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亚历山德鲁·德勒奇吉
释义

人物:

亚历山德鲁·德勒吉奇Alexandru Draghici(1913年9月26日——1993年12月12日)

前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常设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国民议会主席、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内务部长、国家安全部部长。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长期领导罗马尼亚国家安全部门。

早期革命生涯:

1913年9月26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布泽乌县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起先后在布泽乌和布加勒斯特铁路工厂当工人。1930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并参加罗共领导的工人运动。1931年参加罗马尼亚铁路和石油工人大罢工,并成为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领导人之一。1935年因开展革命工作而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1936年被判处10年徒刑。与他同时被捕并判刑的还有安娜·波克尔(Ana Pauker)、亚历山德鲁·莫吉奥罗什(Alexandru Moghioroș)、斯米尔·马尔科维奇(Șmil Marcovici)等人。他们先后被关押在吉拉瓦、多夫塔纳、克拉约瓦监狱和特尔古日乌集中营。

在1944年“八·二三”武装起义期间,德勒奇吉和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关系,成为党内“监狱派”的骨干成员。

解放后:

全国解放后,他进入政法系统任职,参加了审判和惩办战犯的工作。1945年4月作为国家公诉人,在人民法院对罗马尼亚国家的敌人、法西斯分子、叛徒、内奸、卖国贼提起指控和公诉。1948——1954年参与了罗共的一系列“内部肃清”。

1945年10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46——1968年先后当选为胡内多阿拉州和巴克乌州的大国民议会代表。1948年2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两党联合代表大会(罗共“六大”)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同年任内务部副部长并兼管全国公安工作。1949年12月28日——1950年1月26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大国民议会主席。1950年12月30日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2年5月28日——1952年9月20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内务部长。1952年9月20日——1957年3月19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长。1952年10月2日晋升为中将。1954年4月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4年8月20日——1957年3月19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55年8月20日晋升为上将。1955年12月罗共七大和1960年6月罗共八大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7年3月19日——1965年7月27日再次任内务部长,1961年3月21日——1965年3月17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1965年3月18日——7月24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65年7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常设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67年12月9日——1968年5月25日再任部长会议副主席。1968年11月被解除党内外一切职务。

内部肃清:

当时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各国掀起了大规模的“清洗”浪潮。在1948——1954年乔治乌—德治发动的“内部肃清”中,德勒奇吉及其领导的国家安全部门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他是“大清洗”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先后参与了对“帕特勒什卡努—科夫里集团案件”、“瓦西列·卢卡案件”等重大案件的侦讯和审理。

这场“内部肃清”最早始自1946年夏,曾在1940——1944年任罗共中央总书记的“国内派”领袖斯特凡·福里什被处决。其后,1948年4月,工人党中央全会决议以“放弃对剥削者进行阶级斗争并主张同剥削阶级进行合作”,经济上鼓吹资产阶级的自由贸易政策为由,将建党元老、“国内派”领导人卢克雷奇乌·帕特勒什卡努和约瑟夫·科夫里撤职并逮捕,1954年4月被判处死刑。1952年,被视为苏联代言人的“莫斯科局”三驾马车:瓦西列·卢卡(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安娜·波克尔(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和特奥哈里·乔治斯库(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内务部长)被撤职。1952年5月,卢卡被捕,波克尔和乔治斯库则由于莫斯科的干涉,在莫洛托夫、贝利亚的庇护下免遭逮捕和处决的命运。1954年10月,卢卡被审判并判处死刑,后被减为无期徒刑,死在监狱。波克尔和乔治斯库保住了性命,但是都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同时,“大清洗”急速扩大化,1948——1950年,合并后的罗马尼亚工人党对党员进行普遍审查,将20多万人清洗出党,几乎占了当时党员(56万多人)的一半,虽然纯洁了党员队伍、强化了党的战斗力,但也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罗马尼亚是这个地区的唯一一个清洗是由斯大林发起,但又不是直接服务于苏联的利益的国家。乔治乌—德治利用清洗消灭了所有权力的竞争对手。德勒奇吉也因在“内部肃清”前后的表现深得乔治乌—德治的信任和倚重,进入权力的核心圈子。

在“斯大林主义”的路线下,整个“大清洗”中有约100多万人被监禁。随着大清洗的结束,基于政治稳定的需要,特别是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影响,乔治乌—德治在1955——1964年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使大多数政治犯获得赦免。德勒奇吉则强化对内务安全系统的掌握,排除了苏联顾问的控制和干扰。但与此同时,德勒奇吉在“内部肃清”中涉入过深以及他掌控的国家安全部门权力过大,使得乔治乌—德治对他也心存疑虑和警觉,因此在接班人的选择上转而更多的倾向了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共和国之盾:

德勒奇吉长期领导内务部和国家安全部,任内大力充实公安机关、情报系统和内务部队,加强国家安全力量。1958年组建的罗马尼亚国家安全部队有军官5633人、士官4108人、文职人员1416人、士兵约46028人,总兵力约57185人,成为捍卫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忠诚卫士和精锐武装力量。国家安全机构的规模和势力急剧膨胀,他也成为罗马尼亚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中炙手可热的实权派人物,布加勒斯特的“灰衣主教”。

问鼎和失势:

1965年3月,乔治乌—德治病逝,围绕接班的权力斗争随即展开。作为乔治乌—德治生前最亲密的政治助手之一和国家安全部门的首脑,德勒奇吉成为问鼎第一书记宝座的有力竞争者。在中央政治局内,权力竞争集中在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亚历山德鲁·德勒奇吉和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三人之间进行。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齐奥塞斯库凭借扬·格奥尔基·毛雷尔和埃米尔·波德纳拉希等元老的鼎力支持最终胜出。

齐奥塞斯库上台之初,曾和德勒奇吉、阿波斯托尔、斯托伊卡等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借以巩固地位,加强权力和提高威信。然后逐渐开始对曾和他争夺权力或反对他上台的领导人进行整肃。1965年7月,齐奥塞斯库在罗共九大上强调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的原则,并通过党章规定“一个党员在党或国家机关里只能担任一项需要经常工作的行政职务”,借此机会解除了两名中央执委的职务。其中,德勒奇吉的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内务部长职务被解除。

1968年4月,齐奥塞斯库在罗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重新审视党在过去所犯的错误,纠正一系列冤假错案,为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中期被清洗的前党政干部恢复名誉。6月25日罗共中央全会的结论认为:“当时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格奥尔基·乔治乌一德治违反党纪,对调查过程进行干预……施加了消极的影响。”罗共中央对福里什、帕特勒什卡努、卢卡等人予以平反。

全会指责德勒奇吉“滥用职权”、是“罪恶行为的组织者和执行者”,1968年11月14日被解除了党内外一切职务。1969年任伊尔福夫县布夫特亚集体农庄主席,1972年退休。1978年,亚历山德鲁·德勒奇吉获得平反。

客死异乡: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后,罗新政府针对德勒奇吉“过去所犯的罪行”重新展开刑事调查并提起公诉。1991年,德勒奇吉举家逃离罗马尼亚,流亡匈牙利。1992年罗马尼亚政府提出引渡要求,但遭到匈牙利当局的拒绝(德勒奇吉曾在1956年反对将流亡的匈牙利“改革派”领袖,前总理伊姆雷·纳吉引渡回国)。1993年他因一项暗杀罪名的指控再次被起诉并受到缺席审判。

1993年12月12日亚历山德鲁·德勒奇吉病逝于布达佩斯,享年81岁。

如今,他的画像被挂在罗马尼亚国会众议院的荣誉墙上,与罗马尼亚历届议会议长的画像一起,作为历史连续性的标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