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许州
释义

许州即今河南省许昌市,于河南省中部,历来是群雄逐鹿之地。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向东南缓慢倾斜,最高点为禹州市大洪寨山,海拔1150米。主要河流有颍河、双洎河、清流河、人工颍汝干渠等。年均降水量809.6毫米,年均温14.8℃,1月均温1.3℃,7月均温27.2℃,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京广铁路、京深公路和郑许高速贯穿南北,禹(州)郸(城)地方铁路、徐(州)西(峡)公路横贯东西。钧瓷为传统名特产品。名胜古迹有汉魏许昌故城、灞陵桥关羽辞曹处、春秋楼、华佗墓、射鹿台、受禅台、毓秀台。

许州概况

许昌市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省辖市之一,非公有制经济尤其发达,有“河南的温州”的美誉。许昌市工业体系齐全,特别是在烟草种植、加工业方面历史悠久。中原电气谷是以电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2008年许昌市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062亿元,位居全国第75位!

“许昌人”的发现,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一环,并有望打破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观点。

行政区划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距郑州80公里。总面积4977平方公里,总人口467万人(2006年末)。全市辖魏都区,许昌、鄢陵、襄城3个县,代管禹州、长葛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18个街道、35个镇、43个乡。市政府驻魏都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许昌市总人口4124086人;魏都区373387人、许昌县737384人、鄢陵县564477人、襄城县679863人、禹州市1122669人、长葛市646306人。

历史沿革

唐尧时昆吾族部落的首领许由,率众耕牧于此,故名“许”。周代称许国,秦置许县。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后,因“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为曹魏五都之一。南北朝时设许昌郡,治长社(今许昌市魏都区)。统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

隋大业三年(607) 改许州为颍川郡,辖14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属河南道。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

宋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大观四年(1110年)仍称许州,隶京西路。金许州隶南京路。元许州隶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汴粱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许州隶开封府。

清初许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升许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许州升为许州府,隶河南省。

1913年废许州为许昌县,属河南省豫东道。后为河南省第二、第五行政区所在地。

1949年2月建立许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许昌市,专区辖15个县(市)。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198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许昌地区撤销,升为地级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襄城县、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县划归漯河市。1997年8月,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归许昌市管辖。

历代名人

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 据说帝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再也不愿意与世俗社会交往。帝尧派人找到了他,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说:“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许文叔周武王封文叔于许国,文叔亦以封国为姓,谓许文叔。故为许姓开国始祖。 为西周诸侯国许国君主之一,当时颇受周天子器重,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年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他到赵都邯郸经商,遇见在赵国作人质的秦王孙子楚,以为“奇货可居”,便向子楚说,愿用千金帮助他成为秦国太子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的嗣子。子楚甚为感激,答应事成后将秦国的天下与他共有。吕不韦便到咸阳,向华阳夫人献上了许多奇珍异物,终于说通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嗣子。公元前249年,子楚即位,为秦庄襄王。吕不韦被任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庄襄王卒,13岁的秦王政即位,吕不韦仍任丞相,号称“仲父”,有家童万人。吕不韦专断朝政,曾派兵攻占韩、赵、魏的土地,建立三川郡、太原郡和东郡;又令宾客编著《吕氏春秋》26卷,20余万字,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的学说,旨在为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理论,是书为杂家代表作。秦王政亲理政务后,吕不韦因嫪毐作乱受牵连,于公元前236年被免职,出屈封地河南(今河南洛阳一带)。不久,秦王政赐信吕不韦,令其与家属迁移蜀郡。吕不韦恐遭诛戮,饮毒自杀。

