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轩 |
释义 | 轩,汉字,拼音:xuān,其含义有:指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有窗的长廊或小屋等。《说文》记载有:轩,曲輈藩车。 汉字释义基本信息拼音:xuān 注音:ㄒㄩㄢ 简体部首:车,部外笔画:3,总笔画:7 繁体部首:车 五笔:LFH 仓颉:KQMJ 郑码:HEAE 笔顺编号:1521112 四角号码:41540 UniCode:CJK 基本字义1、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驾(帝王的车驾);~冕(卿大夫的车和礼服是分等级的,借以指官爵禄位);~轾(车前高后低称“轩”,车前低后高称“轾”,用来喻高低优劣)。 2、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3、门、窗、楼板或栏杆。 4、高:~敞;~昂;~然大波。 5、姓,轩姓。 6、指好的气质:优雅,高尚,温文尔雅。 详细释义△名 1、形声。从车,干声。本义: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2、同本义。 轩,曲輈藩车。——《说文》 轩,安车也。——《声类》 而乘轩者三百人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舍其文轩。——《战国策·宋策》 俄轩冕。——扬雄《羽猎赋》。注:“车有轓曰轩。” 如轾如轩。——《诗·小雅·六月》 后重曰轩。——《通俗文》。按,后重曰轾,前高曰轩。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文轩之与敝舆。 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左传·闵公二年》 又如:轩服(轩车与冕服);轩朱(古代显贵者所乘坐的车子);轩车(曲辕而有帷幕的马车。是古代大夫以上的坐车);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轩车和冕服)。 3、泛指华美的车子。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江淹《别赋》 荷天之宠光,弥耀于鱼轩。——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 又如:轩车下坠(比喻日落);轩帆(车和船);楼板,建筑物的上层结构部分。 于是左右平,重轩三阶。——《后汉书》 4、屋檐。 轩,檐宇之末曰轩,取车象。——《集韵》 又如:轩宁(殿前檐下的平台和殿上屏门之间);轩檐(屋檐)。 5、殿堂前檐处。 酒半酣,辽主临轩,命诸部长次弟起舞。——《续资治通鉴》 又如:轩砌(殿堂前的台阶);轩陛(殿堂的台阶)。 6、房屋。也用作书斋、茶馆的字号。 我们家里如今虽有几处轩馆,我又不住着,借了来也没趣。——《红楼梦》 又如:轩子(屋室);轩宇(轩敞的屋宇);轩序(指住宅);轩房(住室)。 7、以敞廊为特点的建筑物。 新构一轩跨路,貌灵官于中。——《徐霞客游记》 又如:轩榭(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轩厂(棚舍)。 8、厕所的别称。 厕或曰轩,前有版似殿轩也。——《释名》 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史记·外戚世家》 均之土也,或基堂殿,或涂轩户。——《论衡·幸偶篇》 又如:轩厕 9、槛板。 轩,谓槛正板也。——唐·慧琳《一切经音义》 又如:轩栏(栏板) 有窗槛的小室或长廊。 啸傲东轩下。——陶潜《饮酒》 读书轩中。——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轩东故尝为厨。 从轩前过。 轩凡四遭火。 又如:轩子(有窗的长廓);轩陛(指居室);轩栏(殿前长廊的栏干);轩楹(堂前的廊柱)。 10、指窗户或门。 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开轩面场圃。——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又如:轩户(门户。指人家);轩扉(门窗);轩榥(窗户)。 11、星名。如:轩宫(星名。轩辕之宫的简称);轩辕(中国星官名);轩光(轩辕星的光辉)。 12、轩辕的省称。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名。如:轩后(即黄帝轩辕氏);轩主(即轩辕氏。南朝梁宣帝);轩室(帝王的宫室)。 形 1、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引申为高大。 中轩敞者。——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轩昂(气概不凡;高大雄伟)轩秀(挺拔秀出);轩眉(即扬眉。形容人志气高昂或高兴的样子);轩峙(高耸矗立);轩特(轩昂出众);轩举(高昂,爽朗)。 2、重。 夫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与人怨不能为人患,臣所耻也。