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薛纪如
释义

薛纪如,森林植物学家,竹类专家。对森林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较深入的实践与研究,尤其在竹类的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命名了4个新属,60 多个新种。对西南竹类研究和云南竹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简介

薛纪如,1921年出生于河北省临城县都丰村。在少年时代就对植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离开家人逃难到河南,就读于内乡西峡口国立一中一分校。那里是伏牛山区,位于汉水流域。生物学老师张鹏远拟编写《伏牛山植物志》,他自告奋勇利用课余和假日上山采集标本、识别植物。在那里他第一次就认识了油桐、漆树、棕榈、猕猴桃、女贞、合欢等树种。1941年高中毕业时,班上办了一个告别展览会,他展出的植物标本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和称赞。1941年,薛纪如考上中央大学生物系,因为对植物的偏爱,二年级时即转入农学院森林系。他选修了生物系有关植物方面的主要课程如植物生态学、植物形态学、植物器官学以及禾本科植物等,从而打下了较为广泛而牢固的植物学基础。

1945年大学毕业后他考取中央大学研究生部,在导师郑万钧教授指导下从事裸子植物方面的研究。1946年受导师嘱托独自两次从万县徒步至磨刀溪,采集水杉模式标本,并于1947年首次发表了有关水杉的调查报告。194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他首先应邀到福建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跟何景教授工作。但他心目中更向往着云南的茂密森林和丰富的植物资源,所以当接到云南大学邀请时,即转到云南从事林业高等教育,至今正好半个世纪。

在云南50年间,他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1950年参加云南首届农业考察团,徒步翻越高黎贡山,足迹遍及滇西各地。1951年又参加中央访问团到思茅、勐海,第一次在云南采到了龙脑香和野生稻标本。1956年中苏生物考察团在云南大规模采集调查,全团成立两个先谴调查组,薛纪如负责其中一组,足迹遍及滇南滇西各地,除采得大量标本外,对紫胶的寄主植物和其生产进行了深入调查,为云南紫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尔后,结合教学、科研,他几乎走遍了云南的山川大地。此外,四川的峨眉山、金佛山,贵州的赤水、梵净山等也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迹。他主编的《云南森林》一书是汗水的结晶。他还是《广西森林》、《贵州森林》的主审、《中国森林》的编委。

在教学上他先后讲授过森林利用学、植物学、树木学、森林生态学、竹子分类、竹林培育与利用等课程,并招收和培养竹类研究生至今。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大都获得教授职称,并在竹类生产和科研上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他还多年坚持为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举办的民族干部培训班讲授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经营学等课程,并谢绝了民族事务委员给他的教学报酬。

他把科研重点放在竹类植物方面。他是中国竹产业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云南省竹业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长,1992年起,成为美国竹子协会国际终生荣誉会员。1996年,他应美国竹子协会邀请,曾赴美进行考察访问,参加了美国竹子协会的年会,并在会上专题介绍了中国竹类资源状况,引起国外专家的重视并与中国建立了学术上的合作关系。

他历任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学会常务理事,1985-1991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科技委员,也是早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之一。

简历

1921年11月19日 出生于河北省临城。

1941-1945年 在重庆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就读,获学士学位。

1945-1948年 任中央大学森林系技术员并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48年 任福建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48-1958年 云南大学讲师、副教授。