陈寔(shí)(104~187),字仲弓,颍川许(今许昌)人,他和同乡钟皓、荀淑、韩韶以清高有德行而闻名于世,被人称为“颍川四长”。陈寔出身于寒微之家,年轻时在县吏手下听差,凡事任劳任怨,因而升为都亭刺佐。他勤奋好学,县令邓邵认为他是个奇才,就推荐他到太学里学习。学归故里,邓绍准备提拔他作县吏,而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丰富,辞而不就,避于阳城山中(今登封市境内)刻苦学习。后为郡西门亭长,不久转为功曹。司空黄琼听说他品德高尚,就推荐他做了闻喜长,后又任太丘(今永城县西北三十里)长,时人称之为陈太丘。任太丘长期间,陈寔“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如果百姓有冤,到县里告状,他明辨是非,公平解决。后来,全县竟无人再告状了,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空牢无讼”的现象。周围各县百姓纷纷逃到太丘谋生,陈寔为使邻县同僚不因为人员流失而受到皇上惩罚,便对逃到太丘谋生的百姓好言劝慰,并发给口粮,让其返回原籍。上司沛国相疯狂加收苛捐杂税,陈寔不愿给百姓增加负担,就毅然解下印绶,弃官返乡。在乡期间,陈寔总是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事物,而且为人宽宏大度,待人处事公正。乡人之间发生纠纷,经常找陈寔评理调解,陈寔总力求判决公正,并向百姓讲解道理的曲直,百姓无不心悦诚服,人们感叹道:“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先生批评。”有一年闹灾荒,有些人就做起了偷盗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潜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后,就召集子孙过来训诫说:“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之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劝喻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最后赠送二匹绢给小偷,让他回去好好谋生。这件事情传开以后,全县再也没有发生过盗窃的事情。“梁上君子”的典故即出于此。中平四年(187),陈寔去世,“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制蓑麻者以百数”,连朝廷中也是“群公百僚,莫不咨嗟。岩薮知名,失声挥涕”。大家共刊石立碑,著名文学家蔡邕亲自撰写碑文。陈寔被谥为“文范先生”,意思是“文为德表,范为士则。”

陈群,字长文,颖川许昌县人,其祖父陈寔、父陈纪、叔陈谌皆望族名士,子陈泰也是魏国后期名将。陈群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受命二主、辅佐三朝,是曹魏集团的肱骨之臣。陈群少时,深受祖父陈寔的影响和喜爱,陈寔曾对宗人父老说:“此儿必兴吾宗。”陈群成年后,为人清尚有仪,雅好结友,有知人之明。初为刘备所用,任别驾,多次进言刘备,但建议没被采纳,刘备被吕布所袭,陈群与父避居徐州,后归曹操,历任司空西曹掾属、治书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后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曹丕继承王位后,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尚书。曹丕称帝后,陈群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后拜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曹睿即位后,陈群任司空,录尚书事,封颖阴侯。青龙四年(236年)去逝,追谥靖侯。 东汉末年和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人才埋没和流失现象严重,九品中正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选拔人才、巩固统治者的地位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这一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者就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陈群。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指的是中正按照九品的标准去选拔官员,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中正是有名望的推荐官,先在各郡设中正,然后在各州设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在任的中央官员兼任,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司徒府。中正手下的属员称为“访问”。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依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这三项标准进行综合评定,给被举荐人定“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中正将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称“乡品”,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越高,做官的起点就越高,升迁也较快。中正评议人物时,按照照例,每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的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乡品升降后,官品也往往随之变动。如果中正定品时违法,中央要严格追查其责任。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曹操的用人唯才是举,他反对东汉时期的把所谓“门第”、“道德”作为用人的主要标准,而主张只要用那些“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不论品行如何,只要有才能都可重用,这种用人政策虽然为曹操建立和巩固强其统治集团选拔了不少人才,但他不得不杀掉诸如孔融、杨修、魏讽等只有才能的人。曹丕称帝后,陈群制定的九品中正制正式推行,这一用人制度既革除了东汉选拔官员只重家世和道德的弊端,又弥补了曹操选拔官员只重才能的不足,家世、道德、才能并重,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许多出身寒门、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便有了出仕为官的机会和途径,为曹魏政权网罗天下英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荀爽(128~190),字慈明,一名谞,东汉著名经学家,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氏为颍阴望族,荀爽的先祖荀卿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爽的父亲荀淑更是品行高洁、博学多识,素有“神君”之称,曹操的得力谋士荀彧是荀爽的侄儿。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时称“荀氏八龙”,葬有其兄弟八人的“八龙冢”至今仍保留在许昌城北2公里处的陈庄村西。荀爽在“荀氏八龙”中排行第六,若论才学,则数第一,当时就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荀爽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十二岁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荀爽因至孝被太常赵典举荐,拜为郎中,但他把上奏的对策递上去之后即弃官而去。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之滨长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党锢解除后,司空袁逢又推荐荀爽为官,但荀爽仍避而不就。公元189年,董卓立刘协为献帝,再次召荀爽为官,荀爽避而不及,遂任平原相,在上任的途中,行至宛陵(今安徽宣城)时被追为光禄勋,任职三天后,又迁升为司空。董卓急于拉有才德的饱学之士装饰门面,而荀爽见董卓残暴,就积极参与了司徒王允谋除董卓的义举,但在举事前病逝,终年63岁。