——《后汉书》 3、宽悦。也作“刳”。 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庄子》。唐·陆德明释文:“刳,崔本作轩,云:‘宽悦貌。’” △动 高扬;飞扬。 归雁载轩。——王粲《赠蔡子笃》 翔雾连轩。——木华《海赋》 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颜延年《五君咏向常侍》 又如:轩轩(起舞的样子;扬扬自得的样子);轩毳(飞鸟);轩翥(飞举);轩举(高扬飞举)。 鸾鸟轩翥而翔飞。——屈原《楚辞·远游》 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汉英互译轩——a small room;high;lofty;window or door。 方言集汇粤语:hin1 《康熙字典》记载《酉集下》《车字部》 ·轩 《广韵》《集韵》《韵会》虚言切,音掀。《说文》曲輈轓车也。《徐曰》载物则直輈。轩,大夫以上车。轓,两旁壁也。《左传·闵二年》鹤有乘轩者。《注》轩,大夫车。《又》归夫人鱼轩。《注》鱼轩,夫人车。又《定九年》与之犀轩。《注》犀轩,卿车。夫人车以鱼为饰,卿车以犀皮为饰也。 又车前高曰轩,前下曰轾。《诗·小雅》戎车旣安,如轾如轩。《注》轾,车覆而前也。轩,车却而後也。《後汉·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後不能令人轩。《注》言为人无所轻重也。 又檐宇之末曰轩。《左思·魏都赋》周轩中天。《注》周轩,长廊有窗而周回者。 又殿堂前檐特起曲椽无中梁者亦曰轩。天子不御正座而御平台,曰临轩。《前汉·史丹传》天子自临轩槛。《注》轩槛,栏版也。 又轩县,乐县也。《周礼·春官·小胥》诸侯轩县。《注》轩县三面,其形曲,故又谓之曲县。 又笑貌。《後汉·方技传》轩渠笑自若。《天禄外史》韩王轩然仰笑。 又舞貌。《淮南子·道应训》轩轩然迎风而舞。 又自得之貌。《唐书·孔戣传》轩轩自得。又与宪通。《礼·乐记》致右宪左。《注》宪读为轩,足仰也。 又黎轩,国名。《史记·大宛传》北有奄蔡、黎轩。《注》国在西海之西。 又姓。黄帝号轩辕,後因为氏。又轩丘,复姓。梁相轩丘豹。 又《集韵》《韵会》许建切,音宪。《礼·内则》麋鹿田豕,麕皆有轩。《注》切肉大如藿叶也。 又《集韵》居言切,音鞬。人名。《前汉·功臣表》众利侯伊卽轩。 又《集韵》许偃切,音幰。车轼。 又《篇海》呼旱切。与通。人名。郑有轩虎。 又叶许斤切,音欣。《陆云·夏府君诔》丘园靡滞,鸾骥凭轩。岂方伊类,捉发躬勤。*考证:〔《礼·乐记》坐右宪左。〕 谨照原文坐右改致右。 拼音是xuan的汉字拼音是xuan的汉字共有80个,如下: 选|轩|眩|悬|旋|玄|宣|喧|绚|癣|暄|楦|儇|渲|漩|铉|璇|煊|碹|镟|炫|揎|萱|痃|谖|咺|塇|媗|嫙|弲|怰|愃|愋|悬|昍|晅|暶|楥|檈|洵|玆|琄|瑄|璿|癣|睻|矎|禤|箮|绚|縼|繏|翧|翾|萲|蓒|蔙|蕿|藼|蘐|蜁|蜎|蝖|蠉|炫|袨|喧|谖|譞|贙|铉|鍹|镟|颴|馔|馔|駨|駽|鰚 古老轩姓轩[轩,读音作hǎn(ㄏㄢˇ),不可读作xuān(ㄒㄩㄢ)] 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史籍记载:轩姓;黄帝号轩辕,后因为氏。轩氏,轩辕之后。 史籍《姓解·六三》、《姓苑》中均记载:“轩氏、辕氏、轩辕氏,皆黄帝之后。黄帝之后以号为姓,轩辕即黄帝,姓公孙或言,姓姬。黄帝,少典氏之子。黄帝共二十五子,十二子有姓。” 著名东汉后期思想家、政治家王符在所著的《潜夫论·志士姓》中记载:“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各以字为姓。” 轩氏、轩辕氏、辕氏、轩丘氏皆黄帝之后裔,各有各的支系,乃四种姓氏。 周穆王姬满为西周朝第五代君主,周昭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之一。传说他享寿一百零五岁,在位时间为五十五年(公元前976~前922年,一说公元前1001~前947年,待考)。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典籍《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喜好游历,曾于周穆王十三~十七年(公元前963~前959年或公元前988~前984年,待考),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晋观黄帝之宫。他还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据考证,当时周穆王西游之地,就在今里海与黑海之间的一带旷原。后因徐戎造反,方赶回中原组织平乱。 周穆王一生都致力于向四方发展,他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而两次发兵征伐犬戎,获其五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他还率军东攻徐戎,平服了徐戎的叛乱,之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大会数百诸侯,巩固了西周王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 周穆王制定了“墨、劓、膑、宫、大辟”五刑,其细则竟达三千条之多。