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亚历山大三世 |
释义 | 1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公元前356~前323.6.13),古代马其顿国王( 前336~前323 ),著名军事统帅。亦称亚历山大大帝。腓力二世之子。幼时受严格宫廷教育,酷爱兵法。16岁随父征战。前338年在喀罗尼亚之战中率部英勇作战,取得胜利,为马其顿在希腊诸城邦中取得霸主地位奠定基础。前336年夏,其父遇刺身亡后继承王位。随后平定宫廷内乱,镇压北方部族暴动。继而挥师南下,血洗底比斯,迫使希腊诸城邦再次确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并推举他为希腊联军最高统帅。 ◎ 战绩前334年春率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船组成的联军开始东征。5月在格拉尼库斯河畔击败波斯军,乘胜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安哥拉(今安卡拉)等地。前333年在伊苏斯之战中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统率的军队。翌年攻占提尔(今黎巴嫩苏尔)、加沙,接着进入埃及,被拥为法老(国王)和“阿蒙神之子”。为建立东征的后方基地,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前331年10月在高加米拉之战中歼灭波斯军主力,继而南下夺占巴比伦、波斯都城苏萨和古都波斯波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前330年夏率部沿里海南岸继续东进,经帕提亚(安息)、阿里亚、德兰吉亚那,北上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在中亚转战近三年。前327年夏到达印度河上游(旁遮普)。翌年打败波鲁斯王国后停止东进,于前324年春返抵巴比伦(见亚历山大东征)。次年6月病逝 亚历山大征战10年,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 贡献他发展了古希腊的军事体制和方阵战术,创建既能乘马又能徒步作战的“龙骑兵”;战略上,决策果断而灵活,善于利用有利态势孤立和打击敌人;战术上,重视步骑协同,发挥骑兵的突击作用,善于出敌不意和大胆穿插、迂回包围。常能以少胜多,速战速决,把古代军事学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 罗马教皇◎ 简介教士罗兰多·班迪内利Rolando Bandinelli。 (1105托斯卡纳 锡耶纳~1181.8.30,罗马)罗马教廷第170位 教皇(1159~1181)。早年研究神学和法学,并在波伦亚大学担任法学教授,他有很强的活动能力,为教会的外交工作做过贡献。 ◎ 当选教皇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时班迪内利曾充任教廷首席代表。前往神圣罗马帝国与红胡子腓特烈一世进行谈判。他惹恼了红胡子,起因于指称帝国为“封地”,暗喻为教皇的恩赐。因担心帝国的势力日益壮大,1156年参与教皇与西西里的坏人威廉一世制定贝内文托协议的工作,推动与诺曼人结盟。 1159年枢机主教推选他为教皇,称号亚历山大三世,力图确立独立于帝国之外的教皇统治。 ◎ 政治活动1160年他判处腓特烈一世以出教之罚,遭到帝国方面的强烈反击,皇帝决定撤除他的职位,另立自己宠信的枢机主教为新教皇。于是出兵意大利,攻入罗马将亚历山大三世赶出了意大利。另选出维克托四世为敌对教皇,亚历山大三世1162年流亡到法国。在法国争取到同期和支持,策动组织反对德意志的力量。1165年腓特烈一世在维茨堡会议上发誓不承认亚历山大三世。此时,亚历山大三世在法国获得国王路易七世和英国亨利二世的支持和承认,在意大利和德意志也有许多教师仍然支持他,他继续掌握着教廷大权。亚历山大三世决心继续大力推行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改革政策。身为教皇威权的捍卫者,他支持托马斯·贝克特大主教反对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 1163年亚历山大三世发布通谕,禁止神职人员研究化学和自然规律。同年与法兰西路易七世共同为巴黎圣母院奠基。亚历山大三世还批准给法国圣殿骑士团首领和教廷管辖的骑士团许多特权,允许他们拥有能抢掠到的一切财富。 ◎ 流亡生涯1165年返回罗马,翌年腓特烈一世又迫使他再度流亡。1166年西西里的威廉一世去世,红胡子认为给亚历山大三世和西西里以决定性打击的时刻已经来临,对意大利进行了第四次征讨,使教皇的处境越发困难。1174年腓特烈一世对意大利采取了第五次军事行动,在他的支持下伦巴第联盟成立,于1176年在莱尼亚诺战役击败腓特烈一世,为《威尼斯和约》铺平了道路。根据合约,腓特烈一世归还教产,同时承诺不再干涉教皇国的内部事务,又承认了亚历山大三世为合法教皇,还跪在亚历山大三世的脚下吻他的脚。 ◎ 宗教改革亚历山大三世参与宗教传统的改革,并主持1179年召开的拉特兰会议。旨在进一步清除原受皇帝支持的敌对势力,并要求动员全部西欧教会正式日益发展的异端运动。宣布对阿尔比派极其追随者、同情者都革除教籍。教皇还在1181年组织十字军准备讨伐,但未成功。 1179年会议制定了《新教皇选举法》,规定教皇选举只能由枢机主教才具有当选为教皇的资格,凡是获得主教团三分之二多数即为教皇,无需经过皇帝批准,当选教皇任职终身,这个原则至今通用。同时规定主教人选必须是满30岁的非私生子基督徒。 出席拉特兰会议的有里昂的华尔多,他在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主持下发神贫愿。后来华尔多派受到里昂主教的谴责,下任教皇卢西乌斯三世也主张把他们革除教籍。