科学成就

在裸子植物方面有众多发现

郑万钧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裸子植物专家,薛纪如则是他亲自指导培养的第一位研究生。1946年,薛纪如受导师的嘱托,并依据王战所提供的路线,独自两次前往万县水杉产地进行采集和调查。由重庆乘船到万县,当时到水杉产地磨刀溪要走120公里山间小路,交通极为艰难,且时常发生拦路抢劫,商旅因此视为畏途,大都裹足不前或中途而返。第一次前往是春节刚过的2月间,行前虽然听到不少有关杀人越货的传闻,但为了事业,他毫无畏惧,只身上路。第三天赶到磨刀溪村已是黄昏时分,当时已精疲力竭,但他不顾旅途疲劳,马上找人指路,直奔那棵巨大的水杉树。暮色中的水杉顶着枯黄的大树冠,他判定可能是落叶所致,采下的标本使他兴奋无比,虽然已落叶,但枝条上挂满了金黄色的雄花序。此时既证实了水杉是落叶树种又第一次采到它的雄花序。为了取得更完整的标本,在当年5月间他第二次前往磨刀溪,这次采集到带叶球果标本,并对其生长态势、生境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同时还采到竹柏、黄杉等标本。1948年胡先骕、郑万钧依据薛纪如所采的标本(即模式标本)发表了水杉这一孑遗树种,活化石的发现,在植物界引起极大的震动与反响,后水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1984年美国哈佛大学树木园主任Pet.S.阿斯顿(Ashton)来华访问,特地邀请他撰写一篇当年采集纪要,刊登在1985年《阿诺得树木园杂志》上。1996年他又应邀访美,美方特地安排他访问加利福尼亚州红木公园,并观看了加利福尼亚州最早引入栽培的水杉树。之后应邀访问哈佛大学标本馆,当年他所采的那份模式标本就珍藏在那里。薛纪如凝视着自己亲手采集的水杉模式标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钦佩水杉顽强地顶过了第四纪冰川的劫难,更感到欣慰的是这一珍稀树种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在世界各地安家落户,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在读研究生时,他还发现了马尾松球果罕见的簇生现象,即成百的球果簇生于一起。到了云南后,发现云南松也存在同样的情况,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解剖,最后认定这是性变的结果:众多密集的雄性孢子叶球经过性变结出了簇生的松球。这在过去还从无报道。云南的一些松属植物,无论滇中、滇南或西部高山的百姓都以“飞松”相称,而被视为同一树种。他收集了大量野外资料,并通过郑万钧教授的审定,划分出思茅松、高山松和地盘松以区别于云南松。这一划分,在以松为主的荒山造林中对于良种选育、造林地区划和种源选择都起到重要作用。

云南油杉是滇中高原上的一个重要用材树种。但在一般针叶树种难以生存的干热河谷中,他却发现了另一种耐旱性极强的油杉。经他鉴定,定名为旱地油杉,由于所在生境特殊,数量有限,已定为国家保护植物。这在干热河谷造林上无疑又是一个重要树种。此外他还鉴定出油杉的一个变种——蓑衣油杉,其枝条长下垂,外形似垂柳,是园林中很有观赏价值的树种,这一树种数量极为有限,已受到重点保护。

开拓中国西南地区的竹类研究

中国西南部,特别是云南,堪称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由于竹子分布地区交通不便,再加上竹子不易开花,很难采到完整标本,故长期以来无人问津。195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图说》(禾本科)其中有关云南竹种的记载只有12种,这一领域几乎是空白。50年代后期,薛纪如结合教学对云南的竹类进行了大规模采集和研究,继而又与他的学生易同培对四川的竹类进行了研究。与此同时,他还到贵州与该省林科所的同志对贵州竹类进行了分类整理。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在竹类研究方面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对牡竹属、方竹属的系统研究,对一些重要大型天然竹林群落结构的研究以及竹类核型分析与分类、香竹所含精油的化验分析等都有新的突破,有的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奖。他根据多年实践,将云南竹林划分成: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区、滇东南热性大中型混合竹区、滇中暖性中型混生竹区、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区、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区5个自然分布区和30多个竹林类型。

在竹子系统分类方面他注重野外调查与采集,凡是能够到的地方都要亲自去,采回标本后,要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每发表一个新种都十分慎重。他先后与人合作发表了有关竹类文章50 余篇,还参与编写了《云南树木图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竹类部分以及《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竹亚科的部分章节。他又先后命名了4个新属(筇竹属、香竹属、铁竹属、贡山竹属),60多个竹类新种以及中国的新分布的一些属。现在云南竹子已知有220余种,这一数字是他带领学生们踏遍云南的山山水水,历尽千辛万苦才确认的。自此,云南竹子种类之多跃居全国各产竹省、自治区之首,也是世界各产竹国所不及。目前昆明已建成世界上收集竹子种类最多的竹种园,西南林学院标本室已成为收藏竹类标本最多的标本室。