后世流传有周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晋朝汲冢出土战国竹简《穆天子传》,其中虽多夸张,但毕竟反映了当时周穆王意欲周游天下,以及西周王朝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 周穆王的后裔分衍有十大支姓,即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除姬姓外,其轩氏为当首之氏,号称“中华第一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后期楚国王族后裔轩丘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轩丘氏复姓系出楚顷襄王熊横,熊横迁都于陈国。其后裔楚文庶子被其封于轩丘为采邑,称轩丘氏。到汉朝时期有梁国宰相轩丘豹,其后省文简化为轩氏、丘氏。 轩丘,按史籍《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记载:“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当时的罗川县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正宁县。现存正宁县博物馆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所立的《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记载:“兹县(隋罗川县,今正宁县)据罗川之上游,实彭原之属邑,气象葱蔚……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豳土划疆,本公刘积德之地……轩辕师广成于前,夏禹尊子于后。”这里所说的“轩丘”就是罗水上游的桥山,因为有氏而得名。子午山也称子午岭,即史籍《史记·五帝本纪》所说“黄帝崩,葬桥山”的桥山。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庆阳知府赵本植修纂的《庆阳府志》记载:“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旁。”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正宁县知事苏绍泉修纂的《正宁县志》记述得更清楚:“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正是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的地方。 因此,轩丘即今甘肃省正宁县罗水上游的桥山。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后裔军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潜夫论·志士姓》记载,古有军氏,为周朝时期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后军氏大多改为轩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喜,属于以通义字讹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义佚文》、《左传》记载,郑国有公子喜,字子罕,其后为罕氏。在古代,“轩”与“罕”字通,如在《左传·昭公元年》中记为罕虎,而在《春秋公羊传》中则记为轩虎。 其后裔以“轩”比“罕”为尚,遂为轩氏。 各支始祖轩汝君、轩汝臣、轩汝义:清雍正三年~乾隆八年(公元1725~1743年),于河北永平府玉田迁居辽西,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原分布:一葫芦岛南票区暖池塘镇札木沟村;二朝阳市朝阳县根德乡邱家村;三锦州市黑山县无梁殿镇轩三家村。现分布:葫芦岛市龙港区、朝阳市、朝阳县、阜新市海洲区、彰武县、黑山县、新立屯、沈阳市、北京市,共有四五百人,一百五十多户,九代人。是为辽宁轩氏三祖。 迁徒分布始祖汝君、汝臣、汝义于河北永平府玉田县迁居关东,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分布地:奉天府暖池塘、承德府朝阳县根德、新民府广宁县黑山。现分布:葫芦岛市、朝阳市、锦州市、阜新市、沈阳市、北京市、杭州市、南昌市。 永平府:商孤竹国,春秋山戎肥子二国地明置永平府,清属河北省,民国废,治所为今河北省卢龙县。 玉田县:春秋时为大卤之区,汉为右北平郡无终县地,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县,唐分渔阳虽置无终县,改曰玉田,清属河北省遵化州,今属河北省津海道,在辽宁省锦西县北二十五里,东滨女儿河,西隔柳条边界热河朝阳县。 朝阳县:明初为营州卫地,后废入泰宁卫,清初内属,乾隆初隶塔子沟厅,寻析置三座塔厅,又改设朝阳县,属承德府,光绪间升为朝阳府,民国仍改县,属热河特别区域热河道,县治即古龙城,地滨大凌河,当承德入奉天之道,亦要区也,锦朝铁路以此为终点。 