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亚马逊角蛙 |
释义 | 中文名:亚玛逊角蛙 学名:Ceratophrys cornuta 属名:Ceratophrys a 种类: 两栖动物 食性: 以其他蛙类,蜥蜴,或昆虫为食。 分布: 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东部,玻利维亚北部,巴西,委内瑞拉南部。 形态特征:体长70-150mm的大型蛙类。 体重: 480克 生活习性: 会将其身体埋藏于林床的落叶中,以等待猎物上门。雨季初期会聚集在大雨刚过的森林池沼中产卵。每一块卵中约含500颗卵。 亚玛逊角蛙介绍亚玛逊角蛙又名苏利南角蛙或霸王角蛙,学名是( Ceratophrys cornuta ),原生地在亚玛逊河流域的中部,它比其他角蛙生有一对很长的角和在背部上有一个蝴蝶纹标志。 此种是眼上突起最发达的,背部有蝴蝶状的花纹,体色有褐、橘、绿、灰白等,喉部呈整片深黑色,口腔内为白色,后肢有发达的蹼。在日本是人气最高的品种。进口量非常的少。分布在广大的南美洲。喜栖于落叶林中,以哺乳类、大型昆虫为食。大雨后会聚集在大水洼产卵。一卵块内约有 500 颗卵。蝌蚪以同类或腐尸为食,蝌蚪全长约4.7cm。进口时有些个体会有拒食现象,期初必需以强制喂食(当本种威吓时,将活物放入咽喉处,吻部轻压住,避免食物再吐出来,直到吞下为止)才有存活的机会。体长15cm。 外观描述亚马逊角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的体型。这些圆胖的两栖动物可以长到8英尺长(20厘米),足以覆盖一个大茶碟。它们常见于淡水沼泽和池塘,从哥伦比亚一直到巴西,足迹遍布整个亚马逊盆地。 亚马逊角蛙之所以能长的这么庞大是因为它们不管什么都吃。典型的埋伏型猎食者,它们将身子缩在森里底层或落叶层里只露出头部。只要任何比它们个头小的生物经过,它们就会从泥地里跳出来将猎物整个吞下,用尖利的牙齿将它们紧紧困在嘴里。 雌蛙一般比雄蛙大,但雄蛙颜色更华丽,从深绿到灰土色都有。雌蛙通常都是褐色。科学家还不确定它们名字中角的作用,但好像可以协助伪装,类似野外叶子的茎。 特征积极好斗,甚至贪婪到过分的程度。有些被发现死在野外的角蛙,嘴里还露着吞不下去的猎物。它们的贪食和巨口使他们和其他角蛙在宠物市场上赢得了“吃豆蛙”的外号。 科目分类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两栖纲 Amphibia 目: 无尾目 Anura 亚目: 新蛙亚目 Neobatrachia 科: 薄趾蟾科 Leptodactylidae 亚科: 角花蟾亚科 Ceratophryinae 属: 角花蟾属 Ceratophrys 种: 亚玛逊角蛙 Ceratophrys cornuta 养殖情况角蛙属于两栖动物中最大一科:细趾蟾科(Leptodactylidae),这个科包括多种似蛙又似蟾蜍的动物,分布于南美洲。 角蛙可以算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宠物蛙。养过角蛙的人都知道,角蛙整天只是吃,一张大嘴占了身体的将近一半。这种构造可以说就是为了大量进食而演化的。 角蛙的亚种至少有六种之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钟角蛙(C. ornata),其次是南美角蛙。而最昂贵的就属亚马逊角蛙(C.conuta),又称为霸王角蛙。身价数千人民币。角蛙各亚种的原生栖地各自分离几乎完全不相重叠,所以也就各自能够保持较独立的体色。