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寻找香格里拉 |
释义 | 龙安志 著《寻找香格里拉》图书信息作 者: (美)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 数: 163 开 本: 32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040142594 包 装: 精装 定价:268.00 内容提要1933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希尔顿的美籍英国作家出版了一部名叫《消失的地平线》的小说。人们被书中描写的“香格里拉”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世界所深深折服。无数探险家、诗人、文学家和追寻美好生活的人们,不断的在寻找,但是都无法找到书中描绘的“世外桃源”究竟在那里。詹姆斯·希尔顿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以文学方式构筑的这样一个“理想世界”会深深的烙进人们的心里。从1933年《消失的地平线》出版到现在已经是70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还在寻找,还在问,这个“理想中的世界”究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它究竟又在哪儿呢? 有人说香格里拉在神秘圣洁的西藏,也有人说在野性激荡的青海,还有人说在艺蕴浓厚的云南。 本书作者龙志安是一个美国人,他徒步穿越了中国西部的几个省市,一路上寻访了美术家、舞蹈家、音乐家、时装设计师、作家、流行歌手、摇滚乐队、环境保护者、藏族活佛及牧民等等,记录下了他们对于寻找香格里拉的理解。 作者简介龙安志,一名已在中国生活工作了二十五年的美国人,曾先后出版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作品,其中《中国人的世纪》《朱镕基传》《中国第一》等一系列著作,为对外介绍中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他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中国的西藏,并出版了《寻找香格里拉》《现代经文》《与神山对话》和《香巴拉》等游记作品,拍摄了另类电影《寻找香格里拉》和《香巴拉经文》等。在此之前,他还曾是一名律师和政治经济学者,为多家在华企业和国外银行做商务顾问。他现定居拉萨,并开办了香巴拉宫酒店和个人创作室,进行更多有关西藏题材作品的创作和影视拍摄工作。 目录没有答案的问题 捉摸不定的方向 西藏 问路 一杯酥油茶 寒冷、稀薄的空气 无声之声 牦牛 圣鹰 寻找方向 离开 青海 与石头结缘 荡然无存 寻找牧民 牦牛奶酪 沉思静默 云南 另类空间 无人聆听 雨中哭泣的紫月 雨中的摇滚音乐会 茶杯中的香格里拉 薄雾笼罩的山谷 拯救香格里拉 雨中花 后记 书摘问路 抵达西藏后,我出了机场,开始沿公路朝着拉萨的方向走去。我认为寻找香格里拉应该首先从拉萨开始,但心里却又不是十分的肯定。于是,我开始问路,寻求帮助。 据说人们只要一到西藏,在进拉萨之前就应该先去拜访一座寺院。但是没有明确地告知该去哪一座寺院,也没有具体说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寺院。只是听说它在通往拉萨的路边上,于是我就沿着路寻找,并且找到了一座寺院。在向僧侣打听并确认这是一座寺院后,我就走了进去,尽管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传说中的那座寺院。僧侣们告诉我说,在去往拉萨的途中有许多寺院,他们问我要寻找的是哪一座。 我向一位僧侣问路,他递给我一杯酥油茶,于是我就停止询问,喝了那碗清香扑鼻的酥油茶。在西藏的清晨,当天刚蒙蒙亮,大地还未完全苏醒过来,而且天还很冷的时候,喝上这样一杯酥油茶,人会觉得心里暖烘烘的。那位僧人向我解释说,如果我要寻找方向的话,就应该从喝酥油茶开始。 我极力向他解释我在寻找一个名为香格里拉的地方,但不知道应该从哪个方向前往;我是继续前进一直走到拉萨,还是该去别的什么地方?这几位僧人看着我,他们似乎觉得对这样一个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应该过分匆忙地回答。于是,他们又给我倒了一杯酥油茶。我一饮而尽。 进入内佛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千手千眼白度母——西藏的观音菩萨,她浑身透着沉着、静谧。据说她法眼通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凝视着她的眼睛。她也以沉静、悲悯的目光回视着我。整个内堂佛香缭绕,充满着静穆的氛围。这静穆被禅院的钟声打破,而寺院的钟声又被我手机的铃声所打断。是我的老朋友道格拉斯·吉尔波从香港打来的电话。他是一位颇有抱负的美国跨国集团的行政主管,他曾经潜心修炼过藏传佛教的默念。他向我透露,他的恩师贝鲁·钦哲·仁波切活佛最近也将要重返拉萨。而且活佛抵达的时候,很可能我还在拉萨。 简直太棒啦!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我又可以同仁波切活佛见面了。