这股力量后来发展成华尔多异端。 3 苏格兰国王◎ 简介亚历山大三世 Alexander III(1241年9月4日—1286年3月19日)苏格兰国王(1249年—1286年在位)。他是亚历山大二世国王之子,母为科西的玛丽(亚历山大二世的第二个妻子)。 ◎ 即位亚历山大三世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苏格兰的王位。1251年,还是孩子的亚历山大三世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女儿玛格丽特结婚,这使得英格兰人企图在其未亲政时再度干涉苏格兰的内政。 ◎ 对外战争1263年,亚历山大三世在Largs战役中打败了挪威国王哈康四世的入侵。他于1266年迫使哈康四世的继承者马格努斯六世向苏格兰割让马恩岛和赫布里底群岛。亚历山大三世的孙女玛格丽特在他去世后继承了王位。 4 伊梅列希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三世 (1639~1660),巴格拉特王朝国王 5 卡赫希王国国王现格鲁吉亚境内卡勒希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三世 (1735~1737) 6 俄罗斯沙皇◎ 简介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1845年-1894年,1881年-1894年在位),是 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次子。亚历山大三世由于害怕暗杀而经常住在首都郊外的行宫加特契纳,被称为“加特契纳的隐士”或“革命的俘虏”。 即位初期采取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模棱两可的态度。实施地方长官制,破坏地方自治。限制大学自治权。对待异族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迫害犹太人。占领中亚,与英国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在来自丹麦的妻子的影响下(其时丹麦在普丹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对俾斯麦及威廉一世的德国产生反感。尽管此前的六位俄罗斯君主都为德意志血统,但是从亚历山大三世时代起,宫廷和贵族社会开始了俄罗斯化的进程。80年代末之后,因俄德关系恶化而亲近法国。亚历山大在位期间,是俄罗斯工业化的时代,表面上欣欣向荣,但是农业发展缓慢,农民贫困,繁荣的基础是薄弱的。1894年因病去世,有4子2女。 ◎ 婚姻1845年2月26日出生于圣彼得堡。本来亚历山大二世已经将长子尼古拉里为皇储,但在1865年,尼古拉意外地从马背上摔下来,患重病离世。本来在这一年,计划好了尼古拉与丹麦公主玛丽亚·索菲亚·达格马拉成婚。尼古拉在离世前不久,自知来日无多,特意嘱咐二弟亚历山大要娶丹麦公主(克里斯蒂安九世之女,公主的二哥就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为妻。亚历山大本已有了意中人,但是为了哥哥的遗愿,他只好做出许诺。最终亚历山大迎娶了形同路人的丹麦公主。 ◎ 即位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皇储亚历山大继位,史称亚历山大三世,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十三位皇帝。亚历山大三世的统治是在亚历山大二世开创的繁荣局面下开始的,亚历山大三世也无意树立新政,无意过多干涉实际政务。他采取了类似董事长式的治国方法:组织任命了一批有能力的人,形成了一个智囊圈子,让这些人对先国家政务进行研究,拿出几个处理方案,然后报呈皇帝本人,再作出最后决定。 ◎ 政治手段由于有亚历山大二世屡遭行刺,最后丧命于人民意志党人的炸弹的教训,亚历山大三世和他周围的智囊们一致认为应当加强君主专制,对社会自由化浪潮加以遏制。1881年8月,在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之初,就颁布诏书,规定出了一系列强化社会治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并明确宣布了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的几种情况。此外还加大了对罢工、游行等活动的惩罚。鉴于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是自由思想的策源地,亚历山大三世取消了亚历山大二世给予大学的自治地位。但所有这一切,实际上都体现了官僚统治集团的意愿。 ◎ 改革措施这一时期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措施做出了重大调整。首先,取消了原有的缙绅会议联席管理制度。本来在地方,缙绅会议属于地方自治机构,吸收了除贵族和官僚阶层以外的知识分子、商人、乡绅、工人、手工业者、农民和哥萨克等社会阶层,各处缙绅会议的长官组成的联席管理有一定的政务处理权。但在司法部的坚持下,缙绅会议联席制度被地方法院取代,地方法院除司法权以外,还获得了行政权力,警察机关也被划到地方法院管辖之下。这样司法体系基本上控制了地方自治。 其次,在缙绅会议联系制度被取消后,又进一步地开始取消缙绅会议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总督的直接执政,把各地总督的权限扩大到总揽一方军政的程度。本来缙绅会议作为地方自治机构,还负担参政和议政等监督政务执行的任务,这样一来总督有权推翻或者更改缙绅会议的决定,缙绅会议在实际上丧失了存在价值。 最后的一项重大措施是重新审定地方行政秩序,通过立法手段,加强了贵族和官僚阶层的发言权。