马殷(852~930) 字霸图,汉族。原籍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五代十国时楚国第一代君主。唐乾宁元年(894),随刘建锋率部入湖南,据潭州,被授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三年,建锋为部曲所杀,殷被推为主帅。随即略取邵、衡、永、道、郴、朗、澧、岳等州,统一湖南,任武安军节度使。朱温建后梁,殷受封为楚王。后唐灭梁,殷建国承制,自置官属,建楚王天宫幕府,任用高郁、吕师周等人,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楚境的独立和地方安定,发展经济,使楚国在五代十国中强盛一时.后唐天成五年(930)病卒。

王建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西)人。少时以屠牛、盗 驴、贩私盐为生,后投忠武军(治许州,今河南许昌)。僖宗为避黄巢起义军兵锋而逃奔成都,王建等五都头率兵入蜀,被号为随驾五都,归宦官田令孜指挥。令孜认其为养子。后分典神策军。宦官杨复恭掌禁军,疑王建,出之为壁州(一作利州)刺史。王建招集溪洞酋豪,组织起800人的队伍,逐步扩大地盘,占领成都西、南诸州。大顺二年(891),攻占成都,杀陈敬瑄、田令孜。乾宁四年(897),破梓州(东川节度使治所),占有东西两川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王建北有汉中,东有三峡,割据蜀地的基础稳固。后梁开平元年(907),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武成二年(909),王建颁《永昌历》。天汉元年(917),改国号为汉。次年,复号为蜀。当时中原战乱,文士多奔于蜀,王建目不知书而喜与文士谈论。前蜀建立后没有大规模战争,民众得以继续进行生产。

吴道子(约680~759年 )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永隆一年(680) ,卒于乾元元年(758)前后。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许州,颍川。望。开元户五万九千七百十七。乡一百十七。元和户五千二百九十一。乡五十七。今为陈许节度使理所。

管州二:许州,陈州。县十三。都管户九千三百二十九。

《禹贡》豫州之域。周又为许国,《春秋》定公六年郑灭许,七年又封许,自是附庸於郑。周末为晋地,三卿分晋,其地属韩。秦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理阳翟。汉高帝五年为韩国,以韩信为王,六年复为颍川郡。後汉献帝初,遭董卓之乱,迁都长安,卓死东归於洛,魏太祖迎帝都许。及魏受禅,改许县为许昌县。然魏虽都洛,而宫室武库犹在许昌。又析颍川,增置襄城郡。晋咸和二年,征西庾亮表成帝曰:“颍川、襄城,本是一郡,户口今少,请还合颍川。”从之。宋受禅後,魏明帝使达奚斤伐宋,长驱至武牢,颍川许并入於後魏,後又陷於东魏。高澄就古颍阴城改置南郑州,即今州城是也。隋仁寿元年,改南郑州为许州。隋末陷王世充,武德四年讨平世充,复为许州。

