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玄石坡与立马峰
释义

概述

玄石坡与立马峰在苏尼特左旗昌图锡力苏木境内,有一片裸露在地面的黑白相间的大型卧牛石,其中一块卧牛石上刻着“玄石坡”三个大字;另一块相对应的卧牛石上刻着“立马峰”三个大字,旁边一巨石上雕有香炉一鼎,马蹄印4个,并有一段铭文。铭文告诉人们,这组石刻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八年(1410年)亲征漠北时敕命所刻。

景观

大型卧牛石,当地牧民称其为“塔木嘎园哈达”(汉意为“有印的石头”)。其中一块卧牛石的阳面上横刻有“玄石坡”三个楷体大字,每字约60厘米见方,深4厘米。石上有自然台阶。最末一级台阶上凿有10厘米深的香炉一鼎,为祭祀之用。玄石坡碑铭北面9米处,另有一块高1米左右的卧牛石,上刻“立马峰”三个同样大小的字。其背后的石崖上有四个直径17厘米的马蹄印,象征着最高军事统帅乘马伫立之处。在玄石坡东10米和西南6米处的卧牛石上,凿刻有楷书铭文,每字10厘米大小,铭文记载着“玄石坡”、“立马峰”这组铭刻的来由。

史籍

据史料记载,这组石刻是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敕命所为。那时,因漠北胡人新罕本雅失里举兵攻打明朝。永乐七年,明朝大将军丘福率军10万北征,结果明军大败,丘福战死沙场。永乐八年,明成祖亲率大军从北京出发,二次北征,沿途节节取胜。为壮声势,明成祖每到一地都要祭祀天地、祖宗,并立石碑铭记。上述两处古迹遗址,是明代皇帝朱棣北伐途中祭天所留遗迹。

玄石坡一带地势平缓,卧牛石遍布于辽阔的草原上,极为醒目、奇特。游人登石远眺时,怀古之情也便油然而生。

附录

苏尼特

苏尼特,系蒙古语,是部落名,锡林郭勒盟五部之一。苏尼特,有三种解释,一是“夜”的意思,出自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七世孙库克其图墨尔根台吉领所部从外蒙古日行夜宿徙牧而来;二是蒙古语苏尼古奇(古音为苏尼古德)一词,意为好奇,该部落好奇心强,善于猎奇;三是《蒙古秘史》载,苏尼特为人名,系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同姓,后形成部落名。苏尼特部归附清朝后,将该部分设左、右翼两旗。旗府驻地贝勒庙,1969年改名为满都拉图镇。

苏尼特左旗,位于盟域西北部,边境线长316公里。南北长340公里,东西宽106公里。面积34 252平方公里,草场面积33 792平方公里。辖9个苏木、2个镇、1个恩格尔灌区管委会,49个嘎查。截止2004年底,总人口34 108人,其中汉族13 901人,少数民族20 207人,非牧业人口14 661人,牧区人口19 447人。

旗域地上地下资源极为丰富。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33 127.38公顷,优良的牲畜品种资源有苏尼特山羊、绵羊、苏尼特驼、蒙古牛、蒙古马等,野生动物有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天鹅、灰鹤、羚羊等,又有颇具经济价值的肉用或皮用动物黄羊、沙鸡、狐狸、猞猁、黄鼬等。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可观,有极大的开采前景。

岩画群及石林

苏尼特左旗旅游资源丰富,除草原旅游资源外,还有红格尔、宝德尔朝鲁岩画群,位于苏尼特左旗红格尔、查干敖包苏木境内,属于青铜器时代的作品,红格尔岩画群位于苏尼特左旗北部的红格尔苏木,它分布在中蒙边境的呼和朝鲁、毕其格图巴葡图、托来等地,保存比较完好的有600余幅。岩画表现内容有放牧、围猎、舞蹈、祭祀和鸟兽动物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象逼真,形式技巧独具风格。这些岩画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情况。据专家考证,红格尔岩画群产生于公元前商周至战国初期,因历史久远,在世界岩画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岩画经凿、磨制成,线条粗放,内容丰富,绘有日月星辰、人形兽图、游牧场面等图案2 000余幅,是研究古代游牧民族风俗、信仰、艺术成就及民族历史变迁等方面不可多得的资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