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崖下村
释义

1、

崖下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9′,北纬36°52′。东与东姜家庄相邻,西与北山后村相连,北与小榆村相接,南与马格庄、徐家泊村隔松山相望。隶属盘石店镇,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建村。因村处山崖之下,故命名崖下村。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公顷,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作物。2002年,全村255户,745人。有董、王、嵇、刘、姜、纪、李等姓,其中董姓人口较多。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5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51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6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54%、6%、40%,人均纯收入3081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04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70%、13%、17%,人均纯收入3390元。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40公斤,总产17.92万公斤。1978年,亩产181公斤,总产23.23万公斤。1983年,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亩产311公斤,总产量39.81万公斤,比1978年亩产增长130公斤。2000年,亩产750公斤,总产96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35公斤,总产53.4万公斤。

1992年,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建起蔬菜大棚8个,中棚12个;植桑3.33公顷,其它经济田10公顷,总收入25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56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83万元,畜牧业收入255万元,林业收入28万元。

第二产业1961年,办起粉坊、油坊等。1962年,成立草制艺品组,常年收入3万元。后建起面粉厂、建筑队。1987年3月,建地毯加工厂1个,从业人员35人。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0人,收入108万元,其中工业收入81万元,建筑业收入27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先后办起了车辆修理店、商店等,有30余户外出经商办厂。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3人,收入13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5万元,服务业收入7万元,商饮业收入118万元。

地理位置

崖下村隶属于山东省胶南市藏南镇,位于藏南镇驻地北5公里处,村东与张家楼镇河头村相接,西与曾家官庄接壤,南与西南地村、崖上村相连,北有小型水库一座。该村地处横河水库上游东岸,紧依藏马山前,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

人口耕地

该村地处半岭半洼,土地总面积1523亩,其中耕地面积1275亩。2005年,该村共有325户,总人口908 人。

名称溯源

据传,明末张姓从今琅琊镇迁此立村,因地处石崖上,故名崖上庄。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载,清宣统及民国时属诸城县,称崖上庄。又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载,清宣统年间属胶州,称崖上庄。解放后改称崖上。1973年发现龙山文化遗址一处,出土石器、陶器等文化一批,已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农业经济

崖上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落后,虽然土地平展,但改变不了贫穷落后的局面。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板栗、茶叶;畜牧养殖以户分散养殖为主。改革开放以来,该村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到2005年,该村养殖户发展到30户,小麦亩产平均达到1200多斤,花生800多斤,玉米1000多斤。

工商经济

该村积极招商引资,2003年引进青岛阳光绿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和双崖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4年又引进了同心羊毛衫加工厂和怀宾玩具加工厂等项目,到2005年,该村个体工商户达10多户,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且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在抓好农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养殖、建筑等二、三产业,村发展养猪大户5户,每年有150多名劳力外出务工,年平均劳务收入每人达5000多元,村级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资料显示,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00元

文明进步

截至2005年,该村进行了统一规划,加宽了街道,村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005年,该村未发生过犯罪案件,村内邻里团结友好,尊老爱幼,社会风气良好,多次被青岛市、胶南市授予“文明村庄”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