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顺市民族中学 |
释义 | 安顺市民族中学是一所承载着厚重希望、在奋进中崛起的普通高级中学。在短短二十五年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努力进取”的优良传统,充分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提高,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面对今天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巩固现有办学成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品位,继续实现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将民中建设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优质学校。 学校概况安顺市民族中学坐落在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航路旁烟堆山脚,地理位置优越,有交通便利,无闹市之喧。安顺民中的前身是创办于1981年的安顺县中,1991年更名为安顺第七中学。1995年更改为现名,1999年迁入现址。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学校发展迅速,规模和效益得到扩大和提升,已跻身大型高级中学之列,是全市瞩目的学校之一。2006年学校正式启动申报省级示范性高中工作。现已成为安顺市第三所省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占地面积94.5亩,校舍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50人。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108人,其中高、中级职称教师5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特级教师2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94人。其中高中教师本科学历达标为96%。 学校设施有教学楼两栋,综合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简易田径场;另有民中教育网站、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教师电子备课室等,硬件建设日趋完善。新学生公寓,餐厅,新教学大楼已投入使用。新学生礼堂工程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 学校发展优势1、学校是市直属普通高级中学,2002年被市政府正式确定为县级单位。在新的起点上,政府积极支持学校发展,在银行贷款和征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2、学校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树立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特色凸显鲜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团结奋进、齐心共谋学校发展的团队精神和学校文化,赢得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信任和积极支持。 3、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无闹市之喧,发展空间大。 4、学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学习勤奋刻苦、思想朴实。 5、学校办学机制灵活。,从2002年起自筹资金,每年每班投资10万,创办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育才班,结果显示成绩显著,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赞赏。今年除继续开办民族育才班外,由市民宗局筹资在该校开办了民族寄宿制班,为本地区民族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6、学校创新管理机制和激劢机制。在2001年由全校教职工出股成立了后勤服务有限公司,成为了全省首家推出学校后勤社会化运作模式的学校;2004年学校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教学量化标准,在校内实现了评聘分离,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通过以上两项举措有力地激发了教职工工作热情,促进了学校的更快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形成了民中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特色和优势。 不利因素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部分硬件设施不达标;师资缺额较大,师生比达1:17;生均运动场地严重不足。 2、部分教师的观念更新和技能提高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创新的需要,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3、学校地处西郊,社区居民素质偏低,外部环境较差,严重影响了学校形象,制约了学校与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 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强化管理,改革创新;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内求优化,外求发展,科学管理,人本立校,为创建民族特色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省级示范性高中而努力。 发展目标总体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常规管理为基础,科学管理为动力,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着眼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师队伍专业化,设施设备标准化,人际关系和谐化,校园文化特色化的良好态势。到201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创新加特色的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队伍建设建设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技术及管理水平高、有高度责任感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高效率、团结协作的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学识宽广、业务精湛、学科配套、结构合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个人素质优、整体实力强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省市有影响、有独特教学风格的名师,形成由特级教师、学科专家、学科带头人和各级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群体。具体措施为: 1.领导班子(1)增强学校运行机制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充实调整行政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2)加强对在职干部的培养提高,严格干部选拔制度,加强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绩考评;强化学校管理层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明确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3) 五年内所有在职校级干部参加l一2次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提高培训,所有中层干部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对口培训;鼓励中层以上干部积极参加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不定期组织校级干部、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国内发达地区、先进学校学习考察。 (4)强化干部教育管理科研实践和现代数育技术的运用。 每个中层以上干部五年内参加1—2个市级上教育管理科研课题研究,校级干部作课题组负责人,中层干部为主要研究人员组织课题研究;每个干部每年要有一篇以上的论文或经验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会议交流,达到能独立教育科研课题的水平;对干部采取集中培训、自学等形式,要求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2.教师队伍(1)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继续完善和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和教师晋职晋级制度,实行校内竞争上岗、待岗、转岗制。 (2)加强学校梯队建设,实施“安顺市民族中学名师行动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强化“导师制”,完善“师徒制”,以多种形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3)加强教育思想和学校发展方向的管理,使每一个教师明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使每一个教师都思考如何以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来贯彻和实现学样的办学思想和奋斗目标。 (4)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的首位,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坚持学习制度,严格考核奖惩,树立教师风范,弘扬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引导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信息和教育方法,树立起现代教育科学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5)以多元文化融合的理念改善和建设教师队伍,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提高教师学历层次,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吸纳优秀人才,充实该校教师队伍。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学校教学科研需要的教学顾问和专家教师。 (6)加强教育科研,强化学校教研,重视科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市级以上科研成果研究并获成果,鼓励教师个人承担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每个教师每学年应有一篇以上教研论文发表或交流。 (7)坚持内涵发展,强化教师基本训练,重视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标准》,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全体教师会运用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8)加强校本培训,建立健全学校教师自我培训提高机制,努力为教师业务学习、水平提高和才能提供机会;加强教研组建设和备课组活动;开展教学大赛、说课比赛和评优课、示范课等活动;鼓励教师从事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以及外出讲学活动,支持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学术会议及学术活动。 德育工作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以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自主、自律、自塑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劳动技能、协调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使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发展成为品德高尚、志存高远、勤奋刻苦、心理健康、个性鲜明、规范自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高素质的毕业生。主要措施包括: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安顺市民族中学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增强全员德育意识和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把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渗透到教育实践中,把德育内容和人文思想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将德育是“人人工程”、“事事工程”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鼓励学生发展个性与特长的同时,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完善《安顺市民族中学学生守则》,通过学、讲、导、促手段,严格要求,规范行为,提高学生基础道德水平和遵守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3、科学实施教育惩戒。通过民主的的渠道,密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的关系共同制定明确的,适当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惩罚制度,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成长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进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法制精神。同时不断完善学校日常监督机制,有问题就处理,加强教师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能力,科学地实施教育惩戒。 4、完善“文明班级”和“优秀团支部”评选制,加强学生干部和团员培养教育工作,继续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学生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巩固和加强班级、学生(包括住校生)的自我管理。 5、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学生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管理。加强学生家长委员会工作,家校互联,学校与社区互动,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坚密结合、互相补充、协调一致,构建以学校为主导,融合家庭教育和社会资源的开放式德育机制。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环境,掌握在自身发展中不断优化心理素质的能力,从自我发展到发展自我,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7、加强德育科研,推广该校课题研究成果,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系列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探究编写该校德育读本,争取德育工作出经验、出成果、出人才。 8、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加强美育工作,将美育融入学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真、善、美的鉴赏能力。 9、加强和改进综合实践活动。继续抓好军训、日常卫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充分利用我校“三校一班“的成功经验进行德育教育,提高综合教育实效。 1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学校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张扬爱党、爱国、爱校的校园精神,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政治方向明确、舆论导向正确、文化品位精美、道德风尚崇高的师生精神家园。 课程建设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民族中学将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有机结合,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发挥课程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开发学生潜能的功能,突出课程的探索性,建设整体优化、具有“民中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体系。 1、新课程目标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形成具有全新观念的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在学校的科学、社会、人文、艺术等方面,建设若干具有示范效应的重点课程和特色课程。学校的课程建设将贯彻以服务社会为先、以探究创新为本、以特长发展为优、以内容丰富新颖为核的指导思想,实现学校课程建设的“五华”,即课程设置类型多元化、课程内容时代化、教学要求多层次化、课程结构分配的多模块化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课程实施策略(1)选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适合该校教师和学生特点的教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优势,使之成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不断开发和拓展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典型案例、辅助资料。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其适用性不断进行评析,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老师培训,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支由学校行政领导、科教科与教务科人员、与教师三结合的教育整体改革骨干队伍。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使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4)创设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适合我校教师与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模式,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在基于主体的、积极的、自信的、主动探索的、集体合作的基础上,获得终身有用的知识。 (5)根据课程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样的高质量选修课程,努力办出特色。 (6)在选修课实践的基础上,必修课也将逐步试行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按层次分班(我校体育、信息、美术等课程已进行课改实践)、指导性让学生自主选课教学,促使学生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的形成。 (7)课程实施过程应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能够及时调整,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8)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教学设备、校园网络等资源。图书馆、实验楼、计算机房、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场馆面向教师、学生开放。 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我校发展的生命线。要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聚焦课堂,开展课堂大决战,促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力争在高考上有较大突破,实现高标准的教学质量。 在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监控的同时,科学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学管理的决策科学化、内容系列化、运作规范化、手段现代化、督查制度化。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教学指挥系统,形成“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科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科任教师”逐级落实、层层负责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严格、高效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具体措施为: 1.加强领导,优化管理。一方面成立教学质量领导小组,加强管理和监控,保证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安顺市民族中学课堂教学规范》,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力度,定期公布常规教学检查情况,促进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 2.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树立教学质量管理的全员意识,确保教学目标得到全校师生的理解和落实。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3.