云南竹种之多、神态之奇特以及用途之广,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兴趣。他不但看到竹类可作为可持续利用资源而造福于民,还看到了竹类有保护森林和美化环境的生态效益。90年代起他为云南的竹产业开发大声疾呼,四处奔走。他为山区农民讲过大课,也给省委领导讲过小课。在他的倡导下,云南竹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几十万亩竹林基地的建立是他心愿的一部分。他正在继续努力使云南的竹产业成为继云南烟、糖、茶后的一个后继支柱产业,这才是他最大的心愿。近年来不少国外竹类专家来华时专程访问了他,国际竹子学会联系负责人Karl.巴瑞斯(Bareis)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曾多次组团来滇考察,并对他在竹类研究方面的贡献称赞不已。他也应邀出席过多次国际竹子会议,并在北欧和美国作关于中国竹子的学术报告。

云南还有许多地方特有竹种,从而构成了云南竹类植物的丰富性和区系成分方面的多样性。在系统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他又对云南竹林自然分布进行了区划,并提出“云南是世界上竹类植物起源地之一,也是现代竹类分布的主要中心之一。”这一论断得到了各方面普遍的承认。

致力于自然保护工作

半个世纪以来,薛纪如在云南亲身经历了大炼钢铁、橡胶垦殖、旱谷上山以及大面积砍伐和毁林种植经济作物等,这些人为的干预使原有的宝贵天然林受到严重的破坏,继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恶化、地力的衰退和大量珍稀动植物物种的消失。为保护森林和自然环境,他从未停止过呼吁。他热爱云南,热爱红土高原的一草一木。1976年,他带领学生在西双版纳进行热带珍贵用材树种调查时发现了龙脑香科珍稀树种——望天树(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但橡胶垦区距此不远。他及时向地州和省里汇报,建议应立即予以保护,为此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奖状。他积极参加省政协以及福特基金会在云南建立扶贫点的工作,从生态农业和混农林业出发,提出了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逐渐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的实施方案和建议。他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格外关注,1986年以来,他曾亲自率队并主持了云南高黎贡山、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考察。他3次到贵州赤水,为赤水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做了许多工作。他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加过云南大多数及省外一些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评审鉴定。1994年出席国际生物多样性与社会林业学术会议,他结合多年自然保护区考察工作的经验与当前存在的问题作了大会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

评价

薛纪如的中学和大学阶段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度过。那时背井离乡,一切生活费用全靠公家接济。在中学穿的是草鞋,晚上点的是桐油灯;在大学吃的是“平价米”,一个月很难吃上两次肉。当时大家都是流亡在外,所以同学之间亲如兄弟,师生之间胜过父子。这使他在生活上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和乐于助人的精神。1960年他夫人去世时家中留下3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两位年迈的老人,全靠他一人抚养,他没有叫过一声苦,也从没有向国家要补助,或是延误工作。按年龄和级别,70年代他出差即可乘软卧,但每次外出开会,只要能买到硬卧他绝不坐软卧。在省内外出调查,几乎都是搭乘长途汽车。他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工作上。在野外采集标本或作调查,翻山越岭、日晒雨淋、蚊叮虫咬是家常便饭。白日一天辛劳,晚上亲自给标本换纸,时常工作到深夜。在别人看来是自讨苦吃,但他却乐在其中。几十年来,他从未对生活条件计较过。

薛纪如家中客厅里挂着一幅他亲手撰写的喻竹条幅“节实心虚,挺拔不屈,斩而复生,自强不息”。这赞美竹子品格的诗句,也正好是对他人生道路的真实写照。

主要论著

1 薛纪如.中国唯一之巨树——水杉.科学世界,1947,16(11):339~340.

2 薛纪如.松属球果的簇生现象——性变.云南大学学报,1956,(1):113~119.

3 薛纪如,印嘉佑等.紫茎泽兰的适应性能危害情况及防除措施.云南植物研究,1979,(1):106~114.

4 薛纪如,易同培.我国竹类植物二新属(一)香竹属.云南植物研究1979,1(1):106~114;(二)筇竹属.云南植物研究,1980,2(1):91~99.

5 薛纪如,孙吉良.中国竹亚科两个属的新记录.竹类研究,1983,2(2):41~49.

6 薛纪如,易同培.悬竹属新分类群.竹子研究汇刊,1985,4(2):1~8.

7 薛纪如,章伟平.中国方竹属的系统研究.竹类研究,1988,7(3):1~14.

8 李德铢,薛纪如.中国牡竹属研究之一,之二,之三.竹子研究汇刊,1988,7(3):1~19;1988,7(4):1~19;1989,8(1):25~43.

1958年 昆明农林学院、云南林学院、西南林学院副教授、教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7: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