黑山县:向为辽宁省广宁县分管地,清光绪间析置镇安县,属辽宁省新民府,民国改今名,属辽宁辽沈道,县治附近有小黑山,故名,京奉铁路经之。 今中国大陆各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轩氏族人分布。 郡望上党郡:战国时期韩国置郡,秦国灭韩国后承之,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汉朝时期移治到长子(今山西长子),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沁水东部地区即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 郃阳县:今陕西省合阳县,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改“郃”为“合”,称合阳县。。郃阳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合阳土地上繁衍生息,部落时代有华氏部族聚居之地。夏、商、周时期为古“华国”,亦名“有华国”;春秋时期为晋国辖区,战国时期归属魏国。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29年)在黄河西岸的郃水(亦称洽水,清初断流)北岸筑城,取名“郃阳城”。秦朝时期置“郃阳邑”。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称合阳县。 兴平县:今陕西省兴平市.兴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封建王朝曾两次在兴平建都:一次是西周第七个皇帝周懿王二年(公元前908年),把国都由镐京迁到犬丘(今兴平城南的南佐村);一次是楚汉相争时,项羽封章邯为雍王,王都设在废丘(今址同上)。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始置槐里县。唐“安史之乱”爆发后此地置“兴平军”,因该军平叛安史之乱有功,故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该军之名命名为兴平县,取“兴旺平安”之意,县名沿袭至今。 睢州:今河南省睢县,民国以前汝南郡:元至元三十年(1293)改蔡州为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沿元制,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11世。清仍为汝宁府,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解放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隶属驻马店地区。 为睢州,金始置。 鹿邑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春秋陈鸣鹿地,后汉置武平县,隋改鹿邑,故城在今河南鹿邑县西六十里,元徙今治,汉苦县地也,明清皆属河南归德府,今属河南开封道。 静海县:今天津静海.汉初置县名东平舒。宋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置靖海县。明洪武初年改名静海沿用至今。 京东玉田:今河北省玉田县 .春秋时为大卤之区,汉为右北平郡无终县地,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县,唐分渔阳虽置无终县,改曰玉田,清属河北省遵化州,今属河北省津海道。 柘城县:春秋陈株野地,秦置柘县,晋省,隋置柘城县,故城在今河南柘城县北,明改筑今城,属河南归德府,清因之,今属河南开封道。 淮南郡:今安徽省淮南市.①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②唐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内。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⑧宋有淮南路,治扬州。后分为东西二路。西界在今湖北黄陂、河南光山一带。东西二路分界约在今安徽凤阳、和县一带。 冠县:今山东省冠县.春秋系晋国冠氏邑,元升冠州,明改冠县。 东平州:今山东省东平县.春秋时鲁附庸须句国,战国属齐,秦薛郡地,汉置须昌县,晋徙东平国来治,南朝宋为东平郡,北齐郡废县徙,隋复置须昌县,唐移郓州来治,改曰东平郡,宋曰东平府,元改为东平路,明降为州,省须城县入州,清属山东泰安府,民国改州为县,属山东东临道。 汶上县:今山东省嘉祥县.春秋时鲁中都邑,战国属齐为政治部陆邑,汉置东平陆县,南朝宋初曰平陆,改置乐平县,隋复改乐平曰平陆,唐改曰中都,金改曰汶阳,又改曰汶上,清属山东兖州府,今属山东济宁道,津浦铁路经之。 历史名人轩 虎、轩 达:(生卒年待考),兄弟俩。著名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经学家。 轩 和:(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谏议大夫,经学家。 轩彦绩:(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登科进士。 