家与东欧、独联体和波罗的海等国家政府间双边教育合作专门项目”,“古巴卡斯特罗项目”。现已派出公派出国留学人员170名,其中,我校学生26名。学校先后与美国犹他州韦伯大学、美国贤者学院、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新西兰林肯大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等国外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表明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学校领导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校 长 陈 彪 党委副书记 何春海 副校长 冯 彪 副校长 俞子泓 副校长 王华栋 副校长 魏 军 正厅级干部 江 玲 纪委书记 廉志端 历任领导路易·艾黎 培黎工艺学校创始人(1945-1950任培黎工艺学校代校长,1951-1960分别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培黎石油技工学校、兰州石油技工学校、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校长) 乔治·艾温·何克 1942-1945培黎工艺学校校长 闫伯玉 1950-1951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中共党小组组长 段得民 1951-1953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党支部书记 刘俊卿 1953-1955任培黎石油技工学校党支部书记 许云程 1955-1958任兰州石油技工学校党总支书记、1958-1960任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党总支书记 王占刚 1960-1962任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党总支书记 石仲麟 1960-1962任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校长 贺修之 1962-1963任甘肃省工业学校党总支书记 吴兴周 1962-1963任甘肃省工业学校校长 赵富强 1963-1969任甘肃省工业学校党总支书记 王 湘 甘肃省工业学校副校长(1963-1966任职 主持行政工作) 张友之 兰州工业学校革委会主任(1975-1978任职) 崔呈祥 兰州工业学校校长(1978-1983任职) 方 波 兰州工业学校党委书记(1981-1989任职) 侯振基 兰州工业学校校长(1983-1989任职) 孙世华 兰州工专党委副书记(1989-1992任职 主持党委工作) 马怡良 兰州工专党委书记、校长(1991-1998任职) 曹春荣 兰州工专党委副书记(1994-1999任职1998-1999主持党委工作) 何开源 兰州工专党委书记、校长(1998-2011任职) 陈 彪 兰州工专党委书记、校长(2009-至今任职) 办学思想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占市场,顽强拼搏,百折不挠,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已成为甘肃省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累计培养了近4万名各类专门人才,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甘肃工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目标学校正紧紧围绕甘肃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向“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迈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