州境:东西二百一十七里。南北一百六十六里。

八到:西至上都一千二百六十里。西北至东都三百四十里。北至郑州一百八十六里。东南至陈州二百六十里。东北至汴州二百三十里。正南微东至蔡州三百里。

贡、赋:开元贡:蔗心席,〔乾柿〕。赋:绵,绢。元和贡:蔗心席六韵,绢二十匹,乾柿。

管县七:长社,长葛,许昌,鄢陵,临颍,舞阳,扶沟。

长社县,望。郭下。本汉旧县,属颍川郡。春秋时郑长葛地,其社中树暴长,汉更名长社。後汉属郡不改。隋文帝废郡,以县属汴州。大业三年,改为颍川县,武德四年复为长社,改属许州。

颍水,西南自襄城县界流入。

氵┆水,俗名敕水,经县西,其源出密县大?鬼山。

长葛县,紧。南至州六十里。本汉长社县地,隋分置长葛县,属许州,取旧名。

洧水,自北流入,去县十三里。

长箱城,东魏武定五年,清河王高岳率众围西魏将王思政於颍川,因筑此城。

初以车箱为楼,因名长箱城。隋开皇六年,又於此立县,今县理是。

长葛故城,县北十三里。

长社故城,县西一里。西魏大统十三年,诏遣河南行台大都督王思政进据颍川,东魏遣将清河王高岳率众十万围颍川,思政不与战,岳造高堰,引洧水以灌城。十五年,颍川城陷,水自东北入城,思政为岳所执,即此城也。

东偏城,县东北五里。《左传》齐人、郑人伐许,许庄公奔卫,郑伯使百里奉许叔居许东偏,即此城也。

许昌县,上。西南至州五十五里。本许国,为楚所灭。至汉为县,属颍川郡。

後汉因之。魏太祖迎献帝都许。文帝受禅,改为许昌。《宋志》无许昌县,天平元年复置,今县理是也。高齐文宣帝省鄢陵入许昌。隋文帝又於鄢陵县置洧州,以县属焉。大业二年废洧州,以县属许州。初,魏武帝既破黄巾,经略四方,而苦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於是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人屯田许下,即今许昌县。得?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之?,所在仓储盈积。

洧水,西北自长葛县流入,去县三十里。

〔故许昌城,县南四十里,即许国故城。〕许昌宫,在许昌故城中。杨修作《许昌宫赋》,即此宫也。

鲁城,县南四十里。《左氏》郑伯请以太山之礻方易许田而祀周公,即此城。

景福殿,基址今在许昌故城内西南隅。

鄢陵县,上。西南至州七十五里。本汉旧县,属颍川郡。《春秋》郑伯克段於鄢,晋、楚战於鄢陵,并此地。後魏颍川置许昌郡,仍立鄢陵县以属焉。高齐文宣帝废鄢陵,以其地入许昌县。隋开皇三年复置,属许州。十六年,又於县理置洧州,县仍属焉。大业二年废洧州,以鄢陵属许州。

洧水,西北流入,经县西十里。

鄢陵故城,县西北十五里。

太丘城,县西南二十里。陈?尝为此县长。

故陶城,县南五十里。相传晋陶侃征杜?殳所筑。

临颍县,上。西北至州六十里。本汉旧县,属颍川郡,历代因之。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许州。大业四年,自故城移於今理。建中二年属氵殷州,贞元二年州废,依前属许州。

临颍皋,东西长五十里,即龙脾冈也。嵩高山东南三百里有龙脾,其地沃壤可居,即此冈也。今临颍县理在冈上。

颍水,西北自长社县界流入。

繁昌故城,县西北三十里。魏文帝行至繁阳亭,筑坛受禅,因置繁昌县,即此城也。

舞阳县,上。东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汉旧县,属颍川郡。在舞水之阳,因名。汉封樊哙、魏封司马宣王并为舞阳侯,皆此邑。自汉至晋不改。宋省,开元四年重於故城内置。

扶沟县,望。西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汉旧县,属淮阳国。後汉属陈留郡,魏属许昌郡。高齐文宣帝自今县北移於今理。武德四年置北陈州,县隶焉。其年废州,以县属洧州,九年洧州废,又属许州。

洧水,县西二十二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