轩同轷:(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登科进士。 轩 成:(生卒年待考),著名元朝登科进士。 轩 輗:(公元?~1464年待考),字惟行,一字惟衡;河南鹿邑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进士,授行人司副。明宣德六年用荐改御使,明正统五年晋升为浙江按察使。 明正统五(公元1440年),轩輗超擢浙江按察史,浙江历任官员奢侈浪费,轩輗到决心力戒矫之.他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儿老小亲操井臼.他与属僚约定:三日出奉钱市肉,不得过一斤,僚属多不能堪,即便故友来,轩輗也食惟一豆,只不过多一鸡黍罢了,让众官员惊以为异。在轩輗的带动下浙江官场风气大变。当时镇守内臣阮随,布政史孙原贞,杭州知府陈复,仁和知县许璞居官皆廉,一方大治。 轩輗孤峭,遇见没有操守贤能的官员不与往来。在任按察史期间,他到同僚家饮酒,回来后抚其腹曰:“此中有脏物也!” 在京城,都御使张纯置酒请客,轩輗对他的奢侈很厌恶,拒而不往。张纯将酒馔送上门来,轩輗也不纳。到了年底,皇帝下旨礼部拜表庆祝,而轩輗独居一室,撤烛端坐。拜表庆贺尚未结束,他竟然回去了,未尝与僚友告别。僚友闻讯赶来,他竟避而不见。 轩輗不愿意与僚友们大吃大喝,与之同乐,认为吃喝乃官场之大忌。从此,众官员不感直视轩輗。可见其清操闻天下,与耿九畴齐名,语廉史必日轩耿! 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农历2月,轩輗奉旨回京都任刑部尚书.数月后,因病上书请求告病还乡。明英宗召之问道:“昔浙江廉吏考满归,行李仅一簏,乃卿耶?”轩輗顿首谢,皇帝赐与白银嘉奖,准予所请。因轩輗居官廉政,不治家业,全部家当只有一竹筐,“一簏廉吏”留传至今! 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明英宗朱祁镇问大臣李贤,朝中谁能胜任此职?李贤力荐轩輗:此人清廉,唯他最适。明英宗将告病还乡的轩輗召回朝中,任命他为左都御史前往淮上督粮。轩輗在途中坐船不慎落入水中,浑身湿透。正直霜降,而行李中竟无一件替换衣物。地方官员来见,他竟披被接见,当地府衙要做衣服与他,轩輗予以否决,只能等旧青布袍烤干之后才穿上,可见其勤俭廉政。 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夏季,轩輗老乞骸骨,自知大限已到,不待明英宗许可径归,同年五月二十四日抵家而卒。他的寿衣还是那件补缀殆遍的旧青布袍,内衫亦无一件是新的。他临终前告戒儿子轩维名:“吾食吾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等日后从仕,切记洁身自好,要清廉自律!” 明英宗闻轩輗卒,痛心疾首。明万历中,赠少保,赐谥号“端肃”。 轩輗的一生历经了明朝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五朝。他为官惩吏道贪墨,矫厉绝俗,物不能干!明英宗曾感叹:“得百轩輗,而天下不足以为治,况三百年仅一轩輗乎!” 本书按:嗟呼,今中国竟无一轩輗也! 轩万春:(生卒年待考),字彦绩;辽西人氏,祖籍京东玉田。著名晚清秀才、书法家。 师承皇象、钟繇,工真、草、隶、行,其笔法朴质古情,沉着痛快,文而不华,质而不野。 其书法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轩世荣:(生卒年待考),字軏;辽西人氏,祖籍京东玉田。著名民国文人、书法家。 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亦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其书法笔势坚劲,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点,做到质、妍的统一。轩氏的用笔特点是: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轻重映带,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 擅治印,其篆法严谨,刀法坚实挺拔,章法工稳停匀而富有变化。他的印章刀法稳重而灵动,加之其章法上分间布白,严整茂密,十分精到,在精严之下,汰去雕饰之气,给人以自然、恬静、茂丰的艺术感染力。不拘于法,妙趣横生,风格飘逸,疏密有致,自然得势。 轩锡明:(公元1949~今),原名轩西明,笔名西民、陈子;河南桂颖人。著名当代小说作家。 1968年毕业于青海省贵德县中学,现为青海省贵德县文化馆创作员,国家二级作家(副高职称)。青海省作家协会理事,青海省海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德县文学爱好者协会主席。 1979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主要写小说和散文,也涉及儿童文学和报告文学,迄今共发表中篇小说十多部,短篇小说四十多篇和大量的散文。 出版有小说集《摩琴》、《背水者》两部。共发表作品一百三十余万字,有省内外有广泛影响,短篇小说《赶马车的小伙子》于1988年2月青春杂志发表,同年4月小说月报转载。 