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亚历山大三世的统治现实:他对司法部制定的政策不满意,提出在地方要行政和司法分立,但遭到了司法部的反对。亚历山大三世最终还是屈从了官僚集团的压力。 ◎ 发展经济亚历山大三世很重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自1880年开始,根据亚历山大三世主持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俄罗斯开始高速大规模的工业化。也就是在亚历山大三世期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顶峰,不但在军事上,也在经济上,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但是由于俄罗斯上层统治集团推行的逆向改革措施,钳制了思想发展,严重阻碍了教育普及,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加速社会阶层对立,为最后通过暴力革命手段和内战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打下了伏笔。 ◎ 外交在外交方面,亚历山大三世积极推行泛斯拉夫主义,这当然和俄罗斯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有关。俄罗斯推行的泛斯拉夫主义有很强的外交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巴尔干半岛和黑海沿岸,这显然是为了扩大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巩固俄罗斯在斯拉夫民族居住区的统治地位。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政策一方面对提升自身国际地位,促进当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消极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为了争夺塞尔维亚,1914年对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次战争正是俄罗斯国内爆发革命的导火索。 除了奥匈帝国以外,和俄罗斯逐鹿巴尔干的还有德意志帝国。德国一直希望获得一个地中海的暖港,打通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通道,拦腰将欧洲切断,所以加快了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扩张势头,在1887年把亲德的科堡王朝扶上保加利亚王位。俄罗斯在这一轮的地缘政治争夺中败给了德国,于是转而与法国结盟,俄法两国签订了秘密反德条约,为欧洲协约国集团形成打下了基础。 在总体上,亚历山大三世时期的俄罗斯是和欧洲在文化和经济上最为接近的时期,欧洲和俄罗斯之间有相互的认同感,而且此时的俄罗斯已经完全可以不用武力,只通过外交努力即可实现政治意图。亚历山大三世在外交事务上最著名,也是底气十足的一句话就是:俄国沙皇还在钓鱼,欧洲暂时可以等着(有一次亚历山大三世在度假休息时去钓鱼,负责欧洲事务的臣属跑来向亚历山大三世汇报紧急公务,亚历山大三世说出了这句话)。可以说,亚历山大三世是俄罗斯十九世纪历史上最强大的统治者。 在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俄罗斯只发动了一次对外战争:斯科别列夫指挥的小规模的梅尔夫绿洲之战。梅尔夫是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的一个绿洲城市,在中国汉代文献中称为马雷,南北朝时文献又作末国,元代文献中则将此地称作麻里兀,或作马兰。在梅尔夫并入俄罗斯版图之后,土库曼斯坦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 在俄罗斯国内,革命运动的浪潮并未伴随着亚历山大三世加紧君主专制而有所消减。革命意志党人仍在从事秘密暗杀等恐怖主义活动,并计划在1887年3月1日这一天,行刺亚历山大三世。但是警察机关及时察觉了人民意志党人的活动,在他们计划开始实施前,就逮捕了所有的刺杀行动参与者。经法庭判决,所有参与者被判绞刑。亚历山大三世宣布,将对忏悔者实行大赦,赦免他们的罪行。但是还是有五名人民意志党人拒绝忏悔,主动走上绞刑架。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年轻人,即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列宁)的哥哥。 ◎ 逝世1888年10月的一天,在离哈尔科夫不远的一个名叫博尔基的小站附近,因铁路工作人员失误,造成亚历山大三世的专列出轨。事故造成23人死亡,19人受伤。沙皇全家安然无恙,但亚历山大三世在帮助家属脱险时受风,加上事故造成的心理阴影,亚历山大三世患病。此后他开始暗中酗酒,逐渐地远离国政。 1894年10月20日,亚历山大三世逝世。 尼古拉二世继位。 ◎ 评价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期间,俄罗斯在总体上持续了繁荣和高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各项具有划时代意义改革政策的余荫。亚历山大三世没能把此前的各项经济、行政和司法制度改革推行到底,面对庞大的贵族官僚集团,被迫采取妥协态度,单方面加强集权统治,最终导致社会隐患不断放大,成为俄罗斯帝国崩溃的深层原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