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溪县清水岩
释义

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 A 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清水岩是全国惟一主殿建设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色山光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现存文物古迹中,宋代29处,元代1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23处,加上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现代,其中宋代“岩图”碑最为珍贵,系省级保护文物。

安溪蓬莱清水岩

清水岩原名张岩,北宋永春岵山陈普足禅师在此修行,见泉石清冽,改名建寺。1101年普足禅师圆寂。乡人刻沉香木像敬奉,号“清水祖师”。随着乡民迁居,分炉敬祀,现台湾有清水祖师庙60多座。东南亚华侨聚区,如马来西亚槟城著名的“蛇庙”,也供奉清水祖师。

清水岩庙宇依山而筑,下临深壑,为三层楼阁式。一层昊天口,二层祖师殿,三层释迦楼。三层两边各有檀樾厅、观音厅、芳名厅。殿后有宋建清水祖师骨灰“真空塔”,上有新筑三重檐方亭。殿宇红砖墙、青灰瓦,危楼重阁,隐在青松翠竹、烟岚缭绕的山顶,典雅壮观。

安溪清水岩-蓬莱仙境

岩宇附近有各具特色的景致:“狮喉”、“清珠帘”、“方鉴圹”、“枝枝朝北”、“罗汉松”、“觉亭”、“石栗柜”、“岩图碑刻”、“三忠庙”等。“清珠帘”,“一泓清水流千古,四望苍山垒万重”;“枝枝朝北”为古樟树,相传为感岳飞蒙难而枝杈北向;“岩图碑刻”系浮雕清水岩石全景碑,明代立,是罕见的古“导游图”。沿山麓向上还有半岭亭、护界宫和袈裟石、石船、石臼、石狗……千姿百态。庙宇后峰巅有四根石笋,挺峭扦天,诚为奇观。

从南宁景炎二年(1277年)到近代,清水岩经续建、重建、扩建 、改建、重修达三十多次。岩宇依山面筑,面临深壑,作楼阁式,分三层。第一层昊天 口,第二层祖师殿,第三层迦楼;左右翼钟、鼓楼、檀、观音厅、芳名厅、僧舍等分立 于东西两边。崇楼曲阁,层迭回护,从远一看,外观犹如“帝”字,气势磅礴,巍 壮 观,相传 有九十九间房屋,现存为明 清及近代建筑。 岩宇四周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奇观异景点缀其间。殿后岩上有埋藏清水祖师骨灰的 宋代“真空塔”,中殿后巨石下有一窍然深邃的岩洞“狮喉”,殿前出山门有裂竹、清 珠帘、方鉴塘、石面盆、罗汉松、觉亭、石粟柜、浮雕“岩图”碑及护碑亭、枝枝朝北树,最后珍贵的是“岩图”碑及护碑亭,枝枝朝北树,三忠庙,瞰龙亭,清水山庄,龙宫 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珠帘的指每逢春夏两季,山门左侧的悬崖峭壁上,石缝里会 迸出如珍珠的水滴,阳光一照,美似五颜六色的珠帘垂挂,枝枝向北树是一株七个孩童 展手相拉难于合抱的古樟树,因地势,气流和风向的关系,它的枝枝权权几乎向北伸展 。

传说南宋初,抗金民族英雄岳飞被嫣臣秦桧所害,感动了这株樟树,故枝叶全向北伸 长,以表示纪念。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共有二十多方,涉及年代:宋、元、明、 清以至现代。就书体而言,有篆、隶、楷、行。以楷、行为最多。其中宋代“岩图”碑 为珍贵。在清水岩的最高处还有四枝石筝,拔在南昌起,嶙峋俏丽。再从蓬菜鹤前桥起 步,沿途还有半岭亭、护界宫、袈裟石、丹臼、石鸡、石狗等千姿百奇的奇岩怪石。真 是天然景然美不胜收,游人至此恍如置于“蓬菜仙境”之中。

2010-5-5到7日清水岩创建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

南安洪濑清水岩

洪濑清水岩位于福建泉州南安洪濑集新村境内,驱车至洪濑汽车站,沿象头路直行可到。

清水岩寺山依玉枕,水绕虎溪,诚天成之佛地也。唐时肇迹,名曰东林寺。于宋庆历年间寺僧永佑重修,明朝再次修葺,并易今名,迨至民国二十年,乡民鸠资修建,寺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两护排列。寺门边有洪濑名士张应星撰写之《重修清水岩碑记》以及南安县知事刘灿若撰书之对联:清磬流音风答响,水池印象月呈辉。清水岩虽谓千年古刹,然因僻处山陬,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由洪濑足友鞋业董事长杨贻芬先生牵头筹集资金五百余万元开发建设清水岩旅游区。建成之后,将成为南安市另一旅游点,招徕四海宾朋前来旅游观光。