1984年获青海省首届文艺评奖优秀作品奖—省政府最高文艺奖;中篇小说《背水者》1990年第二期小说家重点推出,当年青年省文艺理论研究召开讨论会,1994年获青海省第三届文艺评奖优秀作品奖。 中篇小说《苦糜子炒面》,1997年获海南州文学评奖二等奖,文学创作之余,搜集整理有大量的民间故事和方言俚语,并参与县志编和文史资料工作。 他还积极组织和辅导有贵德县文学爱好者协会,为培养文学新人做了大量的工作。 轩静渊:(公元1936~今),女,河北定县人。著名西南农业大学教授。 195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1982~1984年在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植物防疫学科学习。现任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教授,昆虫教研室主任。 主讲《植物化学保护》、《农业昆虫学》、《植物抗虫原理及应用》、《储藏物昆虫学》等课程。参加“水稻三化螟预测及 防治”研究,获重庆市重木科技四等奖。 1984~1989年参加“万源科技扶贫综合技术开发与推广”,该课题199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农业部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 主持“食品虫螨霉生态及控制”等项研究。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合著《植物抗虫性概论》、全国统编教材《农业昆虫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轩玉亭:(公元1947~今),河南临颍人。河南省豫剧二团,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1966年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主攻生丑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 员,中国戏曲学会会员,河南省戏曲学会会员,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代表。 1994年“全国豫剧名丑大赛”金奖获得者,三十多年来,他在豫剧《李双双》、《沙 家浜》、《杜鹃山》、《十五贯》、《唐知县审诰命》、《井尸案》、《梵王宫》、《喜迎公堂》等数十部剧目中成功地塑造了孙喜旺、刁德一、温其久、娄阿鼠、唐成、胡图、叶律寿、知县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由他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在首都庆三十年献礼演出中,荣获演出、创作两项一等奖,在北京引起轰动。 1986年他又主演《唐》剧代表豫剧赴香港参加“中国首届地方戏曲展”,在香港一炮打响,受到当地数十家报刊的赞扬,为河南豫剧争得了荣誉。 1997年赴新加坡演出,博采京、昆、川、豫诸家名丑之长,形成独具风采的表演风格,是豫剧界一位颇有影响的著名丑角演员,他参加录制的音像品经常播放并发行国内外,他担任主角的广播剧《老羊倌与俏寡妇》荣获全国广播剧"蜀秀杯"一等奖。 轩鸿瑞:(生卒年待考),号墨子,轩輗之后;河南鄢陵人。著名书法家。 工真、草、隶、行,尤擅草。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而笔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鸿瑞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轩鸿瑞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轩洛民:(公元1954~今),安徽亳州人。著名糖尿病主任医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曾任南郊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现任南市区医院院长。 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三十年,致力于糖尿病和精神病的研究治疗,取得显著成就。创办亳州市精神病院和糖尿病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新中成药降糖3#、降糖8#应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深受患者欢迎。 临床中注重经验的总结,撰写论文“关于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疗法”被安徽省精神病学会做为年会必读论文;“浅谈糖尿病形成的原因及防治”被授予优秀论文奖,编入《临床医学荟萃》一书;“对糖尿病合并症治疗的基本原则”载入《临床医学治验》一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