不断研究吸纳和运用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建立先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聚焦课堂加强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行为分析研究,开展课例研究,探索朴实高效的高堂教学模式,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和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 5.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并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6.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坚持课堂教学过程的“六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备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检测和考试、认真辅导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对学生作业和试卷实行精选、精编、精讲、精练的“四精”。要抓实练习、考试和质量分析,强化对教学过程的反馈、总结与分析,提倡写教学反思,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坚持写反思。实现较高的教学达成度。 7.切实做好招生工作努力拓宽招生渠道,尽快改善生源结构。 8.加强教学督导完善听课制度,重点帮助青年教师和问题较多的教师改革教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 9.建立全校教学反馈制度坚持学生评教制度,完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科学、准胡和具有可操作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 教育科研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制度,解决本校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植根于我校教学实际,并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认真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在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控索规律过程中体现我的校办学特色。力争出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培养一支科研意识强和艰力强、相对稳定的科研骨干队伍,为科研兴校奠定基础。具体措施为: 1.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良好运行机制,明确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四层结构:校长——科教科——教研组——备课组。 2.建立由校领导、教科处、督导专家、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教研规划、咨询、评价体系,成立学校学术委员会。 3.依托教育学院和科研部门,加强与省内外兄弟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寻求各级各类及各个层面的合作与交流。 4.完善科研档案管理,逐步建立教育科研资料库。形成稳定的常规管理,做到课题立项、过程管理和评价的制度化;建立并完善教师个人科研档案。 5.间年举行教学大赛和说课比赛。每两年召开科研大会,进行论文交流和评选,出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出版一辑《安顺市民族中学教育科研论文选》。 6.加强课题研究,完善课题申报、研究、结题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完善各类、各层次的科研项目。引导年轻教师寻求高质量高品位、有前瞻性的科研项目,争取在本规划时间内启动并完成1至2个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并及时推广成果。 7.完善教育科研奖励机制,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参与教育教研,要将科研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和干部评估、晋升、聘用的重要指标,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工给予重奖。 办学条件继续遵循适用、先进、有特色的原则,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到2010年,力争在整体上形成设施优良、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办学环境,以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学校特色文化,构建精致校园。具体措施为: 1.五年内争取使校区由平面区绿化向立体绿化的发展,创建省级绿色学校。 2.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核心,在注重个性化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学校信息网络化、教育网络化、教育现代化、设备现代化建设,完善校园网络、校园网站、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3.配置先进的设施装备,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教室等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各类设施设备的最大功能,提高其使用效益,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一流的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设备和技术保障。 4.建设优雅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的设计布局,将从教育性的角度出发,让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建设优良的育人环境。 5.建设数字化校园,建好用活校园网,创造性地运用网络资源。 6.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构建平安校园。 7.充分利用我校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发挥学校综合办学优势,为社区与地方服务,扩大学校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坚持制度规范下的民主管理思想,实施追求卓越,提升品质,精益求精的精致管理运作策略,以精致化内部管理促进教学质理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一方面以健全完善的制度和制度规范下教育教学行为来实现科学管理。另一方面营造民主、宽松、和谐、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构建宽松有度、和谐有制、民主有序、健康向上的管理模式,不断深化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从“以校为本”落实到“以教师为本”最终达到“以发展学生为本”。具体措施为: 1.依法治校,坚持制度规范下的民主管理,实行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统一的管理制度。在将制度管理与信任、尊重、关爱的情感相统一的同时,推行部门问责制,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凸现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封闭和外开放性。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完善岗位责任制,建立教师队伍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完善与学校发展相行之有效应的教职工考核、评价制度;深化后勤社会化服务机制,完善教职工分配制度。 3.经营教育的理念发展教师,把发展教师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形成充满活力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其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增加教职工服务意识。 4.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强化教服务机制,建设一支服务为本、敬业爱岗、精干高效和专业化的职工队伍,实现后勤管理和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 5.加强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针对该校特点建立紧急预案机制,在教学、实验、课间运动、课余活动、校内就餐、集体住宿、放学和交通等环节上加强指导、疏导、引导、严格要求,从严管理。 6.坚持并不断完善教学督导制,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引导和督促教师向课堂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形成重视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的良好氛围。 7.理顺工作程序,实行科学管理,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分条管理、分级负责的运作模式,实行重大事项公示制和专家咨询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 8.建立全面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全面实行校务公开,不断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确保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 保障措施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既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又要在稳步前进的基础上,协调多方面的关系,并提供应有的保障体系。 1.建立高效、廉洁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争取政府扶持。充分发挥省直属学校的优势,充分利用我校的特殊地位,努力争取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安顺市教育局、市民宗局在财力上的扶持和招生、引进教师等政策上的支持。 3.加强建章立制,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全面的民主管理制度,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构建和谐学校。 未来五年,学校将以先进的办学思路,健全的规章制度,有效的用人机制,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为目的课程体系,坚定不移地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努力建设精、美、雅的校园文化,通过对学校战略性形象的塑造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向既定目标不断推进,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优质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