但见路旁山门耸立,由此即入景区,车沿公路盘旋而上,千回百转,愈上林愈茂,山下新构两牌坊,白石雕成,雄伟壮观!沿石阶而上,但见新构大雄宝殿耸立玉枕山前,门庭开豁,有亭翼然,分立两侧,名曰足友、足华。余偕高松登亭一览,而后往大雄宝殿观赏楹联。时值寺内早课,众佛教徒偕僧尼诵经,梵音缭绕,宛如天籁。殿后为岩之旧建筑,“清水岩”三字据考证为宋时匾,门联曰:清韵偶成花下偈,水声能和佛前钟。如此佳句,堪称凤构。岩内石柱石础亦宋时物。岩后有泉两孔,曰虾泉,泉水澄澈,可供寺僧饮用。岩后玉枕山,林木繁茂,郁郁葱葱。右侧放生池,水质不佳,有待疏浚。

立足岩前,俯瞰东溪,蜿蜒于碧野之中,阡陌平畴,民居公路,历历在望中。杨梅遥对玉枕,云遮雾绕,分外妖娆!

 另:洪濑清水岩先安溪清水岩早建三十年有余,洪濑清水岩于宋庆历年间(1041-1048)修建,安溪清水岩始建于北宋元丰6年(公元1083年)。

广东揭阳清水岩

在广东揭阳惠来葵阳关外葵和公路北侧、金刚山之阳,周田镇崎岎,有一处著名的古迹,这就是清水岩。创自宋,近10年来已修葺并扩建,佛光普照,游客不绝。

岩寺居关门山正中,背靠悬崖峭壁,下临千仞陡坡,依山凭险,环路曲径衔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里尤以甘泉、奇林、怪石、香茶而闻名于世。有株裂石树,是黄色小树,根植于坚硬花岗岩上,在石罅中越深截止粗而竟把大石撑裂。还有“飞来石”、“神鹰石”、“仙女瀑”。古岩始建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至今已逾900年。清同治十年(1871)重建。

1990年起,由住持慧静师辛苦募化善资,得到海内外善信乐捐,对古刹全面修葺。今寺分二进,坐北向南,依山而筑,土木结构,总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画栋雕栏,纹饰拱柱;大殿后殿,规整有序。南北两侧,各设台阶七级,连接天井通道。黄瓦朱墙,高层台阶,尤其顶上双龙戏珠,更令人处在诗画中。大雄宝殿内法相庄严。罗汉堂上,群像仪态万方,无一雷同。

台北艋舺清水岩

艋舺清水巖,俗称艋舺祖师庙,是台湾三级古迹。艋舺清水巖位在台北市万华区,与艋舺龙山寺、大龙峒保安宫合称为台北三大庙门。为受道教、民间信仰影响极多的庙宇。除主祀安溪县守护神清水祖师以外,并陪祀天上圣母妈祖、关圣帝君、文昌帝君、魁星、 福德正神等众神祇。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渡海来台的福建泉州安溪移民,公推翁有来为董事,募得三万元,为其从原乡安溪县湖内乡清水巖,携来的清水祖师香火,修筑庙宇,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落成。

清仁宗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六月,台风侵袭艋舺清水巖,翁有来於是又向乡人募捐五千元重修。

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泉州三邑人为了争夺艋舺的商业利益,与同安人间发生「顶下郊拼」事件,泉州三邑人欲攻打同安人,但苦於艋舺祖师庙的阻隔。於是威胁利诱,终於使安溪人借道给泉州三邑人,让泉州三邑人焚毁阻碍其路线的艋舺祖师庙。

事後,安溪人自己负责重建的工作。由本庙董事白其祥向安溪移民,募款银二万五千元重建祖师庙,於清穆宗同治六年(1867年)整修,但是迟至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方完工。祖师庙原有三殿,格局完整,现只馀两殿,前为三川殿,中为正殿。而後殿在顶下郊拼时毁於战火,迄今未建。

日本治台时期之初的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时,祖师庙被台湾总督府,充做为国语学校的附属学校。

大正十一年(1922年),台北州立第二中学亦在祖师庙址草创,并把此事记载入其校歌。台北州立第二中学,也就是现在台北市立成功高中的前身。

在台北的清水祖师庙中,以艋舺祖师庙、三峡祖师庙与淡水祖师庙三地最为重要,其中又以艋舺祖师庙最具历史特色,象征泉州三邑人、同安人、漳州人与客家人外的第四种移民势力,还见证了「顶下郊拼」,这场影响台北历史甚钜的械斗事件。

清水祖师为安溪人的守护神,早期,台北盆地周围多为安溪移民所开拓,故台北地区清水祖师庙林立。

庙内文物

正殿挂有「功资拯济」匾额,此为清光绪皇帝因中法战争淡水告捷,所赐之皇帝御笔匾额。 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时,法军侵犯淡水,台北告急,民间一致认为,是因为淡水方面,迎请了艋舺祖师庙的清水祖师神像助阵,祖师显灵,法军方败於淡水,台北方能不陷。自此神迹,艋舺祖师庙香火更为鼎盛。 淡水祖师庙正殿亦挂有「功资拯济」匾额之复制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