我迫切地问道格拉斯,仁波切活佛将于何时抵达,会下榻何处,以及他什么时候能够接见我。我仔细认真地向他询问这些问题,希望他可以给我个准信儿。但道格拉斯却告诉我说,对于活佛抵达和离开的具体时间,他也不是太清楚。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如果我想要见到仁波切活佛的话,我可以去找他。道格拉斯给了我两个人的手机号码,说他们应该知道活佛的行踪。他建议我打这两个电话问问,如果还是无法找到活佛的话,也根本不用担心,因为活佛会找到我的。 我离开了寺院,沿路搭便车。路边有一块硕大的岩石,上面雕刻了一尊巨大的佛像,漆以鲜亮的黄蓝二色,另用红色和绿色加以点缀。而佛像周围悬挂的洁白的哈达和五彩缤纷的经幡在迎风飞舞。 你在公路上远远就能看到那尊佛像,但是要想触摸到它,必须过河才行。一个小男孩儿自告奋勇带我过了河。到那儿后,他把额头放到佛像的手跟前,祈求佛保佑并且默默地许了一个愿。他也建议我照他那样做。我依他说的做了,也许了一个愿。我希望这尊石佛能保佑我找到香格里拉,而那个男孩儿则祈祷佛祖帮他多挣点儿钱。 一杯酥油茶 对于藏民而言,最为神圣的莫过于去藏传佛教哲学的发源地——大昭寺去朝觐。前往大昭寺朝拜的过程就是一次长途旅行。藏民沿途每走一步都要磕等身长头一次:先双手合十,再将其依次放到额头、胸部还有腹部,然后放下两手,双膝跪地,脸部贴着地面向前扑倒,双手的指尖尽量向前伸直。他们以这种“五体投地”的顶礼膜拜方式依次表达了对佛陀、菩萨、护法神和法师最为由衷的谦恭。每次只能将身体向前挪动一步,到达手指尖刚才所触及的地方,然后又开始磕一次等身长头。整个前往大昭寺的朝圣之旅,从始至终都是如此。 就这样不断地磕着等身长头,经过长途跋涉,一步一步走到大昭寺去朝圣,而这是藏族人为自己的终生信仰所做的一次践行,每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至少完成一次这样的朝圣之旅。对于有的藏民而言,这种磕等身长头的徒步朝圣之旅大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对其他更为偏远地区的藏民来说则要花上好几年才能完成。在大昭寺前面的广场上,沿着环绕大昭寺的转经路上,磕等身长头的藏民随处可见。有些已经完成了这千里迢迢的朝圣之旅,而有的为此要耗尽终生。 所以,就我而言,要开始寻找香格里拉这样一个旅程应该从大昭寺出发,因为这里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首选之地。1300多年前,唐朝的鼎盛时期,为了两个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唐太宗把他的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为藏族人民带来了第一尊佛祖释迦牟尼的雕像。这尊佛像至今仍供奉在大昭寺里。 沈卫荣 著《寻找香格里拉》出版信息作 者:沈卫荣 著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28146 出版时间:2010-12-01 版 次:1 页 数:225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本书所录系作者对国学、“西藏问题”和学术方法等热点问题的思考,发表以来深受学界和文化界好评。作者的“大国学”理念别具一格,对“语文学”的阐释和倡导发人深思。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游学经历,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使作者对国际视野中的“西藏问题”有非常透彻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一个西方后现代的乌托邦神话——“虚拟的西藏”(即香格里拉)的解构,作者为世人理解西藏、西藏文化和所谓“西藏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沈卫荣,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1998年毕业于德国波恩大学,获中亚语言文化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汉藏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哈佛大学印度梵文系合作研究员、洪堡大学亚非研究所代理教授、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合作研究员等。主要从事西域语文、历史,特别是西藏历史、藏传佛教和汉藏佛学比较研究。 目录初识冯其庸 闲话国学与西域研究 我们能从语文学学些什么? 我的心在哪里? 说学术偶像崇拜和学术进步 东方主义话语与西方佛教研究 大喜乐崇拜和精神的物质享乐主义 《欲经》:从世间的男女喜乐到出世的精神解放 寻找香格里拉——妖魔化与神话化西藏的背后 说跨文化误读 谁是达赖喇嘛? 也谈东方主义和“西藏问题” 我读马丽华 《汉藏佛学研究丛书》编辑缘起 说汉藏交融与民族认同 写在《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出版之际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