但是因为人为的杂交和改良,又另外发展出许多变异的体色,使得要分辨亚种也是越来越困难。 现在市面上的南美洲角蛙很多是杂交的,所以这里所说的南美洲角蛙纯粹泛称而已。对于喜欢饲养两栖类的新手而言,角蛙是个不错选择,但对于害怕经常进行换水、清理等工作之饲主而言,就最好别想了。另外想欣赏宠物动来动去之乐趣,这物种也不算是个好选择。但喜欢以欣赏艺术品般心态的话,则当别论,因角蛙每天大部分时间只会花在打坐和冥想。 饲养环境: 角蛙可以饲养在任何有水的空间,一般角蛙会整天蹲在同一地方极少移动,所以空间大小不拘。只要水深不超过它身高的一半,它都可以活得很好。每只角蛙应该独立饲养,饲养缸里面可铺设无菌土,上放湿透的水苔,或一块1-2cm厚之湿透海绵供其竭息,但切勿选用有尖锐硬角的石块,以免角蛙因追捕食饵时刮伤。 温湿度: 饲养角蛙的湿度要求要高,85%或以上是少不了;另外它们的适温在26-29度左右,晚上最好可以降低温度约3-5度。在冬季则可利用电毡加温,而夏天则不需要任何保温设备,只要把饲养缸放在阴凉通风之地方角落。 喂食: 角蛙是守株待兔之猎食者,可供应的食物包括所有会动的昆虫、蚯蚓、金鱼、乳鼠及蛙类等,基本上它们甚么都会吃。在养久了,甚至连肉类也会吃。喂食时用钳子夹着,并摆动 饵料诱食,或轻轻摩擦角蛙之口边,刺激食欲。至于多久喂饲一次,以一只不足3cm的角蛙而言,约2-3天喂饲一只蟋蟀或小金鱼。若喂饲过量,它们会出现反吐,甚至因而死亡。最好的投喂时间,就是清早和傍晚时间,当然下午也会进食,只是比较迟钝些许吧。到角蛙较大时,可投喂乳鼠,但每次喂饲之间隔时间,则要拉长,差不多7-10天一次。若经常喂饲,会长大得很快,但只会长脂肪,而不长肌肉和骨骼。在原栖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类的幼体,所以不适合与其它蛙类或大小差异太大的同类混养。 日常照料: 要把角蛙养得好,紧记不要被太阳光或其它强力紫外线直接照射到,若要照明的话,可以使用水族箱用的荧光灯管,或一般白光管。饲养缸中的水及水苔最好每天更换,尤其是看到有排泄物时,更要尽快清理,因为排泄物中的化学成分会伤害角蛙(及其它两栖类)的健康。南美角蛙在吃饱后,会把身体藏在底材中,只露出头部。每天向饲养缸中喷洒清水,以维持缸中湿气,令角蛙皮肤避免干燥。 饲主最好尽量避免,以手直接触摸角蛙(及其它两栖类),更换底材时以网或铲把角蛙从后捞起,移至水盘清洁,接触过角蛙及其它两栖类后,必须要彻底洗净双手。 繁殖:国内几乎没有角蛙繁殖,因为很难找到一对,大部份出售个体都是雌性,几乎没有雄性个体,所以极少听到有人繁殖成功的消息。可能在输出国就做了性别控制。基本上,雄性体型较小,最大约10CM;雌性较大,约15CM左右。而且雄性在繁殖季节会发出求偶的鸣叫。尽管角蛙饲养容易,体格又壮硕,但是繁殖却并不容易。必须经历1-2个月的干燥低温期才能诱发交配。可以将它们放在铺满潮湿水苔的小缸中再放在阴凉处所,温度控制在20-21度,让水苔自然干掉即可。但缸中还是需要置放小水盆, 以备不时之需。 交配后的雌蛙会将卵附着于水生植物旁,约2-3天就会孵化成蝌蚪。由于蝌蚪也有同类弱肉强食的习性,所以水中必须放入较多水生植物供躲藏,或是将蝌蚪各自隔离饲养。蝌蚪的成长迅速,只要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转化为角蛙。幼蛙也是以隔离饲养比较安全。只要达到幼蛙阶段,死亡率就会大幅降低。除了不小心吃到哽死或撑死,倒也没什么致命的病症会威胁到它们的生存。角蛙是饲养蛙类中最适合的入门种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